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採”兩個字,是機構聽不得的,尤其是在醫療行業,遇到集採那麼股價大概率會迎來打壓。在這周,因為安徽地區的集採消息,龍頭邁瑞醫療單日跌幅17.05%,其餘個股也是紛紛重挫。
但是,企業的成長性源於自身的底層商業邏輯,只要賺錢的模式沒有打破,那麼均衡的價值必然能夠得到迴歸。
近期,基金君收集了近一週機構調研的數據,發現除了熱門的賽道股之外,醫療器械股開始慢慢受到重視。這其中,開立醫療最受關注,獲得近三百家機構調研。
1、開立醫療,醫療器械內鏡股
根據資料顯示,開立醫療目前具有電子內鏡系統、超聲診斷系統和體外診斷系列三大產品線,目前立醫療的消化內鏡產品在國內市佔率超6%,在本土企業中排名第一;在超聲領域,開立醫療的國內市場份額僅次於邁瑞醫療,在國內企業中位居第二。
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內鏡市場呈快速增長態勢,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102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221億元,CAGR達到 16.7%,高於全球增速。根據國信研究所的數據,在中端還是高端,國產比例還是很低。在中端市場上開立佔據了大概6%的市場,邁瑞佔據了23%的市場,而在低端市場上,國產基本已經完成了替代。
但是開立醫療跟其他醫療器械股相比,近三年來的股價表現萎靡,從公司的財務出發,表現出“內耗外困”的局面。
在2019年因為政府財政支出、醫保控費等因素,使得彩超行業增速有所放緩。同時,競爭對手比如邁瑞醫療、汕頭超聲對於開立醫療市場份額擠壓。
以超聲設備市場為例,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低端市場超聲設備的佔有率主要由國內企業佔據,邁瑞市佔率長期能夠保持在30%、開立約為10%、汕頭超聲約為10%。而其一直對標的邁瑞,已在超聲設備中端市場中拿到了穩定份額,市佔率平均值接近20%,更是在2019年上半年成功切入高端市場,銷售額市佔率拿到了7.58%。
畢竟,相比平台型的邁瑞醫療,開立醫療的彩超業務沒有核心優勢,產品線單一。
而且上市之後,開立醫療的業績開始下滑,在2019年年收入12.54億元,同比增長2.2%;淨利潤1.02億元,同比下降59.81%。2020年營收11.63億元,同比減少7.24%,淨利潤虧損0.46億元,同比下降59.81%。
2、開立醫療,變革進行時
經過兩年的消化,開立醫療的業績開始轉好,2021年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6.43億元,同比增加32.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約1.09億元,同比增加332.62%;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2726元,同比增加332.7%,內鏡業務營收實現了51.76%的增速,增長高於彩超業務,並在近期近期獲批了首款國產超聲內鏡,以及支氣管鏡與4K硬鏡,豐富了產品線。
從開立醫療的動作來看,核心是在三級醫院,未來將加強代理商在三級醫院的推廣服務能力。對於近日獲批的第一款國產超聲內鏡,開立計劃採取與以往不同的市場推廣方式,在三乙、二甲醫院中做大範圍推廣,基於性能、成本優勢搶佔市場份額。
同時在研發方面保持高投入,在2018年至2020年,研發費用的投入分別為2.3億元、2.5億元和2.4億元,佔公司營收的19.03%、20.33%和20.41%。
當一家公司開始出現反轉的跡象的時候,機構的動向往往先人一步去挖掘,但是對於開立醫療來説,目前還是在變革的路上,半年報的業績表現證明目前的公司戰略的正確性。
但是,在醫療器械領域,權重龍頭的競爭實力愈發提高的同時,集採的消息頻發,這勢必也會給開立醫療帶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