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河南新首富火了!17歲立志養豬,如今,比2個李彥宏、2個劉強東都富
格隆匯 12-21 17:18

作者:喬麥

來源:中國基金報綜合人民網-河南分網、中國經濟網、創業家

豬年尾聲,站上風口的豬成功造就一位新首富。

由於豬肉價格大漲,帶動生豬養殖企業牧原股份股價年內暴漲200%,公司董事長——54歲的秦英林晉升河南首富。早先時候,秦英林家族以1174億元財富值躍升至2019年福布斯內地富豪榜第9位,反超王健林、劉強東、李彥宏等一眾大佬。

秦英林的履歷堪稱傳奇,他17歲立志養豬,併為此放棄重點大學保送名額,之後又放棄鐵飯碗。27年來,砌過豬舍掏過豬糞,從0一步步做到千億身家。

豬價催生河南新首富

1174億元身家反超劉強東王健林

2019年福布斯內地富豪榜上,有一位靠着豬價躋身前十的“黑馬”,他就是生豬養殖上市公司牧原股份的董事長秦英林。

在超級豬週期下,今年豬價一飛沖天,豬肉價格從2018年的17.79元一路飛漲到了56.02元,牧原股份的股價隨之一路陡峭攀升。截至12月20日,年初以來牧原股份股價上漲2倍,由28元/股達到最新的82元/股,最新市值接近1800億元。10月底,其股價一度超過100元/股,市值超過2100億元,被稱作“養殖界”的茅台。

掌舵的公司在二級市場受到追捧,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的身家也水漲船高。日前發佈的2019年福布斯內地富豪榜顯示,秦英林家族由1174億元財富值排行第9位,同時躍升河南省首富,是榜單中河南企業家第二位即天瑞集團李留法家族(298億元)的4倍。

而在2018年,秦英林家族還僅以245億元財富值排名第69位,落後於當年的河南首富、天瑞集團董事長李留法(254.6億元)。相比2018年,秦英林家族的財富增長了92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秦英林家族在2019年的財富值反超眾多互聯網、房地產、零售業等風口行業大佬。

根據今年的福布斯排名,秦英林家族的財富是王健林(884億元)的1.33倍,是孫宏斌(707億元)的1.66倍,是雷軍的1.91倍,是李彥宏(537億元)的2.19倍,是劉強東(477億元)的2.47倍。

20頭豬因瘟疫死了19頭

放棄保送名額選擇畜牧獸醫專業

牧原股份於2014年1月上市,是集飼料加工、養豬生產、屠宰加工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農牧企業,當前市值1797.4億元,已成為國內生豬養殖市值第一股。秦英林、錢瑛夫婦為牧原股份實際控制人,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公司59.07%的股權。

“河南首富”及“A股養殖第一股”是怎麼煉成的呢?

公開資料顯示,1965年4月,秦英林出生於河南內鄉。據騰訊新聞報道,秦英林上高一的時候,其父親拿出全部的800元家底,買了20頭小豬,但由於不懂防疫知識,結果一場豬瘟下來,20頭就死了19頭。

秦英林就此跟養豬槓上了,1985年,秦英林放棄保送河南大學的名額,而選擇了河南農大,專業就是畜牧獸醫專業。1989年,24歲的秦英林大學畢業,進入了南陽一家食品公司,捧上了鐵飯碗。

根據人民網報道,27年前的1992年春天,鄧小平南訓談話的聲音從南海之濱傳到了南陽盆地。秦英林毅然決然辭去公職,帶着同窗妻子錢瑛從城市回到了他們的家鄉內鄉縣馬山口鎮河西村,四處籌措資金,創辦牧原公司,開始了養豬事業的長跑。

從22頭豬養起

堅決不用瘦肉精

回到老家南陽後,秦英林採購了22頭小豬,正式開啟自己的“養豬生涯”。

但不幸的是,秦英林本以為自己科班出身,養豬能順利一點,沒想到還是遭遇同樣的挫折。這22頭小豬慢慢變大,卻因為疫情“全軍覆沒”。

據創業家報道,當時秦英林母校的老師確診是偽狂犬病,但當時國內生產偽狂犬病疫苗的唯一企業遠在哈爾濱,之後正是省畜牧局當年考帶隊考察的那位領導出面,租後通過空運搞定了疫苗。9個月後,300頭豬終於可以出欄了,但是生豬收購價卻每公斤才1塊錢,低到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原來豬販子有豬販子的收購標準,“第一看背膘,第二看臀部大小,第三看體長,最後看瘦肉率。”1996年夏天,秦英林跑遍了四川樂山、山東聊城等全國15個縣,敲定了長白、杜洛克兩個種豬品種,並從銀行貸了150萬,一口氣引進1萬頭豬。

據人民網報道,2000年前後,用瘦肉精養豬是行業內的潛規則,國家並沒明令禁止。而用瘦肉精添加飼料喂的豬就是長相好,市場俏。牧原的豬沒有喂瘦肉精,有一段時間根本賣不出去,造成資金鍊出了問題。

有瘦肉精銷售商主動找到秦英林,承諾免費讓牧原試用,自己包銷。秦英林堅決回絕。有的銷售商乾脆找到養殖場的場長、飼養員“兜售”,而場長和飼養員們看着自己養的豬賣不出去,圈裏的豬兒餓的嗷嗷叫,就是沒錢買飼料時,就想避開秦英林試一試。

秦英林發現苗頭後,召開大會,嚴肅認真地説,“我們養的豬是給自己爹媽吃的,是給自己孩子吃的,是給天下百姓吃的,我們做人做事不能不講良心啊!”“我們寧可不賺錢,甚至是賠錢,也堅決不能使用瘦肉精”;“誰用,(我)開除誰!”

