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中金公司,投行貴族的發展空間怎麼看?
格隆匯 08-06 20:19

作者 | 小肥財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經濟轉型發展與居民資產配置拐點的共振將為中資國際投行的崛起提供土壤,我國證券業正迎來歷史性的戰略發展期。 

財富管理是很多金融機構想做的業務,不同於招商銀行,中金公司以其領先的户均資產規模走出了一條證券公司的差異化道路。

一、基本情況

公司成立於1995年,為中國首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主要發起人為前中國人民建設銀行(42.5%)和摩根士丹利國際公司(35%)。2010年建行將持有的股份無償劃轉給匯金,大摩的股份轉讓給多家外資機構,公司開始由匯金主導。2017年收購匯金旗下體量相近的中投證券(現中金財富證券),成為其唯一股東。

公司一開始主要服務大型國企上市融資,大項目奠定了其投行貴族地位:截至2020年末,A股及境外中概股前10大IPO項目,中金公司各參與8項,具有絕對領先優勢。2020年,參與中芯國際、京滬高鐵、金龍魚等項目,A股前十大 IPO項目中,中金公司參與過半。

2015年11月,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20年11月,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2018年,中金引入騰訊、海爾作為戰略投資者。2019年,阿里增持中金H股。目前形成匯金(40.11%)、海爾(8.26%)、騰訊(4.48%)、阿里(4.48%)四足鼎立的多元股東背景。流通H股佔總股本的30.74%,流通A股主要是滬股通、險資等長線資金。A股新股流通比例較低,具有估值溢價也就不奇怪了。

2010年前後隨着大型國企上市大多完成,公司開始加強對中小企業和新經濟的佈局。公司股東能給予很大支持,尤其是像阿里騰訊這樣的科技巨頭,涉及眾多新經濟公司。大股東匯金也能幫助維持中金投行的傳統地位。

近年來大量傳統通道性業務面臨巨大壓力。對此,公司推動以科創板業務、主經紀商業務、跨境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及財富管理業務為代表的新興業務持續發展。

中金公司在投行業務開展中,沉澱了龐大的機構客户資源和專業化機構服務能力,投行業務優勢逐漸輻射至其它業務。公司在機構、跨境、研究等領域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

公司是證監會批准的8家場外期權一級交易商之一,近年來包括衍生品業務在內的客需型交投業務快速發展。因交易性金融資產中客需產品佔比高,公司不需要承擔風險,總體上公司市場風險(VaR值)處於行業較低水平。

中金在境外建立了覆蓋香港、紐約、倫敦、新加坡、舊金山、法蘭克福和東京七個金融中心在內的國際網絡,按照業務線條垂直統一管理,全球化形成很好的協同效應。

因長期服務於產業、金融資本,公司在中資企業海外IPO、海外債發行、跨境併購等領域取得了一定優勢地位。在跨境交易、互聯互通等新興領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滬港通、深港通交易額市場領先,在國際市場初步樹立了中資機構的影響力。

2020年中金境外業務營業利潤26億元,佔利潤總額的30%,佔比領先於其他頭部券商。境外業務收入與境內業務收入形成良好互補,有效分散區域風險。

公司擁有一支頂尖的研究團隊,為公司贏得了“中國專家”的聲譽。2006年至2020年連續十五年被《亞洲貨幣》評為“最佳中國研究(第一名)” ;2012年至2020年連續九年被《機構投資者》授予“大中華區最佳分析師團隊獎(第一名)”。這一點,大多數投資者對中金研報的依賴程度可見一斑。

二、業績

2020年中金營業收入236.6億元,同比增長50.17%,排名行業第8。歸母淨利潤72.07億元,增長70.04%,排名第10。總資產5216億元,同比增長50.17%,排名第5,歸母淨資產716億元,同比增長48.33%,排名第10

2020年加權淨資產收益率為13.52%,遠超行業平均(中信證券同期為8.43%)。這主要是來源於中金的槓桿倍數6.3倍領先於行業,居行業第一,主要是因為代客持倉佔比較高、境外子公司槓桿率較高(接近於國際投行水平)和衍生品業務規模較大。

近三年,公司歸母淨利潤複合年化增長率 37.6%,在頭部券商中居於首位。公司的業績穩定性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週期性相對較弱。

