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中國封測領域新變化:價值轉變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半導體行業觀察 ,作者: 蔣思瑩

從摩爾定律遇到瓶頸開始,封測領域的發展逐漸受到業界的重視。由先進封裝為代表的封裝行業新勢力正在在改變封裝領域的格局。

封測作為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當中較為成熟的一環,當全球半導體封測市場扇起了蝴蝶的翅膀,中國封測領域也發生了震動。

中國封測巨頭身上的變化

根據半導體行業觀察此前發佈的《封測廠十年變遷》一文中曾指出,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正在飛速發展,目前我國有一些廠商規模已不輸國際大廠。

長電科技、通富微電以及天水華天,是我國半導體封測領域的代表。而隨着先進封裝的到來,晶圓代工廠率先涉足先進封裝技術,對傳統OSAT廠商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半導體封測廠商也開始有了新的計劃。

在此前的2021世界半導體大會當中,長電發佈了其發展路線圖。公司表示,長電將在異構技術賽道中進行換擋提速,並量產了一些適用於市場的先進封裝技術。按照他們的計劃來看,在2022年至2024年間,長電將推出2.5D、3D等更為先進的封裝技術。

據瞭解,為面向chiplet異構集成應用的市場需求,長電還將推出XDFOI系列解決方案。以賦能移動與汽車、通信、計算以及醫療方面的應用。

另外,長電科技還在今年發佈公吿稱,公司“年產100億塊通信用高密度混合集成電路及模塊封裝項目”的實施主體為全資子公司長電科技(宿遷)有限公司(簡稱“長電宿遷”),公司擬向長電宿遷增資人民幣8.4億元以實施該募投項目。

針對先進有所佈局的不僅是長電一家,根據通富微電6月18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的回覆中顯示,公司堅持以集成電路封測為主業,已有相關3D封測技術佈局。

眾所周知,通富微電2016年在收購AMD蘇州和AMD檳城各85%股權後,就與AMD實現“合資+合作”的發展模式,打入到了AMD供應鏈。而AMD作為異構技術的領頭羊,他們對相關封測的需求,或許也會成為通富微電發展先進封裝的基礎之一。

今年5月,華天科技發佈了一則非公開募股公吿,公吿顯示,公司擬募集不超過51億元的資金,用於集成電路多芯片封裝擴大規模、高密度系統級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擴大等項目。

根據其公吿中的內容顯示,華天科技已自主研發出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

的多芯片封裝(MCP)技術、多芯片堆疊(3D)封裝技術、薄型高密度集成電路 技術、集成電路封裝防離層技術、16nm 晶圓級凸點技術、基於C2W

和TSV的聲表面濾波器封裝技術等,實現了各類處理器、存儲器、射頻基帶、指紋識別等一

系列封裝測試產品的量產導入,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能力以及技術和規模競爭優勢,而通過本次募投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先進封裝測試水平和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國內其他封測企業身上的閃光點

除了封測龍頭以外,國內還存在着很多致力於半導體封測行業發展的企業。

從整體上看,根據中國半導體協會統計,2019年,大陸封測企業數量已經超過了120家,我國封裝測試業的市場規模也從2012年的1034億元,增長到了2018年的2196億元,複合增速為 13.38%。

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被人熟知的半導體封測巨頭以外,還有一些致力於封測領域的國內企業身上發生的變化,也值得令人關注。

根據CSIA發佈的2020年中國半導體封測十大企業的榜單中,我們看到南通華達微電子、全訊射頻科技等企業的身影。

(來源:CSIA)

作為通富微電的股東之一,華達微電子擁有多條由歐美、日韓引進設備組成的先進封裝測試生產線,年封裝測試能力達25億塊。其主要產品有TO-92、TO-92S、TO-94、TO-126、TO-126B、TO-220、TO-220

2L、TO-220

5L、TO-220F、TO-220C、TO-220MF、TO-220HF、TO-263、TO-247、TO-3PN、TO-251、TO-252、TS-2、TC-2、SOT-23-3、SOT-23-5、SOT-23-6等,並可為客户開發新的封裝形式。

全訊射頻科技是2019年高通收購RF360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後,成為了高通公司旗下的一員,是高通在射頻前端業務領域重要的生產基地,其工藝與技術定位主要是封裝和測試。。今年5月,高通-全訊射頻二期項目在無錫市高新區(新吳區)開工。項目計劃2022年底建成並投入使用,2023年初進行試生產並逐步擴大生產。

