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邁瑞醫療(300760.SZ):創新研發,三十而勵
格隆匯 11-26 18:05

三十年,可以做什麼?對於個人而言,三十歲是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對於邁瑞醫療而言,三十年光陰則是見證了從無到躋身全球醫療器械TOP50的過程。回顧這段歷史,邁瑞是如何成為國產醫療器械之光的?未來又該如何發展? 

 

從新出發,三十而立

 

1. 1991-2000:初生牛犢,自主研發

1991年,李西延、徐航、成明和等人在深圳共同創建了邁瑞。

成立第一年,邁瑞主要以代理進口醫療器械(例如監護產品)為主。在賺取第一桶金後的第二年,邁瑞就開始走向自主研發、自主品牌的道路。1992年,公司相繼推出中國第一台血氧飽和度監護儀MET-503A與中國第一台多參數監護儀509等多個創新產品。

1999年,公司實現了監護儀、超聲和體外診斷三大產品線基本成型,自主研發產品營收突破1億元。

初生牛犢的邁瑞,以低端市場作為突破口,實施“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在千禧年到來之際,已經邁向了自主研發的目標。

圖表一:MEC-509監護儀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格隆彙整理

2. 2000-2008:走出國門,快速騰飛

千禧年後,伴隨着GE、西門子等國際巨頭強勢收購擠壓,大批國際二流醫療設備公司相繼消失。而發達國家因福利壓力加大,購買高性價比設備需求激增。同時,2001年中國加入WTO,越來越多的企業嘗試出海做全球生意。

此時的邁瑞,決定以歐洲作為出海的第一站,憑藉多語言版本的PM-9000監護儀成功開拓了歐洲市場。隨後,通過參加在邁阿密舉辦的拉美市場醫療設備展,邁瑞在美國、墨西哥等國家設立分公司,成功打開拉美市場。

2006年,邁瑞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中國醫療設備行業首家在海外上市公司。憑藉着監護儀產品、影像等核心產品,公司在2007年海外收入佔比首次超過國內收入。

在這一階段,邁瑞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形成了自己在國外的營銷網絡,走向快速騰飛之路。

圖表二:PM-9000監護儀

數據來源:格隆彙整理

3. 2008-2014:大併購時代,高端突破

2008年金融危機,邁瑞收購了美國老牌廠商Datascope的監護儀業務,依靠該筆併購,公司成為了全球第三大監護產品廠商。隨後,邁瑞開啟了大併購時代。2013年,併購的Zonare使得公司正式踏入高端超聲影像市場。

內部橫向來看,通過聚焦主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公司在高端產品線上全面突破(例如,N系列高端監護、血球流水線、RE系列彩超系列等),為下一階段的騰飛積蓄力量。

外部縱向來看,通過數起併購,公司成功開拓了海外業務,擴展了自身業務線,成為國內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之一,產品在國內的滲透率不斷提升,還在海外建立經銷網絡,並建立了數個海外研發中心,實現了提升自身天花板的目標。

圖表三:BeneVision N系列監護儀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格隆彙整理

4. 2015-至今:王者歸來,星辰大海

2015年受國內政策因素和國外氛圍影響,邁瑞醫療意識到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擴容逐漸加速,未來市場前景更為廣闊,2016年完成私有化,從美股退市。2018年10月,公司在創業板登陸,正式歸來,成為國內醫療器械王者。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在醫療新基建高增速下邁瑞為國內外緊急生產呼吸機、監護儀等設備,高質量的出口醫療設備進一步擴展公司海外業務。

從全球市場來看,2019年公司收入體量24億美元,邁入全球醫療器械TOP50。長期來看,公司目標是在未來十年內進入全球醫療器械TOP20。更加長遠的目標,是要進入全球醫療器械TOP10,實現主要佈局領域的全球領導力。

 

從心出發,三十而麗

 

從一窮二白到能夠在全球醫療器械PK中拼得一席之地,邁瑞醫療靠的是什麼?

一方面,邁瑞醫療注重內部研發,開創行業先河。

回顧公司三十年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邁瑞在成立第二年就走向了自主研發的道路。多年以來,公司堅持將總營收的10%左右作為研發投入,2020年全年研發投入20.96億元,成為國內最為重視研發的醫療器械公司之一。橫向對比國內研發投入前列的醫療器械公司,邁瑞研發投入甚至高於前2-5名公司研發投入之和。

如此之高的研發投入,也使得邁瑞成為行業的標杆企業。2017年國家發改委《發明專利擁有量前50名企業》中,邁瑞是唯一上榜的醫療器械企業。近期邁瑞更是再次獲得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截止今日,公司已經推出超過二十個”中國第一“乃至”全球第一“的創新產品。

