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週期跌倒,白酒喝高

一醬功成萬股哭。

一邊茅台盤中衝擊漲停,另一邊3567家飄綠,210家跌停。這真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節奏啊。

1

白酒喝高

今日,中證白酒大漲6.4%。其中,五糧液、瀘州老窖、古井貢酒等6家酒企強勢漲停。

白酒大反攻,與茅台無不關聯。

上週五,茅台正式召開202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新董事長丁雄軍發表了重磅講話。對於市場非常關心的價格問題,直接了當:

從政策角度看,我們國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提出要紮實做好“六穩”“六保”,茅台作為白酒頭部企業,堅決擁護國家相關政策,始終致力於維護茅台酒市場秩序穩定。

從市場角度看,茅台酒終歸是商品,價格形成遵循市場規律,受供求關係等多重因素影響,脱離價值規律本身是不科學的,茅台會遵循市場規律,呼應市場信號,反映合理價值。

丁雄軍並沒有直接説提價,但與今年5月份高衞東“明確表示不提價”的態度有了明顯不同。從今天股價暴漲的反饋來看,市場已經開始YY提價的預期了。

茅台上一次漲價還是2018年1月。縱觀過去歷次提價,茅台每次提價幅度至少為14%,最高的時候達到了32%。如果按照最低14%來計算(969*114%=1104.66),毛估估能給茅台帶來每年60億淨利潤,相較於2020年利潤增長12.8%。

但美好的願望會不會落空?茅台提價會不會重蹈海天味業的覆轍?

海天澄清漲價傳聞  來源:公吿

丁雄軍也説了,從政策角度看,始終致力於維護茅台酒市場秩序穩定。如果茅台短時間提升出廠價,必定會帶動終端批價走高。另外,茅台一旦提價,帶動一眾白酒企業開啟漲價狂潮,這是哪門子維護白酒市場秩序呢!

並且,監管層約談白酒企業的座談會(大致要求保障供應、穩定流通、維持價格)才剛剛過去1個來月。座談會當天(8月20日),茅台大跌4.4%,創下本輪階段新低,盤中觸及1525元,較2月高點回撤41%。

這樣的監管座談會在過去有兩次,一次是2011年9月,一次是2017年1月。兩次會議的核心內容均是,白酒骨幹企業要維護白酒市場價格作用,維護市場價格秩序。通俗講,就是不能亂漲價。

而這兩個時間點,都是白酒價格處於快速上升的階段。在2011年的座談會後不久,國家就出台了限制“三公消費”的禁令,整個白酒業隨即進入了長達三年的調整期。而2017年約談後,年關之際蠢蠢欲動的漲價潮也由此推後了數月。

本次座談會後,茅台大幅放量。今年中秋國慶,茅台投放市場總量將保證在7500噸以上,加上茅台1935與香溢五洲兩款新品,總投放量預計超過8000噸。

這亦是本輪飛天大幅降價的重要因素之一。8月18日,散瓶茅台行情價在今年8月18時曾達到3145元/瓶,這也是今年內的最高行情價,然後散瓶茅台的行情價便開始逐漸回落,目前已經在2700元左右,較最高價跌幅高達14%,創下年內新低。

從市場角度看,茅台早該提價了,畢竟供需缺口太大;從政策角度看,茅台不應該提價,尤其是當下的風口上。

但市場YY茅台提價進而想象其餘酒企跟隨漲價的邏輯禁不起推敲。個人認為,未來茅台提價是必然,但短期內提價恐怕難度太大,市場也太過樂觀,容易被證偽。

還記得9月13日的媒體報道嗎?一則《貴州茅台專家交流紀要》在市場廣泛流傳,其中有幾個重點被提出,引起軒然大波。但後被茅台公司闢謠,直言假消息。

專家交流紀要要點  來源:機構

茅台3年沒提價了,隔不了多久就來一波提價傳聞,每次都是狼來了,而茅台官方一直不敢輕舉妄動。

這一次不妨看看就好。個人覺得,今日白酒集體飆漲,有點類似上週五海天漲價的假消息,掩護主力出貨熱門賽道的跡象比較明顯。

2

週期跌倒

今日,食品(白酒)漲,醫藥醫療漲,而稀土、磷化工、鋰、煤、鋼鐵等板塊深度調整,血流成河。

截止今日,滬深兩市已經連續47個交易日突破萬億成交。看似場內錢很多,但相較於80多萬億的盤子,其實並不算寬裕。

過去幾個月,白酒醫藥、週期股成為兩個很明顯的蹺蹺板。前者日子不好過,後者就漲上了天,尤其是瘋狂的鋰電。白酒這波切換很明顯始於6月8日,當天大跌7%,多隻龍頭跌停,從此開啟一度33%的大潰敗。

