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400歲張小泉圓夢“刀剪第一股”,老字號們為何扎堆上市?
格隆匯 09-07 16:37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創業邦 作者:陳曉

誕生於明朝崇禎年間,如今有400年“高齡”的張小泉,在資本市場又獲得了一次“新生”。

9月6日,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張小泉,301055.SZ)正式在創業板上市交易,早盤最高漲幅一度超過456%,截至當日收盤,張小泉股價報收於34.09元/股,大漲394.06%,市值53.18億元。

作為“老字號”企業,張小泉的上市進程頗受關注。自從去年7月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以來,備戰一年多,張小泉終於如願以償,成為“刀剪第一股”。

最近,老字號企業掀起上市熱潮。浙江五芳齋、天津同仁堂、德州扒雞等老字號企業均在競速IPO。

有着百年曆史的“老字號”企業為何在此時扎堆資本市場?傳統民族企業又如何能夠搖身一變成為資本市場“新寵兒”?

老樹發新芽 

“張小泉”自我革新之旅

作為“老字號”代表,張小泉做對了哪些事?

據《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等記載,“張小泉”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朝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由剪刀世家張大隆在杭州設立,後由家族傳承。

即便在400年前,張氏也有很強的品牌意識。為避免冒牌,張小泉從其父親手中接管店務時,便用自己的名字“張小泉”來命名產品,這個膾炙人口的名字流傳至今。

解放後,公私合營,張小泉由家族作坊方式轉變為工業化生產;1958年8月,成立地方國營杭州張小泉剪刀廠,傳承剪刀生產技藝者有2600名,“張小泉”商標屬於杭州張小泉剪刀廠。

2000年12月29日,“張小泉”整體轉制,邁出國有企業向投資主體多元化有限責任公司轉變的關鍵一步。2007年11月21日,富春控股集團與張小泉正式簽訂《增資擴股協議》,又標誌着“張小泉”二次改制。

由於歷史原因,多年來張小泉品牌幾經易主,且存在杭州和上海兩個張小泉“品牌”並存的情況,且都屬於地方國有企業。

2000年後,杭州、上海張小泉紛紛改制,此後富春控股經過資本操作,2007年,以現金出資7666萬元控股杭州張小泉,佔比51%,2007年後,富春控股又先後分三次100%控股上海張小泉。

2014年,張小泉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結束品牌歷史遺留的紛爭難題,在富春控股的操作下,杭州與上海兩個張小泉合二為一,正式完成品牌統一。

2018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杭州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張小泉實現營收4.8億元,迎來了歷史新高。

從張小泉的歷史發展路徑來看,從家族企業到民營企業到國有企業最後登上資本市場的舞台,張小泉的長青之道是改革和創新。

秉持二次創業的心態,將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與傳統刀剪產業融合,順應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據其招股書介紹,2018年至2020年,張小泉公司核心技術涉及的產品收入佔比分別為87.59%、83.56%及79.95%,佔比較高。

另外從股權結構看,除了控股股東張小泉集團外,復星集團、均瑤集團、杭實集團、動向集團、萬豐集團等多家知名企業組成了戰略投資者“方陣”,公司還設有嶸泉、臻泉兩家員工持股平台。

在銷售渠道方面,張小泉也在革新,追上新一輪國潮的腳步。

《招股書》表示,公司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進行推廣宣傳,與知名網紅直播平台合作,並有計劃地開設線下門店;也將加大電商平台建設,電商渠道已遍佈淘寶、天貓、京東、等平台。

股份制改革、始終如一的產品工藝、擁抱新技術新潮流、統一標準化的管理方式等,讓“張小泉”從百年老字號的光環中脱穎而出,獲得了投資人的青睞,登上了資本市場的舞台,也迸發出了新的活力。

新舊紛爭 

“老字號”爭相搶灘資本市場

在張小泉上市的同時,還有一批“老字號”正在排隊叩響資本市場的大門。

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始於1921年的五芳齋於今年6月初遞交了招股書;有着300多年曆史的山東德州扒雞在去年6月也啟動了上市計劃,接受機構輔導,計劃在3年內實現上市。

據去年6月公開數據顯示,在A股市場,有50多家“老字號”,大多分佈在食品飲料、金屬製品、珠寶首飾、中醫藥等傳統行業。“老字號”企業為何在近年來對於資本市場如此熱衷?

“第一是市場競爭迫使,目前有眾多新興品牌崛起,對老字號造成一定壓力,上市可以獲得更大品牌知名度和信譽,以及資金的支持來完善渠道開發、產品研發、團隊招募等,在供應商合作上也更有話語權;第二有是國家層面的需求,民族品牌也代表了國家形象,有些正向的價值觀;第三是國潮興起,民族企業上市也代表工業發展的成熟,見證了百年的發展史,消費者對於國貨品牌也更加自信。”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對創業邦介紹説。

莊帥認為,“老字號”企業的上市潮代表着國貨品牌的逐漸成熟,順應潮流擁抱資本的趨勢。

但傳統民族企業在轉型資本市場時,也會面臨一些難點,比如資本市場對於企業管理的要求是統一規範化,而很多老字號企業管理相對落後;在股份制改革和現代化管理制度上,也是傳統企業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

另外,上市審查中,財務的透明度也將成為監管的重點。

例如,近日遞交招股書的五芳齋便遇到了財務問題上的困擾,收到了證監會對其涉及公司對賭協議、創始人受賄案以及食品安全等多個合規性問題,進行問詢。

此外,五芳齋董事長厲建平還曾涉及鉅額受賄案,證監會還對五芳齋近年來的食品安全及消費者投訴等問題進行問詢。

當然上市不是最終目標,即使是目前成功上岸的“張小泉”也面臨着產品品類單一,國內外品牌夾擊等問題。

在上市的老字號裏,全聚德自2017年以來營收和淨利已連續三年下滑。而在2015年掛牌新三板的狗不理,也已經在2020年摘牌。

“投資人和投資機構核心還是看企業的發展,不會太在意老字號還是新興品牌,核心是能不能為股東持續創造價值,經濟收益,不會根據企業的百年曆史來論資排輩。”莊帥説道。

南京老字號協會會長孫勤國接受採訪時表示,“老字號”歷經歲月洗禮能夠存活至今,説明其產品品質是經過市場認可的。但進入資本市場後,有的企業盲目追求利潤最大化,放棄主營業務,跨界尋求增長點,非但主營業務沒抓好,副業也沒跟上,失去市場,造成業績下滑;有的企業因違背法律誠信原則、管理脱節等因素,造成發展不佳。

孫勤國説:“上市後藉助資本的力量做好主營業務,服務好消費者,才能使企業立於百年輝煌。”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