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35億定增出爐,國家隊出手搶籌!200倍的斯達半導為何依然搶手?
格隆匯 11-16 16:26

作為“國內IGBT龍頭企業”斯達半導,二級市場股價基本上一路震盪上揚。從上市時的14.7元到近期歷史高點483.8元,翻了將近34倍,截止發稿,目前總市值達766.5億元。

 

股價一路高歌,這也讓的股都是喜出望外。但是接下來又爆出好消息來了,那就是在11月15日晚間,斯達半導35億元定增結果出爐最終獲得14家中外知名機構認購在這個消息的影響下今日股價也是逆勢拉昇,一改昨日頹勢

 

據瞭解這次定增參與方不單單出現摩根大通、瑞銀富國等豪華的定增團,還有出現了國家隊的身影先進製造業二期花費近3億元認購90萬股。

要知道國家大基金可是風向標啊,它的入局確實給斯達半導未來更多想想空間了。

 明星機構紛紛搶籌一下子讓斯達半導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那麼斯達半導是什麼來頭,為何如此受資金追捧?

靚麗的業績

光從斯達半導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屬於半導體行業,正是近年以來火熱的科技概念。

根據資料顯示,斯達半導創立於2005年,其主營業務是以IGBT為主的功率半導體芯片以及模塊的設計研發和生產,並以IGBT模塊形式對外實現銷售。

IGBT是一種半導體器件,是工業控制及自動化領域的核心元器件,其作用類似於人類的心臟,所以説很重要。

斯達半導的主營收入構成,有94.65%的主營是來自於IGBT模塊,剩下的其他產品主要是其餘的功率半導體例如MOSFET、晶閘管、二極管,以及一些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等。

 可以看到斯達半導的主營業務是單一的,其餘的功率半導體佔比很少,儘管在財報中斯達半導有表示公司旗下有佈局除了IGBT的其他業務,但5%的主營佔比(4786.16萬的營收),確實略顯單薄。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術業有專攻,專注於一件事或許比多元化泛而不精要好。IGBT這條賽道在目前也是很有發展空間的,斯達半導目前的戰略就是在IGBT領域爭取做到國內第一。

IGBT可以有效地減少能源的浪費和損失,廣泛應用於清潔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驅動和充電樁領域,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一環,幫助實際應用的節能減排。正因為如此,功率半導體被推上風口浪尖。

優秀的公司,除了技術厲害和所處的行業好之外,更多的也要看業績,畢竟能給股東帶來持續盈利才是王道。

2021 年 1-9 月公司實現收入 11.97 億元,同比+79.11%;歸母淨利潤 2.67 億元,同比+98.71%。2021Q3 單季度收入 4.78 億元,同比+89.85%;歸母淨利潤 1.13 億元,同比 +110.54%。Q3 單季收入和利潤增速均較 Q2 提升,三季度營收創近年來歷史新高。持續受益新能源公司利潤增速顯著高於收入增速,這除了反映出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持續高昂。

2021 年 1-9 月公司毛利率為 34.99%, 較去年同期增加 2.26pct;淨利率為 22.36%,較去年同期增加 2.24pct。 期間費用率方面,公司管理費用率、銷售費用率較去年同期持平,分別 為 2.76%和 0.99%;毛利率穩中有升,盈利能力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既然已經這麼賺錢了,那斯達半導為何還要定增呢?毫無疑問,定增自然是為了融資。

融資幹什麼?肯是為了做得更大,做得更強。

此次募集資金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用於: 高壓特色工藝功率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SiC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功率半導體模塊生產線自動化改造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本次發行募集資金到位後,公司總資產和淨資產將同時增加,資產負債率將有所下降,資本結構得到優化,研發能力也將大大提高。同時,投資項目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將有效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市場佔有率,進一步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可期嗎?

看一個公司,行業的發展前景和未來,還有個很重要的指標--市場規模

目前IGBT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新能源車代替傳統燃油車的時代趨勢也推動了IGBT的發展。

根據集邦諮詢2019年調查數據表示,我國IGBT2018年市場規模為153億元,到2025年我國IGBT市場規模會提升至522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9.16%。

在2018-2020年期間,市場規模增速是縮小的,而2021年開始,新能源車銷售量的暴增配合充電樁、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的普及,IGBT市場規模也開始擴大。

後續市場規模可能會越來越大,受益於工業控制、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需求大幅增加,未來斯達半導體的業績增長還是有空間的。

但是也有不容忽視的風險,斯達半導估值過高。公司淨利潤規模只有10多億元,總市值卻達到了775多億元,動態市盈率為215倍,估值一直在較高水平。

對比於其他功率半導體上市公司,士蘭微93的PE、聞泰科技54的PE、時代電氣58的PE、揚傑科技37的PE等等,斯達半導的市盈率顯著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

200多倍的估計,甚至是高於自己平均估值。

雖然説半導體行業較為特殊,尤其在我國面臨着“國產替代”的緊迫需求下,不能只看估值,還是更要看未來有多大成長空間,這可能也是豪華定增團高位也敢介入的原因吧。

但是目前斯達半導目前確實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情況,未來空間是有的,業績增長會有的,但同樣伴隨的就是市場給出的高估值。

首創證券預計公司2021/2022/2023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33/4.71/6.31億元,如這個業績增速,那麼200倍估值就不算高,不過這只是測算而已。但是長期來看,作為股價測算的重要指標,我們不得不重視,也要考慮業績能否支撐起高估值。

 還有就是在收入規模快速增長下,公司研發費用率有所下降2021 年 1-9 月研發費用率為 5.84%,較去年同期減少 2.00pct。根據斯達半導披露的招股書,2016-2018年,斯達股份直接外購芯片都比自主研發的多,而且要注意,自己研發的也不是由自己生產。

作為一個科技型公司,如果只是躺平而不是思研發,那就太可怕。當然從這次定增來看,融資資金絕大多數用於研發,或許公司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正在補齊短板。

 

結語

雖然半導體板的發展邏輯是非常清晰的:

1.半導體作為高端製造的代表,是國家大力支持的戰略發展方向。

2.從下游來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提高我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舉措,新能源汽車帶來IGBT需求提升,且特斯拉100%國產化,本土元器件供應商迎來發展良機。

因此在這個背景下,行業景氣度的持續提升,斯達半島未來是值得重點關注。

但是不得不提醒大家,半導體行業一直存在高強度的競爭環境,加上現在功率半導體是香餑餑板塊,有能力有條件的都想來摻一手;行業也存在週期性,現在發展快,業績增速高,但是未來產品研發不及預期、國產替代不及預期,所以很想難保持持續高增長也不是那麼容易。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