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大行》中央考虑助地方政府向民企偿还1万亿贷款 瑞银:对内银影响略微正面 维持建设性看法
瑞银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彭博周四引述知情人士报道指,中国据报正考虑要求政策性银行(例如国家开发银行)及国有商业银行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用於结清企业欠款。此长期计划的第一阶段旨在解决至少一万亿人民币拖欠私营企业的债务,目标完成日期定於2027年。 瑞银表示,早前於2月演说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解决地方政府延迟支付企业款项的紧迫性,警告此问题可能侵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严重影响私营企业业务,并损害整个社会。若彭博新闻中的计划实施,瑞银认为新发行的银行贷款仍可能发放予LGFV(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为地方政府被禁止直接向银行借款。 根据瑞银先前的计算,LGFV至2024年上半年可能有3.5万亿元人民币应付款项。其中,估计已结清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因为瑞银曾估计,约30%至50%的债务置换收益用於此目的,而2024年下半年、2025年上半年已分别发行2万亿元、1.8万亿元人民币特别再融资债券。 瑞银认为,上述举措对银行的影响包括:银行贷款量轻微增加,略为正面:假设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於2026及2027年两年内发放,每年5,000亿元人民币,相较於每年17至18万亿元人民币的银行贷款增长看来微不足道,或仅相当於行业贷款余额的0.2个百分点增加。即使如此,瑞银仍视此追加为对银行的正面因素,因为银行目前面临贷款需求疲弱。 其次为整体资产质量可能改善:减少对企业(例如上游供应商)的欠款,可能有助改善企业流动性,进一步刺激企业投资及消费者信心,从广泛角度有利於银行的营运。此外,瑞银认为,额外贷款可能带有政府纾困预期,借款人为政府认可的实体,仍可增加债务。贷款收益率压力亦看来有限。 瑞银提及,根据新闻,可能的贷款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及国有银行。虽然可能对中国的银行承担国家职责有所担忧,但预期下行有限,因为银行已知对LGFV的敞口很大,估计至2024年上半年达40万亿元人民币。 瑞银对中国银行维持建设性看法,特别是那些股息高且可持续的,例如工商银行(01398.HK)、建设银行(00939.HK)、中信银行(00998.HK)及招商银行(600036.SH)。瑞银亦青睐区域银行,其拥有吸引人的股息收益率、稳健的盈利增长及高ROE:成都银行(601838.SH)及杭州银行(600926.SH)。 (瑞银对银行股的评级见另表)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