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存貨4億、股價閃崩!涪陵榨菜的“天花板”真的到了?
格隆匯 10-28 16:53

作者:張可心

來源:無冕財經

2016年,涪陵榨菜開啟提價之路,其股價扶搖直上,一舉變身“醬菜小茅台”,如今股價遭遇一波下跌,涪陵榨菜遇到危機了嗎?

摔跤的白馬還能是白馬嗎?

自10月23日始,涪陵榨菜(002507.SZ)在股市經歷最黑暗一週。當日早間,涪陵榨菜以45.98元低開後,上億砸盤資金爭相出逃,致使該股直線奔向跌停。最終,單日跌幅達9.99%。

此後連續三個交易日,涪陵榨菜都沒緩過勁來。截至10月28日,股價有所拉昇,但依舊難挽頹勢,最終股價報收43.26元/股,市值相對23日前縮水近50億元

此輪下跌的導火索,是涪陵榨菜於10月22日公佈的三季報,營收6.01億元,同比增長15.88%;淨利潤為2.09億元,同比僅增長3.01%。

淨利潤增幅遠超預期,甚至可謂“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下,公司還分別披露一位董事,及一位監事會主席的減持預案,因此,引發股市震盪。

在此之前,涪陵榨菜同貴州茅台、海天味業、東阿阿膠,並稱為投資者心目中“白馬股”的“四大天王”,而涪陵榨菜還因連續多年保持着高增長的亮眼業績,一度成為消費分級的典型。

如今,股價閃崩,高管相繼減持,榨菜不香了嗎?

成也漲價,敗也漲價

“自打有記憶起,涪陵榨菜就是唯一能記住品牌名字的榨菜。其它榨菜可能偶爾也吃,但名字都比較模糊,得憑包裝或其它才會選擇購買。”有消費者向無冕財經表示。

確實,自2010年首次在央視媒體喊出“中國榨菜數涪陵,涪陵榨菜數烏江”的口號後,“涪陵榨菜”四個字便成功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同年,涪陵榨菜憑藉着“單品連續五年銷售領先”的好成績,成功登陸深交所,彼時的發行價為13.99元/股。

貴為“中國榨菜第一股”,但因為榨菜本身單價便宜,品類普通,上市後六年,涪陵榨菜的股價一度穩定在10元以下。而轉折始於2017年,股價一路扶搖直上,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

涪陵榨菜上市以來股價表現,圖片來自雪球。

若以今年9月3日最高觸頂股價56.24元/股算,涪陵榨菜10年來股價漲幅最高達數十倍,而年內漲幅112.8%,更是接近貴州茅台的2倍。由此,“醬菜小茅台”的稱號開始不脛而走。

股價“神話”主要靠企業強勁的業績增長做後盾,但業內有分析稱,產品大幅漲價是提升業績的關鍵因素。

據公開資料整理,2016-2018年,涪陵榨菜累計提價四次目前,其主要產品烏江涪陵榨菜絲80g終端零售價格區間在2-2.5元左右,而2015年,該單品一包份量88g,價格不過才0.8-1.5元左右。

涪陵榨菜多次提價。

提價不止能提升銷量,最令投資人欣喜的是毛利率的提高。自2016年開始,涪陵榨菜的銷售毛利率超過45%,至2019年中期銷售毛利率已經達到了58.55%,主要產品榨菜的毛利率已經突破60%。

然而,好景不長,2019年,涪陵榨菜業績來了個急剎車。全年營收同比增長相比較2016-2018年降至個位數,淨利潤也出現五年來首次負增長。

但顯然,資本市場沒有因此而警覺,依舊沉浸在2020年因疫情對涪陵榨菜銷量加持的盲目追捧中。直至第三季度,疫情對國內的消費不再有明顯影響,涪陵榨菜的盈利問題重新顯露。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研究員分析,榨菜等消費品雖然屬於價格敏感度不高的產品,企業也在早期幾次漲價中嚐到了業績增長的甜頭,但過於頻繁的提價總歸會達到價格的天花板。一旦價格遭遇天花板,經營的隱患也隨之而來。

榨菜為何賣不動了?

“無休止的漲價,還真拿自個兒當茅台了?!市面上一塊左右的小包榨菜遍地都是,也不是什麼稀罕東西,買來下飯也挺香的。”針對涪陵榨菜漲價,前述消費者表示。

而實際上早在2019年,公司已經感受到漲價後的榨菜“賣不動了”。

據涪陵榨菜歷年財報數據,自2016年頻繁提價以來,企業存貨的增長速度也一年高過一年。截至2019年,企業存貨高達4.14億元,接近2016年的2.5倍。 

同年,涪陵榨菜擔心頻繁的漲價無法再保證營收與利潤的持續增長,提出渠道改革,開始走下沉路線。全年內,涪陵榨菜的辦事處由原先37個陡增至67個,近乎翻倍。同時,銷售團隊也相應擴大,線下新開發經銷商600家。

除此之外,還有伴隨渠道擴張的一系列促銷等營銷政策。對此,消費者也有切身體會,稱明顯感覺2019年涪陵榨菜在超市的地推比往年做得火熱。

上述所有的改革,對應着涪陵榨菜這一年來花出去的真金白銀。2019年,涪陵榨菜營銷費用高達4.07億,同比增長45%。而即使是這樣,存貨卻並沒有因此縮減,反而還傷了營收和利潤。

涪陵榨菜近年來業績及銷售費用情況。

對此,朱丹蓬對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研究員表示,“渠道下沉產生的人工、管理成本,以及渠道投放、促銷費用等是影響公司淨利潤的關鍵因素。想要突破業績天花板,涪陵榨菜想到渠道下沉,但實際上涪陵榨菜的整個渠道深度早已經足夠,在全國的知名度跟老乾媽不相上下。而更細分的客户粘性和服務體系這一塊,又不是那麼容易構建的。因此,錢花出去了,但效果卻沒有達到預期。”

在市場看來,涪陵榨菜沒能找準業績乏力的主要矛盾,又或者,公司也明白主要矛盾在哪,只是相對更加難以突破。這個主要矛盾在朱丹蓬看來,即“產品創新與多元化”。

2010年上市時,公司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對不少中低端產品進行優化,着重發力榨菜主力產品,此後,“烏江”便成為公司榨菜品類的主力品牌。2013年,公司開始有意識地推出“大烏江”戰略,逐步擴張品類及對外收購。

然而截至2020年,涪陵榨菜僅成功完成一次對外收購,即2015年10月,以1.29億元價格成功收購的國內泡菜行業知名品牌——四川惠通。自此,泡菜成為涪陵榨菜品類擴張的一大類,此後還分別新增了蘿蔔以及紅油下飯菜。

可惜的是,多元化推動多年,榨菜營收佔比先是從2010年的96.7%降至2017年的84.48%,後又在2019年回升至86%。可見除榨菜外,其它品類在市場上仍然較為弱勢,企業多元化之路並不明朗。

對此,朱丹蓬表示,“目前整個榨菜行業已經進入一個天花板,而涪陵榨菜本身肯定是更接近這個天花板的。因此,企業今後的發展比較令人擔憂。未來涪陵榨菜首先還是應該在榨菜本身尋求創新,升級迭代之後加速整個多元化。否則今後其股價和業績都可能不會太理想。”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