海太半導體是2009年太極實業與SK海力士共同投建,其主要經營集成電路芯片探針測試、半導體存儲器封裝及封裝測試等。海太半導體的封測優勢在於DRAM產品,根據相關媒體報道顯示,海太通過產品結構優化,產線技術升級等多項措施,單月封裝能力已超過12億Gb容量,全年產能約佔全球DRAM封裝測試產能的13%。去年,海太半導體與SK海力士正式簽訂為期五年的第三期後工序服務合同。對此,公司也表示,此次海太半導體三期後工序服務合同的簽訂,開啟了太極實業與SK海力士合作的新曆程,也翻開了海太半導體發展的新篇章。

晟碟半導體是美國西部數據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先進閃存存儲產品的研發、封裝和測試,是全球規模較大的閃存存儲產品封裝測試工廠之一。公司生產的產品類型主要包括SD、MicroSD、iNAND閃存模塊等。

此前發佈的《封測廠面臨的挑戰》一文當中,知名調研機構VLSI Research總裁Risto Puhakka曾表示,OSAT感受到的一個壓力來自於中國。中國有大量封裝工廠出現,無論是通過補貼還是其他方式,它們的成本低得多。同時,他還指出,目前大型OSAT在亞洲各地都有分佈,但中國代表着最大的增長機遇。

從上述這些信息中看,國內有一部分封測廠商具有半導體龍頭芯片企業的加持,在這些龍頭企業的助力下,國內封測廠商在細分領域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另一方面,在這些細分領域當中,我們看到,傳統封裝技術仍具能夠為國內封測廠商帶來發展的空間。

封測領域的又一新變化

半導體封測領域的發展與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尤其對於當下的半導體產業來説,初創企業的增多為半導體封測領域也帶來了發展的新機會。

就中國市場來看,2020年左右中國的芯片需求超過4000億美金,進口3800億美金芯片,到2030年將超過5000億美金,國產化率也要從現在的15%左右提升到70%,中美科技貿易博弈,資本市場的火熱,中國政策的紅利,催生了大量中小規模的芯片公司,從2014年到2020年,國內芯片企業數量從681家增長到2218家。

而我們都知道,與龍頭芯片廠商相比,中小芯片企業很難得到大型供應商的配套服務。尤其是在近兩年全球產能緊缺的情況下,初創企業的情況則變得更加艱難。

於是,半導體供應鏈服務應運而生,這其中就包括了封測領域的供應鏈服務。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尤其對於初創企業來説,樣片驗證的速度越快,越有可能保障其產品快速麪市。為幫助初創公司順利過渡到量產階段,摩爾精英推出芯片快速封裝服務,可在5~7天交期內實現快封打樣。據瞭解,摩爾精英合肥快速封裝工程中心於兩年前投產,主打QFN/BGA/LGA/SiP系列產品,目前已經滿產,服務了超500家客户,交付了近3000款芯片。

在這項業務的基礎之上,摩爾精英重慶先進封裝創新中心也在今年6月底剛啟動投產,聚焦於“快封設計、量產封裝、SiP設計”,主要提供QFP/SOP/陶瓷/金屬封裝工程及小量產服務。根據計劃,摩爾精英接下來還將啟動無錫SiP先進封裝基地的運營,提供年產近億顆的SiP封裝產能。

摩爾精英期望,通過自建工廠和產能,把快封工程批,和百萬年出貨產品的20%早期小量產留在自建的封裝基地,快速響應客户需求;產品質量和良率驗證充分後的大規模量產外包到大型封裝廠,無縫對接大規模量產,不讓芯片公司操心封裝環節,從而加速芯片設計公司的發展。

而從這種工程批無縫對接量產、提供彈性產能的商業模式來看,也説明中國芯片設計企業的發展,也促生了封測領域一種新模式的成長。

寫在最後

在眾多國內半導體封測企業身上,共同折射出來的是國內半導體產業迎來了繁榮。作為半導體產業鏈中的一環,國內封測廠商不僅要面臨更大的市場需求,還要加緊技術升級,以能夠滿足國內芯片設計廠商的追求。而這都對國內半導體封測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外一方面,面對封測領域價值的轉變,還有一些企業在跨界涉足半導體封測業務,這對於國內的封測廠商來説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之下,國內傳統封測企業如何才能鞏固他們在市場中的地位,也是一件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