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香港交易所共迎来 43 只新股、募资总额高达 1067.1 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放大逾七倍,一举刷新三年来全年纪录,也让香港重返全球 IPO 融资榜首。更重要的是,这一浪潮并非「独角戏」——南下资金 7000 亿港元的历史级净买入,与美元走弱下的国际资本回流同步发力,为港股带来了量价双升的「正循环」。
融资与行业双高峰:43 家新股募资破千亿,硬科技与医疗领跑
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港交所完成 42–44 宗 IPO(含 1 单 De-SPAC 交易),共募资约 1067 亿港元,较 2024 年全年高出一倍以上;就单一交易所而言,香港已明显领先纽约与纳斯达克的合并规模。
放大到行业切片,先进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依旧是「吸金担当」——CATL 5 月回港二次上市独募 400 亿港元,一举改写近三年单笔融资纪录。其次是生物科技和医疗健康,以「18C 专科科技」与「18A 生物医药」并行的制度优势,帮助该板块在半年里合计吸走 150 亿港元以上,占募资第二席。PwC 报告指出,零售消费与新消费企业也占到主板新股总数的 34%,从侧面印证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内需弹性的信心。
不仅规模耀眼,节奏也在加速:截至 6 月底,港交所受理中的 IPO 申请已超过 200 家,包含中东与东南亚企业,数量是年初的两倍;而 Hang Seng 指数 1–6 月已累涨 20%,录得史上最佳「半年开局」,为下半年窗口期预埋了估值支撑。
双轮驱动:7300 亿南下资金叠加外资回流
如果说千亿 IPO 是「源头活水」,南下资金便是让流水滚滚的「引擎」。上半年,经沪深港通南下渠道净买入港股的资金达到 7312 亿港元,约为 2024 全年纪录的 90%,其中非必需消费、互联网平台及医药板块最受青睐。
与此同时,国际对冲基金与长线养老金亦在「加仓中国资产」中寻找估值洼地。Deloitte 与 Hang Seng Bank 的跟踪显示,全球投资者持有的香港股票资产在 18 个月内从 3660 亿美元升至 6050 亿美元,创 2000 年以来新高。除人民币资产升值预期外,美元指数自 3 月以来回落近 5%,也推高了以港元计价资产的相对吸引力。
南北双向的增量流入,使得港股日均成交额连续三个月站上 1500 亿港元,A/H 溢价指数跌至五年低位,向市场释放出「盈利-估值双修」的积极信号。
下半年焦点:Shein等大型 IPO 在列,政策与估值共振
展望下半场,体量更大的「超级 IPO」正酝酿登场。知情人士透露,Shein 计划向港交所递交机密申请,市场预估其募资额可高达 500–800 亿港元;顺丰航空物流等也被视为潜在「百亿级」专案。若其中两三家成功在四季度前后挂牌,全年募集规模有望突破 2000 亿港元,刷新十年新高。
制度层面,港交所 5 月推出的 TECH 渠道为专精科技企业提供「绿灯快车道」,加之《18C 早期科技公司指引》进一步放宽盈利及市值门槛,正吸引更多 AI、晶片与智能制造企业排队上市;叠加央行宽松与财政刺激「托底」,分析机构普遍预测恒生指数年底区间在 26 000–27 000 点,维持向上的 beta。
千亿港元的半年成绩并非「昙花一现」,而是政策红利、南北资金与国际资本共振后的阶段性结果。随著估值中枢回升、融资渠道畅通,港股有望在 2025 全年重塑「全球第一上市地」的金字招牌,并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全球化注入更强动能。
uSMART 推出「港股 IPO 费用豁免优惠」,帮您 0 成本认购新股
融资认购 0 息*,10倍杠杆
现金认购 0 手续费
支持暗盘交易
*融资认购金额 1,000 万港元或以下免利息。
^现金认购免手续费。
此推广优惠于 2025 年 5 月 20 日起至另行通知,部分热门新股可能不参与优惠,相关实际利息及手续费请以 uSMART App 认购真面为准,有关政府及交易所费用仍将按规收取。本公司保留随时更改、暂停或终止上述优惠、条款及细则的权利,而毋须另行通知客户,并一切均以本公司之解释为准。
如何在 uSMART HK 认购港股新股
uSMART HK App 特设 IPO 中心,抢先推出独家优惠,客户经 App 可即时认购公开发售之新股。登入 uSMART HK APP 之后,选择右下方的交易,点击「新股认购」,选择您想要认购的新股,点击「公开认购」,最后填写认购数量后送出订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