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上海電影(601595.SH):《攀登者》的失望帶來新一波的瓶頸期
格隆匯 11-10 14:29

電影市場寒冬依舊,影視股的低迷,似乎還沒有迎來真正的拐點。今年“十一黃金檔”,正好碰上建國七十週年,三部獻禮片都備受矚目,憑着《攀登者》想一改乾坤的上海電影,結果不及預期,股價怎麼上來,怎麼下去。

現在這個時間點,如何看上海電影呢?

1

行業的寒冬

上海電影是“發行+綜合性院線+高端影院經營”的模式,其中電影放映業務佔到76%(按2018年財報數據),所以上海電影的營收很大程度上依賴國內市場電影的景氣度。

2019Q1~Q3,前九個月的中國內地總票房478.3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489.34億元下降了2.24%,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內地影市場雖然有流浪地球這樣的口碑與票房雙佳的爆款,但總體來看錶現並不理想。10月因為國慶檔正好碰上建國七十週年,有《攀登者》、《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三部影片的獻禮,票房有大幅的增長,10月單月票房(截止到10月30日)的80.67億較2018年同期的36.48億增長121.13%;三大影片過後,接檔的李安的《雙子殺手》以慘淡收場,上映14天實現2.25億的票房。《少年的你》延期上市超預期的表現成為小爆款,但是預測內地票房12億。

排除10月的特殊情況,票房下降的同時,觀影人次也在顯著下降。即便“史上最強”的春節檔,觀影人次也下滑了10.3%,今年的春節檔能維持上漲,主要是受益於票價的上漲,而不是觀影人數的上漲(2018年2月:約2.66億人次;2019年2月:2019年2月:約2.61人次)。前三季度觀影人次累計約12.8億,較去年同期,13.8億整整少了近1億人次,同比下滑7.2%。

2

院線的挑戰

截止到2019年中期,公司擁有已經開業的影院95家,其中自營的影院60家,銀幕數438塊。2019H1的票房營收3.92億元,同比增長5.93%,市佔率達到1.36%,觀影人次達到894.84萬,同比下滑9.1%。今年上半年公司參與的電影包括《海上扶城》、《流浪地球》、《今夜在浪漫劇場》、《最後的勇士》、《刺殺宋子文》5部影片的宣發工作,累積票超過46億元。

與蕭條的電影市場形成反差的是,銀幕數量仍然保持中速增長。2018年國家電影局下發《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影院投資建設,2020年銀幕數量超8萬塊。2018年全國銀幕總數已突破6萬塊,已經是世界電影銀幕數量的首位,增速為18.3%。同樣,上海電影的直營影院熒幕數也持續在增長,2018年公司新開6家影院,共計38塊銀幕,分別位於上海、杭州。天津、西安和江陰;2019H1的增速雖有放緩,但依然有緩慢上升的趨勢,上半年公司新開影院2家,分別位於貴州與深圳,預計2019年下半年,還要再新開影院5家,去年熒幕數增長預計會比去年小幅增長。

下降的票房和增長的銀幕數,其結果便是單銀幕收入持續下降。2012年時,單銀幕產出為130萬元,2018年已經下滑至了101.5萬元。今年仍然是銀幕數量增長票房下滑的狀態,單熒幕產出值可能會出現小幅下滑;導致出現因為投資建設新的影院,投入的資本、運營成本遞增,而不斷下降的單銀幕產出導致新增投資的邊際收益在不斷的遞減。

再來看下加盟部分,公司下屬的聯合院線以2018年的票房數據來看,依然排在國內前列,以48.2億總票房排在第三,市場份額從2017年的8%提升至9.9%,但票房的增速依然略低於全國票房的平均增速(6.74%),且目前院線同質化競爭激烈,加盟費也在走低,院線併購的速度加快,如果加盟影院的股東出現變故,對聯合影院的存量規模可能產生下降的風險。