而鋰電產業鏈也幾乎同時再度開啟大漲狂潮。在這一波中,萬年不漲的中國寶安自從6月初開始,不足3個月大漲200%。西藏珠峯同期大漲250%,江特電機大漲300%。

二季度,不管是機構還是散户,也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基金產品,都不斷扎堆新能源。甚至傳出大客户對基金產品的淨值不滿意,聲稱如果基金經理不調倉就要贖回,去買新能源ETF,最後這隻產品的基金經理只能將相當一部分持倉換入鋰電。

而從基金二季報看,不少消費、傳媒、教育、互聯網主題的基金,早已經“叛變”原來的主體,把錢投向新能源,甚至連知名的頭部公募,也如此。

全民炒鋰,2個月翻1倍很常見。獲利盤眾多,市場大資金落袋需求強烈,市場大切換悄悄開始於9月1日。

當天,鋰電標杆龍頭——贛鋒鋰業、天齊鋰業雙雙跌停,相關的正極、電解液、隔膜也都全線大跌。而消息面、政策面、行業面、公司面均沒有什麼大利空。

那時,有股友仍然樂觀直言:今天跌停,説不定明天又漲起來了,千萬不要低估散户的接盤能力,大跌就是絕佳的上車機會。

果然,人多的地方不安全。

9月1日之後,鋰電稍做震盪,再於今日再度大幅下殺。個股方面,贛鋒鋰業大跌26%,天齊鋰業大跌29%,中國寶安大跌31%,這才僅僅17個交易日而已。

YYDS的鋰電泡沫破滅的跡象越來越明顯。

而白酒醫療已經震盪走高將近1個月。9月初以來,醫療ETF反彈14%,其中愛爾眼科和通策醫療反彈33%以上。

而食品飲料則是在海天、茅台的漲價預期下,在最近幾個交易日大幅上攻。漲價預期可能是假(或者説並不是股價暴漲主要的因素),而市場主力大資金大幅調倉是真。

今天,除了鋰電暴跌外,還有過去炒作兇猛的稀土、磷化工、煤炭、鋼鐵深度回調,市場風格大切換很是明顯。

為什麼主力要切換到白酒醫療呢?很顯然,這兩大行業經過6-8月的大幅調整,泡沫出清差不多了,估值也基本回到合理區間。尤其是醫療指數,PE一度跌破了38倍,逼近2018年底的水平。

如果大拐點來了(個人認為概率較大),那麼鋰電為首的熱門賽道可能在接下來仍然不樂觀。參考下6月8日開啟的白酒泡沫破滅之路。

3

尾聲

網上有一個段子:交易所也要拉閘限電了,上週開三停二,本週開四停一,下週停四開一。

還有3個交易日,國慶快來了,要不要持倉過節成為不少投資者的心病。中秋佳節,A股休市,南水被截斷。港股正常交易,但上演了一波令人驚愕的“暴跌千點”的大行情。其中,銀行保險、地產大批量跌停(招行H股一度暴跌11%),除了客觀消息面原因外,外資趁機惡意做空的痕跡也較為明顯。

但大A神奇走出深V,沒有上演中秋劫——上證小漲0.4%,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均收跌,行情並不算好。但今年絕大多數時候沒有逃過節日魔咒,前有218、清明、端午、七一、九一。

那麼,國慶呢!想要規避超長假期黑天鵝的資金或許已經於今日出手。節前,市場整體做多意願不強,謹慎態度顯露無疑。

不過,按照主力換倉的大邏輯,接下來白酒醫療或許還有一波反彈行情,而鋰電為首的熱門賽道可能會繼續開啟估值迴歸之路。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