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開盤後,網絡安全相關股票異動明顯,多數個股大幅高開。截至收盤,數碼視訊、國華網安、藍盾股份、吉大正元、ST安控5只股票漲停;任子行盤中觸及漲停,飆漲16.31%;華力創通大漲8.41%,科創信息、美亞柏科漲近7%,三六零、啟明星辰、拓爾思等跟漲。
消息面上,4日晚間,網信中國發布關於下架“滴滴出行”的通報稱,經檢測核實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這也是《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出台以來首次被公開實施網絡安全審查的企業。
而今日盤前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發佈消息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對“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實施網絡安全審查。為配合網絡安全審查工作,防範風險擴大,審查期間“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停止新用户註冊。這幾家公司近期都於美股上市。
6月27日,國家工信辦發佈了《2021中國網絡安全產融創新發展報吿(上半年)》,報吿稱推進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已成為共識。
從數據來看,2015年以來,國內網絡安全企業投融資總額呈激增態勢,總規模5年間增長近10倍,由2015年的19億元增長為2020年的17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56.26%。
(2010-2020年7月我國網絡安全市場企業融資情況)
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網絡安全領域公開的融資121起,國資背景機構、平台型大基金、業內頭部企業紛紛進入並積極佈局。2020年1月至今,約20個項目有國資機構參與,佔比約20%,而國資參與率在2019年下半年僅為4%。
除了已經上市的奇安信、吉大正元和雲湧科技,還有公司不斷奔赴IPO,如緯德信息、信安世紀、南京森根、上海翼捷等涉及網絡安全業務的企業已經提交註冊。
截至目前,共有31家網絡安全上市企業(三六零除外),營業收入平均值為16.63億元,中位值為9.8億元;淨利潤平均值為2.68億元,市值百億以上的公司,營收的平均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
頭部企業奇安信、啟明星辰、深信服等三家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均超過了6%,中孚信息和安恆信息的營收增速驚人,分別為64.7%和40.1%。
中國提供網絡安全的企業數量也在同比增長,2021年上半年我國共有4751家公司開展網絡安全業務,相比上一年增長23.1%。其市場結構也在不斷髮生變化,從2016年的安全支出硬件佔比51%,到目前安全軟件、服務佔比的大幅提升,預計2021年硬件佔比將會進一步縮減至40%。
7月3日,瑞典最大的連鎖超市Coop支付系統遭到黑客襲擊,全國800多家店鋪被迫停業,據悉此次黑客襲擊的直接目標是美國一家IT公司Kaseya,該公司為全球3萬多客户提供IT服務,此次事件目前已波及全球1000多家公司。
從全球範圍來看,根據全球500多個組織數據泄露的數據來看,2020年數據泄露事件給企業造成的平均損失達386萬美元,超過 5,000萬條記錄被泄露的數據泄露事件的成本,從去年的 3.88億美元躍升至 3.92億美元,而其中員工賬户遭受攻擊是最昂貴的原因。
早在2017年6月,中國就已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個人隱私信息的保護是國家網信辦等部門的關注重點,國家相關部門也自此不間斷地點名涉及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網絡平台。
2021年5月和6月,國家網信辦接連兩次點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App,曾對獵豹清理大師、Keep、今日頭條、虎牙直播、Nike等213款APP進行了通報,並要求相關App運營者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整改。
時隔四年後,2021年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在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正式表決通過,還將進一步激發數據安全市場需求。
我國網絡安全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增加,2019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達到1563.59億元,同比增長17.1%,預計2020年產業規模約為1702億元,增速約8.85%。
而隨着我國網絡安全產品和服務的穩固,網絡安全市場支出不斷增長。根據預測,2020年中國網絡安全市場總體支出或達78.9億美元,同比增長11%。
從2018年至今,中國網絡安全客户總量超過15萬家,持續在網絡安全投入的客户超過20000家,據統計2020年我國網絡安全客户數量達92090家,同比增長30%,而其中兩年客户的交集數量僅為29126家,佔2020年客户數的31.63%,新客户的數量仍在持續增長。
誠如現在網絡安全市場規模逐步增加,網絡安全的相關政策也不斷從嚴利好行業,賽道的優勢明顯。但目前網絡安全相關企業魚龍混雜,對相關的個股仍需要仔細辨別,公司的基本面和護城河才是維持股價和估值的最重要因素。
(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