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方正走向破產重組之後,清華系的紫光集團也遇到了麻煩,因為不能清償到期債券,被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
從外界看來,曾經豪言要買下台積電、合併聯發科的紫光集團是有一個芯片夢的,希望以收購的形式構建一個“芯片帝國”。但如今看來,當年在市場上用高槓杆成功收購的資本交易已不復存在,也為紫光集團如今境遇埋下了種子。
7月9日晚間,紫光集團發佈公吿稱,集團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通知書》,債權人徽商銀行以紫光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為由,向法院申請對紫光集團進行破產重整。
紫光集團的前身是清華大學的校辦企業,1988年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正式成立;5年後公司改組清華紫光集團,而後完成改制,正式更名為紫光集團。
雖然早期靠着清華打出了名聲,但公司在經營上卻面臨着困境;2010年,清華大學決定着手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並引入趙偉國擔任董事長,也正是他開始套用了資本模式,帶領公司走向了資本運作的收購之路。
2013年,紫光斥資17.8億美元收購在美國退市的手機芯片公司展訊通信,進軍芯片產業。緊接着又在2014年,以9.07億美元收購了另一家從美國退市的手機芯片公司鋭迪科。並將兩家公司合併成立了紫光展鋭,成為了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公司,排在高通和聯發科之後。
2015年,紫光集團斥資25億美元收購惠普旗下公司新華三51%的股份,成為中國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網絡產品和服務領軍企。
同年還成功挖角台灣DRAM教父的前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擔任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引發半導體業界震撼。趙偉國也曾狂言要收購台積電與聯發科。
看似光鮮亮麗的紫光集團,早有危機爆發的線索。
早在2020年10月底,紫光發佈公吿稱,決定不行使“15紫光PPN006”永續債的贖回權。這一公吿成為了集團債券的導火索,當日下午,“18紫光04”和“19紫光02”等存續債均跌超20%,盤中臨停。
而後11月中旬,“17紫光集團PPN005”未能與投資人達成展期協議,是紫光集團首支違約的債券。
截至目前紫光集團有 “16紫光01”、“16紫光02”、 “19紫光02”等6只債券違約。據統計,當前違約的本息共計約68.83億元,而今年12月底還有一支13億元規模的債券將到期。
除了連續發生的到期債務違約、發行的債券價格跳水外,紫光集團的主體信用評級也面臨着被下調的情況,中誠信國際將紫光集團的主體信用等級調降至C。
截至2020年6月,紫光集團的總資產將近3000億元,尤其是在芯片行業,集團斥巨資投入儲存器芯片製造產業,並通過收購打造了紫光展鋭這樣表現優秀的公司。
但導致紫光集團走到今天這個境遇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步子邁得太大,扯到關鍵部位了。
自2010年至今,紫光集團進行了一系列收購,據不完全統計,併購數量超過60起,投入的金額也已超過1000億元。
不得不承認,大手筆的併購提升了紫光的行業地位不斷提高,集團的體量也在短短几年時間內變的龐大,資產從2012年的66億元,漲到了現在的近3000億元。
同時這也給公司造成了鉅額債務壓力,截至2020年6月,集團總負債規模達到2029.38億元,相比2012年底的47.47億元暴漲了43倍。
在這兩千億的債務中,有將近800億是短期借款和一年以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而融資環境也在發生變化,2019年紫光也僅發行了2只境內債。且最早總計花費近27億美元收購合併而成的紫光展鋭,並沒有實現規模盈利,其上市計劃已曝出多年但並未完成。
受到併購的大額支出和融資環境趨緊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紫光集團在逐年虧損,據2020年中報顯示,公司營業利潤為-40.3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0.71%;淨利潤為-45.44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3.01%。
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6月末,公司合併報表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2.09%、73.42%、73.46%和68.41%,由於其並未上市,目前還尚未披露2020年年報及2021年半年報。
這麼來看,紫光集團已經被“套牢”了,半導體芯片屬於長週期、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紫光目前尚未從這些項目中獲得回報,而當下的資本市場也已經不再允許這樣高槓杆收購的做法。
雖然紫光集團作為頂層控股的母公司負債累累,但其下屬的公司紫光國微、學大教育(紫光學大)、之間只是投資者與企業之間的關係,因此子公司的業務並沒有受到波及。
紫光國微也在7月9日晚發佈公吿稱,目前紫光集團是否進入重整程序尚存在不確定性,進入重整程序後,可能會對公司股權結構產生影響。但公吿也表示,債權人申請重整不會對日常生產經營造成直接影響,目前公司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均正常開展。
從這幾家“紫光系”的上市公司業績來看,紫光股份2020年實現營收597億元,同比增長10.36%,歸母淨利潤 18.95 億元,同比增長 2.78%;旗下控股子公司新華三保持較快增長,實現營業收入 368 億元,同比增長 14.1%。
數據顯示,2020年新三華在企業網路由器市場份額達到30.8%,排名第二;在企業級WLAN會場份額達到31.3%,連續十二年排名第一。而隨着5G的全面鋪排,其運營業務拐點已至,收入達56.5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7%。
而紫光國微2020年實現營收32.7億元,同比增長26.38%;實現歸母淨利潤8.06億元,同比增長98.7%;主營業務特種集成電路毛利率佔營收增加,且這部分在現代軍事武器中廣泛運用,美國的科技封鎖、我國的政策支持等因素也會為這一產業的發展提供機會。
(紫光國微淨利潤)
説到底,司法重整是一種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化解方式,也有利於化解債務人的債務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結構。
而由於紫光集團債務規模較大,賣股票回籠資金可以説是杯水車薪,所以並不會以減持子公司股份的形式還債,且像是紫光國微、學大教育這類有單獨治理架構的子公司,紫光集團也僅是股東之一,其正常的經營活動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今日的股價也能看出來市場的反應,受此影響紫光股份表象強勢,封10%漲停,機構表現數值遠遠高於市場整體的3,達到20.75,資金運作非常活躍;紫光國微收跌1.46%,學大教育微跌0.04%,整體表現也較為平穩。
從其細分賽道上來説,公司的基本面逐漸穩固,其業績還會持續向好。但從目前來看,紫光國微的估值處於歷史高位,滾動市盈率為108倍,投資者也可以等待估值合適的擊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