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牛股頻頻出沒!高瓴押注CRO背後的考量
格隆匯 07-22 18:06

1

火爆行情

今年,A股醫藥股的表現簡直太過瘋狂。當然,也包括CRO賽道的巨頭們。

其中,藥明康德累計上漲67%(截止21日收盤),泰格醫藥上漲77%,凱萊英上漲81%,康龍化成更是大漲逾110%。前三者均有高瓴資本的入股,亦可看出對於醫藥CRO賽道的看好。

(來源:Wind)

昨日,2500億盤子的藥明康德一度大漲超9%,收漲8.76%。另外,凱萊英上漲9%,泰格醫藥上漲超5%,康龍化成漲超2%。

這種瘋狂漲法令吃瓜羣眾目瞪口呆。藥明康德之火爆行情,背後是恰逢亮眼的半年報“成績單”出爐。當然,也引爆整個CRO行情。

2

成績單如何?

據財報披露,藥明康德上半年總營收為72.31億元,同比增長22.68%,歸母淨利潤為17.17億元,同比增長62.49%。扣非淨利潤為11.31億元,同比僅增長14%。

上半年,藥明康德所投資的已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增,導致非流動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以及投資收益大增,合計影響金額10億元左右。

看來,A股大盤暴漲,對於藥明的淨利潤影響不小。

拆分來看,公司二季度營收增長29%,歸母淨利潤增長111%,扣非歸母淨利潤增長52%。一季度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之後,二季度已經出現較大改善,且超出市場預期。

(來源:藥明康德財報)

藥明康德業務佈局在歐美、中國大陸、以及其它亞洲國家。其中,歐美市場營收佔比超過70%(2019年的數據)。

另外,2019年美國區實驗室業務收入15.63億元,佔總營收比例的12%以上。根據業績快報披露,該細分業務板塊因美國疫情肆掠而受到較大負面影響。而中國區實驗室業務在二季度全面恢復運營。

可以猜想,除了中國大陸以外,藥明康德其餘海外業務或多或少均會受到疫情的衝擊。

3

高瓴為何減持

據最新數據顯示,高瓴資本在全球醫療健康產業累計投資160家企業,國內企業100家,海外企業60家。

胡潤研究院3月18日發佈了《2020胡潤中國百強大健康民營企業》,有近三分之一的上榜醫藥醫療行業,背後都站着高瓴資本,其中市值前十的企業,高瓴資本投資了其中的7家。

高瓴資本在醫藥前景領域基本上是全覆蓋的狀態。當然也包括髮展前景良好的CRO賽道。

高瓴投資藥明康德是通過一級市場就進去了,投資實體是一家註冊在香港的投資實體公司:HCFII WX(HK)無錫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據藥明康德公佈此前公佈的招股書顯示,高瓴持有6272萬股,持股比例高達6.01%,為公司第7大股東。

(來源:Wind)

高瓴作為5%以上的股東,鎖定期為1年。1年之後(2019年5月之後),高瓴便不斷減持。截止2019年末,高瓴持股股份為4795萬股,持股比例縮水至2.9%。並且已經不在10大股東名錄裏面了。

持股藥明康德不久,便大幅減持,似乎跟高瓴超長期價投的風格不太吻合。下面,我們不妨從公司股價、估值角度來窺探一二。

藥明康德自上市以來,股價從13元暴漲至當前的110元,累計上漲820%。市值從剛上市的300來億上漲至目前的2500億元,僅僅只要了2年多時間。

(來源:Wind)

再看估值水平,當前動態PE高達131倍,比2019年初的42倍翻了3倍。可見,藥明康德市值的暴漲,主要源於估值的提升。

如此盛景,高瓴豈能不減持呢?

據Wind統計,2019年以來,公司機構股東、高管合計減持超過160億元。還沒完, 公司第三大流通股東——WuXi AppTec剛剛減持1%不久,今日盤後公告再度減持1%。按照今日收盤價計算,又要套現25億元!

(來源:Wind)

這波套現真夠狠的!

4

行業前景

在CRO/CMO領域,高瓴還持有泰格醫藥,持股股份750萬股,持股比例為1%,為公司第9大股東。

(來源:Wind)

今年2月,高瓴資本全額認購凱萊英23億元的定增。另外,高瓴還拿有藥明生物二級市場的股份。

單單CRO/CMO領域,高瓴就握有4家公司的股份,倉位還不小。背後的考量仍然是良好的前景賽道。

據Frost&Sullivan數據分析,2014-2018年,全球CRO市場規模從400億美元增長至579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9.7%,預計2023年將達到952億美元,增速將提升至10.5%。

過去5年,全球CMO市場複合增長率為10.7%,未來5年將達到518億美元,平均複合增長將達到14%。

(圖:2014-2023E全球CRO行業規模及增速)

相比全球市場,國內增速會更快。

2014-2018年,中國CRO市場規模從21億美元增長至59億美元,平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9.2%,比國外快了3倍。未來5年,中國市場將達到214億美元,增速仍然高居30%左右。

(圖:2014-2023E 中國CRO行業規模及增速)

國內CMO市場,2014年的12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24億美元,規模翻了一倍,每年增速大致在20%,預計2023年將達到85億美元,增速將提升至28.7%。

不足2年,國內CRO/CMO的市場規模就將翻一番,孕育的機會一定不少。兩個細分賽道, 藥明康德均有佈局,均會受益於整個蛋糕做大。

按照CRO 和 CMO 業務相關收入計算,2018年,藥明康德已經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醫藥外包服務公司,在全球的市佔率為1.7%,排名第13位。

(圖:2018 年全球醫藥服務外包公司市佔率情況)

在國內市場,藥明康德獨佔鰲頭,拿下16.5%的市場份額,高出第二名康龍化成11.5個百分點,比泰格醫藥也高出12%。

(圖:2018 年國內醫藥服務外包公司市佔率情況)

但細分臨牀CRO,泰格醫藥具備先發優勢,毛利率要比藥明康德高。但藥明康德是A股市場少有的能夠具備全產業鏈的公司,綜合優勢更為明顯一些。

5

尾聲

CRO絕對是牛股出沒的細分領域。除了前文提到的藥明康德外,其餘3家一樣是牛股。

泰格醫藥2012年8月上市以來,股價累計上漲35倍,當前估值倍數88倍。

凱萊英2016年11月上市以來,股價累計上漲15倍。當前估值倍數將近100倍。

康龍化成2019年1月上市以來,股價累計上漲13倍,當前估值倍數高達145倍。

這不是偶然,這是前景行業的力量。這或許亦是高瓴押注的重要邏輯之一吧!

不過,好公司需要好價格,普通散户才能賺到錢。就拿藥明康德而言,機構、高管頻頻大幅減持,不就是提前兑現了未來的超額收益嗎?

(7月份以來的減持統計,來源:Wind)

當下,動不動上100倍的估值水平,下不了手很正常。等等吧,伺機而動。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