圖表四:公司多年以來自主研發,開創多項”第一“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格隆彙整理

另一方面,邁瑞積極外部併購,提高天花板上限。

醫療器械技術壁壘高,研發週期長,要想快速打破原有業務發展瓶頸,通過併購的方式來拓展自身業務線無疑不是一種好的發展路徑。邁瑞醫療這些年通過併購的方式,將具有高壁壘的技術納入麾下,豐富自身產品管線、發展新業務線、開拓海外市場,不斷提高公司天花板上限。

總體來看,“內部研發+外延併購”雙輪驅動,成就邁瑞醫療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以邁瑞起家的監護儀為例,公司深耕監護儀領域,已經覆蓋低中高端全產品線,成為全球產品線最為齊全的公司之一。從最初的代理,走低端路線,到後來逐漸發展成擁有自主品牌的中端品牌,乃至於可以向上突破高端市場。

邁瑞不僅打破海外廠商在高端產品線的壟斷地位,更是憑藉性價比高,能夠抓住市場痛點等優勢暢銷全球。從市場佈局來看,邁瑞優先從挑戰難度較高的歐美市場渠道入手與國際接軌,隨後在印度、巴西等15個發展中國家設立了21個子公司,擴大市場規模。當前,邁瑞監護儀產品線市佔率已經達到國內第一、世界第三。

圖表五:邁瑞醫療監護儀產品線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格隆彙整理

 

從欣出發,三十而勵

 

那麼,對於已經走過三十年的中國醫療器械的老大哥邁瑞醫療,未來又該如何看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可以通過對標國際醫療器械標杆企業來看邁瑞醫療未來的發展。全球醫療器械巨頭美敦力(MDT.US)自上市以來股價翻了超過400倍,遠跑贏同期納斯達克指數(IXIC.US),31年複合收益超22%,高於同期醫療器械板塊年複合收益,市值達到1573億美元(約10044億人民幣),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圖表六:美敦力(MDT.US)股價走勢圖

 數據來源:WIND,格隆彙整理 數據截止2021年1119日收盤

白色:美敦力 黃色:納斯達克指數

美敦力能夠成為萬億級別的全球醫療器械巨頭,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醫療剛性需求加大,美國醫療器械行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在高速增長期中,美敦力也完成了從0到1的量變,並且憑藉不斷向外擴展成大平台型企業,開始完成從1到100的質變。

同時,也與美敦力自身發展路徑有關。縱觀美敦力發展史,可以看出來三個關鍵因素,那就是“創新+併購+國際化”。美敦力一方面自主研發擴大產品管線,持續引領技術潮流,另一方面通過併購形式將業務從起搏器一路擴展到心臟支架、糖尿病、骨科等多個領域,一步步成為世界第一的醫療器械公司。

對於中國醫療器械的龍頭邁瑞醫療而言,有望在中國醫療器械發展中脱穎而出,成為中國版的美敦力,突破萬億市值大關(據西南證券預測)

首先,邁瑞正處於中國醫療器械黃金年代。與美國已經有超過百年曆史的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史不同,中國發展不過30年。如果把中國醫療行業看成整體,猶如美國90年代中期,目前依舊處於高速增長階段,並且醫療器械行業週期處於大週期比較早期階段,想象力十足。

其次,邁瑞已經具備了創新研發、外延併購以及國際化佈局的全球醫療器械巨頭基因,各項指標在業內都名列前茅,其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甚至已經高於全球巨頭,未來各項業務在全球市佔率有望持續提升。

最後,邁瑞的產品佈局還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仍未觸及天花板。從產品生命週期階段的角度出發,根據醫療器械的產品特點屬性來看,主要分為開拓市場階段,獲利期以及退出期,產品處於成熟期將會是企業最好的利潤階段。

而邁瑞佈局的產品,大部分都還處於開拓市場階段,部分產品進入豐收期為公司增厚利潤。整體來看,無論是從研發、導入、成長、還是成熟階段,都擁有大量產品儲備,並且,是不斷螺旋式的整體向上發展。因此,邁瑞醫療整個產品梯隊處於逐步升級的過程,未來成長將是必然。

圖表七:邁瑞不同產品生命週期階段的產品佈局

數據來源:天風證券,格隆彙整理

 

結語

 

三十而立,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三十而麗,是從有到優的歷練。

三十而勵,是從優到強的期許。

對於邁瑞醫療而言,過去三十年已經交付滿意答卷。未來三十年乃至上百年,要想復刻全球醫療器械巨頭美敦力的表現,進入全球醫療器械TOP20的名單中,還看其核心護城河能否夠寬。如今來看,內部創新自研實力強勁,外部拓展向上突破天花板,未來值得期許。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