股票業務板塊貢獻營業利潤的35%,為境內外、場內外專業投資者提供“銷售、交易、投研、產品、跨境”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收入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機構交易服務,即傳統的投研服務與交易佣金;二是資本業務,即運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向機構客户提供主經紀商、金融衍生品以及做市等多種創新產品及服務。

股票業務對券商的專業能力要求高,公司作為行業股票業務的領導者之一, 兼具專業能力與資本實力,隨着資本市場機構化、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股票業務將推動公司業績持續增長。

這一切離不開券商的人才儲備,而吸引人才離不開良好的激勵考核制度。2020 年末9327名員工中,碩士以上學歷 4578人,佔比49%,且基本是海內外頂尖學府背景。2020年,員工人均薪酬高達116萬,行業領先。

公司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為44.3億元至50.4億元,同比增長45%到65%,2季度業績增速較1季度略高。

三、財富管理業務

未來一段時間將是權益市場的黃金時代,券商的財富管理業務獨具特色。2017年以前,公司以機構業務和高淨值客户為主,營業部僅有20家左右。中投證券被收購後改名為中金財富證券,與原來的中金公司財富管理部共同發力,投行貴族開始向綜合券商轉型。

2020年底,中金在境內擁有212 家營業部(老中金23家和中金財富189家),財富管理客户數量為369萬户,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9%。客户賬户資產總值達到人民幣2.58萬億元,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0.2%。户均資產70萬元,資產增速高於户數增速。

高淨值客户基礎深厚是中金財富管理的亮點。2020年底,高淨值(資產不低於300萬元)個人客户數量為2.56萬户,可比口徑同比增長32.1%,高淨值個人客户賬户資產達到人民幣6,725.2 億元,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6.1%。高淨值客户户均資產2624萬元,行業領先,資產增速也高於户數增速,這點是與大摩一脈相承的。

對比招行,2020年末,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月日均資產不低於50萬元) 310.18萬户,户均資產237萬元,私人銀行客户(月日均資產不低1000萬元)99,977户,户均資產2,775.27萬元。雖不及招行,但中金公司的發展潛力巨大。招行的目標是打造大財富管理價值循環鏈,中金在券商裏面也具有極強的爆發力。

證券公司的獲客來源與銀行不同,一般是以投行為入口,為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創始人和管理團隊,提供從併購融資到股權管理,再到家族信託和資產配置的全生命週期服務,由此獲得一批超高端客羣。

近些年來,證券行業佣金率持續下行,經紀業務貢獻漸弱,券商必須向財富管理轉型。參考美國,已有多家券商實行零佣金。目前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增長,券商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正逢其時,發展財富管理也有助於券商提升估值。

此前,券商多采用代銷模式,收入來源主要是銷售費收入和申贖費用等。而在基金投顧模式中,券商收取基金投顧服務費,不僅更穩定,而且更接近與客户資產共增長的服務理念。

2020年2月底,中金公司獲批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成為首批獲得該試點資格的券商之一。基金投顧服務意味着券商可以接受客户委託,代客户做投資決策,並代客户執行交易申請,開展管理型服務。這是券商能夠發揮自身特長的地方。

2020年6月,中金與騰訊設立金騰科技,分別持股51%、49%,旨在為財富管理業務提供技術平台,通過數據化運營手段,助力公司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化、智能化、差異化的財富管理解決方案。

四、結語

頭部證券公司在財富管理業務轉型、提高機構業務的綜合服務能力、資管業務主動化發展等方面競爭優勢持續加強,逐步提高註冊制下投行業務的綜合競爭力,並依靠資本實力融合投行業務與相關業務。

當前證券行業呈現市場集中度提升的特點,監管也在鼓勵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而航母級券商可不僅僅是個人業務發展好就行,更重要是在機構和跨境等業務方面比肩國際投行,投資關注點自然應放在龍頭券商。

公司也正在積極推動外延式發展,主動尋求境內外、業內外合作機會,加快補短板、擴規模、提份額,提高公司的市場地位與影響力,以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和國際一流財富管理平台。

中金A+H股上市,股價分化較為嚴重,這在現在比較正常,投資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即可。想着跟招行平安那樣沒有價差,甚至港股還有溢價,還需要時間去消化。

5月份有個大坑,很可能是因為解禁的原因,那時候能不能抄底很難判斷。但跌到3倍PB就止住了,考慮中金穩定的盈利能力,3倍PB可能是下軌,想等到1倍PB去撈,概率不大。

格隆匯聲明:文中觀點均來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匯觀點及立場。特別提醒,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