觀影人數下降反映的是需求端在萎縮,除了觀眾的審美和口味變化,其他娛樂方式比如線上遊戲和線下體驗互動的興起對時間侵佔,而需求端的萎縮還在一定程度上歸罪於供給端的萎縮。2017年以來,影視行業的監管政策密集,涉及機構調整、藝人片酬、親子節目、網絡視聽管理等多個方面。尤其去年的“范冰冰事件”後,一石激起千層浪,行業內掀起了嚴查偷税漏税,遏制天價片酬的監管風暴,今年以來,對電影電視劇內容審查也較嚴格,既打擊了拍攝積極性,也影響了成片上映。行業的整合,一方面,嚴查偷税漏税、遏制明星天價薪酬等措施有利於肅清行業亂象;另一方面,監管的陣痛有利於行業出清過剩產能,提高行業聚合度,強者恆強。

根據友戲數據,2018年9月份開始電影開拍數量大幅下降, 1-10月份共504部電影開拍,相比2017年同比下降約50部。開拍數量減少將影響到2019、2020年的影片供應。從時間上看,今年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份,國家對電影電視劇等內容的監管趨勢相對較嚴格,預計到2019年底到2020年上半年開始迎來監管放鬆帶來的邊際改善。

從行業角度來看,銀幕數量逐漸飽和,影院擴產能預計於2021年進入尾聲,因為電影票房增速放緩,單銀幕收入下降,對行業內的公司財務狀況都具有挑戰,擴張的同時會帶來資金鍊的緊張,邊際改善還需觀望等待今年Q4及明年Q1的數據。

3

發行的困境

上海電影第二大板塊就是發行業務,因為製片方都落在公司的控股股東上影集團旗下,上影集團下屬包括上海電影製片廠(做製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做動畫電影),上影集團形成一個完整的影視產業鏈,母公司做製品的影視作品,宣發工作會給到上海電影承接。但是隨着互聯網的興起,貓眼、阿里影業基本壟斷了線上票務市場,電影行業也從線下發行逐步轉向線上發行,上海電影這樣的傳統發行發有一定的瓶頸,且上市公司的發行項目很多與母公司的製片相關,有一定的侷限性。

今年最大的機會本來在《攀登者》,本為國慶檔最受關注的影片,以10月1日排期數據來看,《攀登者》場次佔比位列榜首,佔到32.7%;《中國機長》佔到30.6%,《我和我的祖國》佔到28%。但與《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相比,在題材上可能更難讓市民有感同身受的情緒,且其中的感情部分加入的過硬,對整個影片的完整性有所影響,所以最後的票房也大為失望。同為國慶檔,截止到11月3日,三部影片上映35天,《我和我的祖國》共計票房28.35億,《中國機長》共計票房28.35億,《攀登者》共計票房10.73億,拉開的差距較大。10月8日公司的公告,作為主發行方,公司預計截止到10月6日上映7.61億元的票房收入,公司預計可以獲得700萬~1700萬元的收益,分賬大概是1~2%,貓眼預計《攀登者》最終票房收入10.76億,按這個數額估計最後公司可以獲得1000~2150萬的收益,大幅低於預期。

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8.06億,同比增長下降2.16%;歸母淨利潤為1.22億,同比增長21.05%;Q扣非淨利潤為9879萬,同比增長13.1%;就Q3單季營業收入為2.60億,同比增長下降10.4%,環比下降0.48%;歸母淨利潤為5388萬,同比增長27.49%,環比增長143.32%;扣非淨利潤為4669萬,同比增長30.72%,環比增長141.16%。Q4《攀登者》為重頭,目前看票房情況,Q4會低於預期,全年業績有壓力。

2020的計劃,公司計劃參與2020 年上映的影片《第八個嫌疑人》、以及首部購買引進的印度批片《惡魔》,以及《Trouble》、《一意孤行》等多部影片的宣發工作。這些影片還未排上檔期,是否能順利上映及市場反應還有待觀察。

4

小結

影視股因為行業的寒冬,基本股價都走出了從高點墜落的傷感圖形,近兩年,影視公司業績因為資產減值包括壞賬損失、存貨跌價損商譽等問題,“洗大澡”的現象屢屢發生,市場上都在期待明年出現的行業拐點,拐點中的挑選關鍵還在於,是否有優質內容的持續輸出能力。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