2000年,他成立了河南省牧原食品股份公司,開始大規模擴張。隨後幾年,秦英林在河南建了8個養豬場,一年的出欄量達到了20萬頭,並引進了加拿大的原種豬。

那豬如何提高瘦肉率呢?秦英林決定自建飼料廠。2004年,秦英林的牧原生豬已經在河南小有名氣,當年的銷售量突破5000萬元。

兩年年後的2006年9月,上海爆發了瘦肉精事件,300多人同時中毒入院。這個時候,牧原生豬走進大眾的視線,東方時空特意對秦英林進行了專題報道,中聯肉食、天津寶迪、上海五豐紛紛成為秦英林的忠實客户。

國際客户接踵而至

深交所掛牌市值突破300億

2007年春節過後,日本與牧原生豬簽訂1000噸生豬合同,隨後美國、法國的客户接踵而至。據秦英林先後搞定了16個國家的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生豬出口規模達202萬頭,位居全國第一。

很快,國內的養殖户也從五湖四海齊聚內鄉,秦英林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擴張。為保證豬的質量和安全,秦英林實行了5個統一:統一供種、統一供藥、統一認證、統一流程、統一供料。

據人民網報道,2009年7月,小麥收購的高峯期,內鄉縣卻遭遇了罕見的一個月暴雨,十幾萬户農民家裏的小麥都發芽了,根本賣不出去。這時便發生了牧原股份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收芽麥”的故事。

關鍵時刻,秦英林出現在內鄉縣政府常務會上:“農民們的芽麥我收,我全收!”資金不足,秦英林安排企業貸款1億多元;場地不足,自己四處租賃。農民們送來的芽麥,全部按當年國家給糧食部門下達的最高收購價現收現結。在收購現場,不少農民們喜極而泣,他們説,“真沒想到(牧原)企業能幫俺老百姓真大忙啊”。

根據人民網報道,企業收購的芽麥,豬隻吃了3天就不吃了。秦英林面對鉅額貸款收來的芽麥而豬又不吃,可能給企業帶來的滅頂之災,也曾有過擔心,但他並沒為自己的社會擔當而後悔,他在公司高層會上説:“我們企業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應該無條件承擔社會責任,如果企業因收芽麥而死,請在我的墳頭立上‘因收芽麥而死的牌子。”

之後他用科學的方法把芽麥全部做成烘乾的顆粒飼料,“對豬的生產更有益。”沒有想到第二年,全國飼料價格大漲,秦英林靠着麥芽飼料還大賺了一筆。

到2009年,秦英林的生豬出欄已經達到20萬頭,年銷售收入超過2.5億。

2010年,牧原營收突破4.5億,生豬出欄量35.9萬頭。隨後,中金公司戰略性入股2個億,秦英林的牧原集團就此走向快車道。

2012年,在湖北成立鍾祥牧原,在山東設立了曹縣牧原,在南陽建設30萬頭的養殖基地。

2013年,牧原股份營收超過20億,生豬出欄量達到130.68萬頭。

2014年1月28日,牧原股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牧原股份市值突破300億,秦英林身價扶搖直上150億。

2016年,秦英林飼養的生豬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全年銷售生豬311.39萬頭,營收突破56億。

2018年,牧原股份出欄生豬1100多萬頭,規模化養殖全國第一。

第三季度單季賺15億

事實上,牧原股份在今年上半年依舊處於虧損狀態,上半年歸屬淨利潤為-1.56億元,同比大跌近100%。但隨着生豬價格的快速持續上漲,牧原股份業績完成年內戲劇性的反轉。

在2019年第三季度內,牧原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5.73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15.43億元,實現扣非淨利潤15.52億元。

10月10日,牧原股份業績回覆深交所的關注函表示,2019年初,牧原股份商品豬均價為9.6元/公斤,9月份為26.17元/公斤,上漲幅度達172.6%。隨着生豬價格的快速持續上漲,不僅彌補了公司上半年的虧損,也為第三季度帶來了盈利。

而在今年內,牧原股份的大股東正在進行變現操作。公司第二大股東牧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於2016年9月28日非公開發行了以所持公司部分A股股票為標的的可交換公司債券(簡稱“16牧原02”)。截止2019年8月5日,本次可交換債券已完成換股7673.7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為3.68%。

2個批次的換股價格分別為13.033元/股和12.983元/股,總計為牧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變現10億元。此外,牧原股份2019年9月26日公佈的另一期可交換公司債券(簡稱“16牧原03”)將再發行規模達10億元的債券。這兩期可交換公司債券的發行將為牧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實現共計20億元的變現。

據瞭解,牧原股份實際控制人秦英林和錢瑛夫婦合計持有牧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因此牧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換股相當於實控人夫婦的變現。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