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疑存減值風險,雙匯發展的轉型之路有多難?
格隆匯 10-25 10:25

作者:星空哥

來源:詩與星空

2019年,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説,最牽動人心的,莫過於豬肉價格了。2018年以來,由於非洲豬瘟的影響,肉價一路狂奔,已經到了幾乎難以接受的程度。

不過,隨着肉價的飛漲,雖然存欄量還不算太高,豬肉企業熬過2018年的黑暗,大多迎來了喘息的機會。

雙匯發展的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屠宰生豬857.79萬頭,同比2018年上半年上升3.67%;鮮凍肉及肉製品外銷量152.91萬噸,同比2018年上半年下降1.47%;實現營業總收入254.55億元,同比2018年上半年上升7.26%;實現利潤總額29.98億元,同比2018年上半年下降2.8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3.82億元,同比2018年上半年下降0.16%。

一、被非洲豬瘟攪局的“豬週期”

非洲豬瘟來的時候,很多投資者按照傳統的“豬週期”進行投資。但是卻忽視了非洲豬瘟的特殊情:非洲豬瘟尚無疫苗。

對非洲豬瘟的歷史有所瞭解就會知道,這種疾病席捲整個歐洲,直到今天還在肆虐,徹底改變了歐洲的養豬生態。

所以它不會像其他疫情一樣來了就會準時走,很有可能會對中國現有的養豬業造成巨大的衝擊。

業內普遍認為得過非洲豬瘟的豬圈在2年內不能養豬,實際操作不一定這麼久,但從現有的規定來看,恢復時間也比較長。

防疫站研究表明,對於發生過豬瘟疫情的地區,消毒後的六週經相關部門的驗收並且在未來6周內沒有異常的話才能解封,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證豬瘟完全被清除。另外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表明,解除封鎖後還至少空欄6個月。

也就是説,發生過疫情的養豬場最少也要將近八個月時間才能養豬。

由於這個漫長的恢復期的存在,非洲豬瘟的豬週期和任何其他疫情完全不同。雖然政府通過發放補貼等形式來鼓勵恢復養豬,但當前疫情形式下,養豬的風險還是比較大。一旦發生了疫情,得不償失。

所以許多養豬企業為了避免風險,都在控制存欄量。

二、雙匯發展的業績情況

從公司歷年中報數據看,近年來公司的業績和淨利潤增長緩慢。2019年上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相比,幾乎沒有太大變化。

豬肉消費受經濟形勢和消費行為的影響比較大,雞肉、牛肉等替代消費品對豬肉的銷量也有一定的衝擊。

除了非洲豬瘟的影響外,隨着人口紅利逐步減弱,社會平均工資不斷上漲,以及國家對食品安全、防疫檢測、環境保護等要求越來越高,這些因素都將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本。

公司報表有幾個特點:

1、資產減值損失明顯下降(轉好跡象)

2018年,公司資產減值損失高達3.85億(中報2.44億),其中以存貨跌價準備為主;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資產減值損失僅有7335萬元,和非洲豬瘟到來之前的年份接近。説明非洲豬瘟對公司造成的直接損失已經逐漸減少,但是在原疫區的子公司的恢復情況,還不得而知。

2、在建工程增幅較大(轉好跡象)

和年初相比,在建工程從1.1億增加到1.5億,增幅較大。雖然從絕對額來看並不太大,但是從公司半年報列示的在建工程項目看,主要是各地分子公司的生產線擴容所致,説明公司在逐步恢復生產的同時,還在加大投入。

3、借款增加(較差跡象)

公司的貨幣資金和金融資產整體變化不大,大約有45億的現金量,初看起來現金流比較充裕。但是公司負債端增加了7個多億的短期借款,説明公司資金週轉效率不高。

會不會存在存貸雙高的風險呢?

我們認為不會,雙匯發展旗下分子公司眾多,2019年中報顯示有50家。且業態各異,從事的經營範圍從豬肉到紙箱到樹脂,應有盡有。雖然公司有財務公司統籌資金,但各分子公司有周轉資金的需要,導致賬面現金相對較高。

由於借款增速較快,公司利息支出也幾乎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2019年上半年達到了5357萬元,好在相對於公司的24.79億的淨利潤來説並不算多。

4、存貨暴增(較差跡象)

此項單列進行分析。

三、存貨居高不下的背後

半年報顯示,公司存貨餘額72億,和年初相比,暴增了接近30億。

養殖類企業,一部分生豬是放在存貨的,體現為“消耗性生物資產”。如果雙匯的存貨主要是生豬,那還是好事。

中報顯示,公司的存貨主要是庫存商品。

一般而言,食品加工企業的庫存商品主要是待銷售的產成品。從公司營收構成可以大致推算出存貨的情況。

如此高額的庫存商品,是好事還是壞事?

雖然現在肉價不斷上揚,但是市場的趨勢並不明朗。一方面儲備肉不斷的投放市場,平抑價格;另一方面進口豬肉也在不斷擴大規模,會對未來的肉價產生較大的影響。

公司對72億的存貨僅計提了5400萬的跌價準備,比例較低,存在着較大的減值風險。

四、轉型難

為了提高營收和淨利潤,公司提出了新的戰略目標:調結構、擴網絡、促轉型、上規模。核心是轉型,具體如何轉型?

半年報透露,加強新產品推廣,加快產品結構調整。肉製品圍繞“穩高温、上低温、中式產品工業化”的產品戰略,加快新產品的研發、品評、生產、銷售,加快推進結構調整。

新品意味着研發,研發投入決定了新品的暢銷程度,但利潤表顯示,公司每年的研發支出不足營收的五百分之一。

輕研發重加工的經營導向下,公司的轉型之路似乎比較難。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