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Wind
近幾日,A股電動汽車概念股頻繁活躍,大盤股比亞迪9月17日漲停,對比之下,當日貴州茅台卻放量下跌,北向資金也淨賣出21億元。寧德時代也頻繁被北向資金大舉淨買入,其背後是對特斯拉產業鏈的看好。
毋庸置疑,近期的市場,食品飲料、醫藥、農林牧漁代表的大消費是疲弱的,下一步市場的主攻方向肯定也不是在這裏,新能源汽車能否接棒成為市場引領着,值得期待。
雖然因為沒有能納入標普500指數,引發了特斯拉的股價大跌,但其很快強勢反彈,已經接近收復之前的失地。雖然有很大爭議,投資人仍然看好特斯拉的前景。特斯拉在美股的強勢表現,也帶動了A股電動汽車相關股票,比亞迪、寧德時代都是近期的熱門股,比亞迪更是在三個交易日內,連續出現兩個漲停。
現在看起來,關於電動汽車的故事,還能講很久。在2010年,全球僅有數千輛電動汽車被售出,但是到了2018年,電動車的銷量突破了200多萬輛。分析師認為,2025年年度乘用車銷量將增至1000萬輛,2030年達到2800萬輛,到2040年達到5000萬輛。有行業報告指出,到2040年,預計所有乘用車銷量的57%將是電動車。
目前,市場對9月22日即將召開的電池日充滿了期待,各種猜測和炒作不絕於耳。馬斯克本人也在推特上説有大消息要發佈,屆時要讓大家“大吃一驚”。這些噱頭顯然也讓投資人興奮。
最新消息稱,特斯拉正在大規模招兵買馬,擴充隊伍,不僅要提升Model3產能,更是要在本土量產ModelY。此外,特斯拉預計到今年底,國產零部件率將達到80%,甚至更高。同時,有小道消息稱,特斯拉可能未來在重慶落地第二家超級工廠。
這些無疑都是推動情緒高漲的刺激因素。
2020年對特斯拉來説是發展最快的一年,今年前6個月特斯拉在我國的銷量超過4萬台,與往年相比銷量上漲70%以上。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國產Model3的交付量達到45754輛,市場佔比達14%,成為遙遙領先的銷冠。
自從特斯拉在國內正式建廠投產後,特斯拉在我國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銷量也一路跟着水漲船高。根據最新的銷量數據(以上險數為準),在7月份,特斯拉銷量達到1.2萬輛,排在第二位的是比亞迪,銷量為0.9萬輛。車型方面,特斯拉Model3是絕對的贏家,今年上半年國內累計銷量達到2.97萬輛,遠遠超過位居第二位的比亞迪秦新能源(上半年累計銷量為2.10萬輛)。
Model3不光在國內霸榜,在全球新能源市場銷量也是一騎絕塵。根據海外媒體EVsales公佈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數據,特斯拉Model3以上半年累計銷量14.23萬輛、6月份銷量3.59萬輛的成績雙雙位居榜首。相比第二位的雷諾ZOE、第三位的日產聆風在上半年的銷量(分別為3.72萬輛、2.39萬輛)則是幾何倍數的差距。
特斯拉好,但整個電動汽車產業就很好嗎?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滑達37.4%。
在政策支持、潛在需求、技術進步等綜合因素作用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取得了巨大進步。例如,整車銷量連年位居全球第一,多家車企位居全球銷量前十;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和成本實現大幅下滑,寧德時代等電池企業成為行業龍頭。
但是,高歌猛進的背後,是政策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高額的財政補貼。受到政策利好效應刺激,截至2019年3月,國家平台累計註冊新能源整車企業達到了635家。然而,隨着行業過熱現象的出現,尤其是部分新能源車企曝出騙補醜聞,國家也重新制定了補貼退坡政策,新能源車行業洗牌趨勢明顯,部分車企破產退出。
與今年上半年特斯拉的火爆相比,本土絕大多數新能源車品牌在市場上的業績並不好看。例如,比亞迪、北汽、廣汽等車企中,與Model3相近的車型普遍啞火。尤其是曾經連續多年位居全國新能源汽車銷冠的北汽新能源,上半年銷量同比下滑達77.44%,經營出現虧損。同為造車新勢力,本土造車新勢力的市場表現也與特斯拉不在一個等級。最明顯的例證就是,特斯拉上半年銷量大於本土所有造車新勢力銷量之和。
此外,總體來看,電動汽車技術仍然需要關鍵性突破。人們普遍認為,每千瓦時100美元的電池價格將使電動汽車與內燃機汽車競爭,但著名管理諮詢公司 - 奧利弗·懷曼認為並非如此。這家諮詢公司認為,到2030年,電池價格將約為$ 85/kWh。即使那樣,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也要高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