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醬功成萬股哭。
一邊茅台盤中衝擊漲停,另一邊3567家飄綠,210家跌停。這真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節奏啊。
今日,中證白酒大漲6.4%。其中,五糧液、瀘州老窖、古井貢酒等6家酒企強勢漲停。
白酒大反攻,與茅台無不關聯。
上週五,茅台正式召開202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新董事長丁雄軍發表了重磅講話。對於市場非常關心的價格問題,直接了當:
從政策角度看,我們國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提出要紮實做好“六穩”“六保”,茅台作為白酒頭部企業,堅決擁護國家相關政策,始終致力於維護茅台酒市場秩序穩定。
從市場角度看,茅台酒終歸是商品,價格形成遵循市場規律,受供求關係等多重因素影響,脱離價值規律本身是不科學的,茅台會遵循市場規律,呼應市場信號,反映合理價值。
丁雄軍並沒有直接説提價,但與今年5月份高衞東“明確表示不提價”的態度有了明顯不同。從今天股價暴漲的反饋來看,市場已經開始YY提價的預期了。
茅台上一次漲價還是2018年1月。縱觀過去歷次提價,茅台每次提價幅度至少為14%,最高的時候達到了32%。如果按照最低14%來計算(969*114%=1104.66),毛估估能給茅台帶來每年60億淨利潤,相較於2020年利潤增長12.8%。
但美好的願望會不會落空?茅台提價會不會重蹈海天味業的覆轍?
海天澄清漲價傳聞 來源:公吿
丁雄軍也説了,從政策角度看,始終致力於維護茅台酒市場秩序穩定。如果茅台短時間提升出廠價,必定會帶動終端批價走高。另外,茅台一旦提價,帶動一眾白酒企業開啟漲價狂潮,這是哪門子維護白酒市場秩序呢!
並且,監管層約談白酒企業的座談會(大致要求保障供應、穩定流通、維持價格)才剛剛過去1個來月。座談會當天(8月20日),茅台大跌4.4%,創下本輪階段新低,盤中觸及1525元,較2月高點回撤41%。
這樣的監管座談會在過去有兩次,一次是2011年9月,一次是2017年1月。兩次會議的核心內容均是,白酒骨幹企業要維護白酒市場價格作用,維護市場價格秩序。通俗講,就是不能亂漲價。
而這兩個時間點,都是白酒價格處於快速上升的階段。在2011年的座談會後不久,國家就出台了限制“三公消費”的禁令,整個白酒業隨即進入了長達三年的調整期。而2017年約談後,年關之際蠢蠢欲動的漲價潮也由此推後了數月。
本次座談會後,茅台大幅放量。今年中秋國慶,茅台投放市場總量將保證在7500噸以上,加上茅台1935與香溢五洲兩款新品,總投放量預計超過8000噸。
這亦是本輪飛天大幅降價的重要因素之一。8月18日,散瓶茅台行情價在今年8月18時曾達到3145元/瓶,這也是今年內的最高行情價,然後散瓶茅台的行情價便開始逐漸回落,目前已經在2700元左右,較最高價跌幅高達14%,創下年內新低。
從市場角度看,茅台早該提價了,畢竟供需缺口太大;從政策角度看,茅台不應該提價,尤其是當下的風口上。
但市場YY茅台提價進而想象其餘酒企跟隨漲價的邏輯禁不起推敲。個人認為,未來茅台提價是必然,但短期內提價恐怕難度太大,市場也太過樂觀,容易被證偽。
還記得9月13日的媒體報道嗎?一則《貴州茅台專家交流紀要》在市場廣泛流傳,其中有幾個重點被提出,引起軒然大波。但後被茅台公司闢謠,直言假消息。
專家交流紀要要點 來源:機構
茅台3年沒提價了,隔不了多久就來一波提價傳聞,每次都是狼來了,而茅台官方一直不敢輕舉妄動。
