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機硅板塊集體高位回落,板塊跌幅達6%,板塊中包括晨化股份、興發集團、恆星科技、三孚股份等多隻個股盤中一度跌停。
其中,近期漲勢最猛的合盛硅業股價盤中也從漲超6%一度跌超6%,振幅超過12%,目前股價報210.41元,總市值2245億元。
近日有官方媒體評論資金在瘋狂扎堆炒作鋰材料及光伏相關概念,認為任何投資都不能脱離行業和企業的基本面,就算是鋰電池這類中長期發展前景向好的領域,也不該透支短期業績、忽視估值泡沫風險,這是各行業投資者都應有所悟的道理。
從消息面看,今天的有機硅大跌,或與此有關。
疊加這兩板塊在近期漲幅明顯過高,資金由此產生了動搖,部分資金選擇了高位拋售。
近兩年,得益於國內通信電子、醫療、電力、汽車和建築等行業對有機硅材料的旺盛需求,我國的有機硅產業發展十分迅速,部分龍頭企業的股價最近更是瘋漲。
目前金屬硅夏季有效產能為346.6 萬噸,冬季最低有效產能為238.6 萬噸。地區分佈上金屬硅的擴產主要集中在低成本的新疆、雲南地區。行業集中度上,合盛硅業2021上半年市佔率 33%,佔據絕對龍頭地位。
合盛硅業是全球有機硅和工業硅雙龍頭企業,主要從事工業硅和有機硅等硅基新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是我國硅基新材料行業中生產規模最大、業務鏈最完整的企業之一。
該企業成立於2005年,2006年開始專注手工業硅項目,2007年開始深耕有機硅業務,積極打造產業鏈一體化,十多年來始終專注於硅基新材料行業。
8月18日,合盛硅業披露了2021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77.02億元,同比增長84.1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3.72億元,同比增長428.26%。
為什麼增長的如此之快?合盛硅業方面表示,自進入2021年以來,公司工業硅的產能利用率有顯著提升,產能同比也明顯增加。
有機硅方面,合盛硅業有機硅單體產能規模從2017年的33萬噸提升到瞭如今的93萬噸,鄯善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20萬噸硅氧烷,下游深加工也已經開工建設,當前項目進度達到15%。
同時,伴隨着企業產能的迅速擴張,疊加未來工業硅行業中小產能的逐步出局,合盛硅業有望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業績彈性也將迎來釋放期。
在工業硅方面,合盛硅業的產能規模從2017年的35萬噸擴張到今年的73萬噸,位居全球第一,且該公司雲南昭通有80萬噸工業硅,型煤項目中報建設進度已經達到10%。
此外,預計昭通一期的40萬噸項目,也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始逐步落地。
總的來説,合盛硅業憑藉石墨電極配套、自身電廠等實現工業硅的絕對低成本,遠期來看可以依託工業硅平台向硅基新材料領域拓展。
有機硅淡季不淡且價格創歷史新高,這都是受益於海外國內的需求高增。
近期,國內DMC供應緊張局面加劇,本週國內有機硅中間體DMC價格上漲至33000-33300元/噸,部分價格甚至上漲至36000元/噸,環比上漲5%,同比上漲95%,根據卓創資訊測算目前DMC行業毛利約13000元/噸。
這一方面是受到原材料金屬硅漲價推動;另一方面是因為終端需求良好:2021年上半年國內DMC出口16.1萬噸,同比增長38.1%,預計全年出口有望超過30萬噸。
此外,今年行業內的產能擴張比較少,類似有機硅這種電老虎行業,國家肯定是卡的死死的,大部分產能擴張都到2023年去了。
最受益的只有部分行業龍頭。比如東嶽硅材明年1季度新增30萬噸的產能,所以它最近的股價彈性比較大;合盛硅業今年四季度則有40萬噸的新增產能落地,這也是其一路上漲的原因之一。
目前,有機硅行業的競爭格局比較穩定,在技術上依然呈現多頭排列走勢。國內有機硅生產企業在經過洗牌之後,僅存11家,其中前五家產能佔比72.5%。在未來三年,國內有機硅的新增產能規模巨大,頭部企業或將以擴產以自用為主,競爭力將會進一步加強。
綜合來看,有機硅市場仍然是缺貨調貨,相關企業開工負荷偏高,供給呈現短缺疊加價格高位,這使原本就氛圍緊張的市場再度陷入瘋狂之中。
據中信證券在有機硅行業的專題報吿中表示,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有機硅生產核心,預計未來國內還將湧現多個有機硅細分龍頭公司,建議佈局擁有全套產業鏈的一體化企業,或擁有高端產品研發、生產能力的下游細分龍頭。
根據西部證券研報分析,預計今年下半年工業硅將持續景氣,而且這一輪高景氣週期有希望維持兩到三年。
總的來説,就算近兩天有機硅板塊出現了高位下滑的現象,但行業整體向好的趨勢仍然是沒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