這一次不妨看看就好。個人覺得,今日白酒集體飆漲,有點類似上週五海天漲價的假消息,掩護主力出貨熱門賽道的跡象比較明顯。
今日,食品(白酒)漲,醫藥醫療漲,而稀土、磷化工、鋰、煤、鋼鐵等板塊深度調整,血流成河。
截止今日,滬深兩市已經連續47個交易日突破萬億成交。看似場內錢很多,但相較於80多萬億的盤子,其實並不算寬裕。
過去幾個月,白酒醫藥、週期股成為兩個很明顯的蹺蹺板。前者日子不好過,後者就漲上了天,尤其是瘋狂的鋰電。白酒這波切換很明顯始於6月8日,當天大跌7%,多隻龍頭跌停,從此開啟一度33%的大潰敗。
而鋰電產業鏈也幾乎同時再度開啟大漲狂潮。在這一波中,萬年不漲的中國寶安自從6月初開始,不足3個月大漲200%。西藏珠峯同期大漲250%,江特電機大漲300%。
二季度,不管是機構還是散户,也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基金產品,都不斷扎堆新能源。甚至傳出大客户對基金產品的淨值不滿意,聲稱如果基金經理不調倉就要贖回,去買新能源ETF,最後這隻產品的基金經理只能將相當一部分持倉換入鋰電。
而從基金二季報看,不少消費、傳媒、教育、互聯網主題的基金,早已經“叛變”原來的主體,把錢投向新能源,甚至連知名的頭部公募,也如此。
全民炒鋰,2個月翻1倍很常見。獲利盤眾多,市場大資金落袋需求強烈,市場大切換悄悄開始於9月1日。
當天,鋰電標杆龍頭——贛鋒鋰業、天齊鋰業雙雙跌停,相關的正極、電解液、隔膜也都全線大跌。而消息面、政策面、行業面、公司面均沒有什麼大利空。
那時,有股友仍然樂觀直言:今天跌停,説不定明天又漲起來了,千萬不要低估散户的接盤能力,大跌就是絕佳的上車機會。
果然,人多的地方不安全。
9月1日之後,鋰電稍做震盪,再於今日再度大幅下殺。個股方面,贛鋒鋰業大跌26%,天齊鋰業大跌29%,中國寶安大跌31%,這才僅僅17個交易日而已。
YYDS的鋰電泡沫破滅的跡象越來越明顯。
而白酒醫療已經震盪走高將近1個月。9月初以來,醫療ETF反彈14%,其中愛爾眼科和通策醫療反彈33%以上。
而食品飲料則是在海天、茅台的漲價預期下,在最近幾個交易日大幅上攻。漲價預期可能是假(或者説並不是股價暴漲主要的因素),而市場主力大資金大幅調倉是真。
今天,除了鋰電暴跌外,還有過去炒作兇猛的稀土、磷化工、煤炭、鋼鐵深度回調,市場風格大切換很是明顯。
為什麼主力要切換到白酒醫療呢?很顯然,這兩大行業經過6-8月的大幅調整,泡沫出清差不多了,估值也基本回到合理區間。尤其是醫療指數,PE一度跌破了38倍,逼近2018年底的水平。
如果大拐點來了(個人認為概率較大),那麼鋰電為首的熱門賽道可能在接下來仍然不樂觀。參考下6月8日開啟的白酒泡沫破滅之路。
網上有一個段子:交易所也要拉閘限電了,上週開三停二,本週開四停一,下週停四開一。
還有3個交易日,國慶快來了,要不要持倉過節成為不少投資者的心病。中秋佳節,A股休市,南水被截斷。港股正常交易,但上演了一波令人驚愕的“暴跌千點”的大行情。其中,銀行保險、地產大批量跌停(招行H股一度暴跌11%),除了客觀消息面原因外,外資趁機惡意做空的痕跡也較為明顯。
但大A神奇走出深V,沒有上演中秋劫——上證小漲0.4%,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均收跌,行情並不算好。但今年絕大多數時候沒有逃過節日魔咒,前有218、清明、端午、七一、九一。
那麼,國慶呢!想要規避超長假期黑天鵝的資金或許已經於今日出手。節前,市場整體做多意願不強,謹慎態度顯露無疑。
不過,按照主力換倉的大邏輯,接下來白酒醫療或許還有一波反彈行情,而鋰電為首的熱門賽道可能會繼續開啟估值迴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