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证券研究;作者:黄亚元
衞星互联网在全球覆盖、6G通信、特种通信等方面战略价值凸显,近年来各国低轨通信衞星组网部署明显加速。国内衞星互联网起步较晚,但伴随火箭发射能力和衞星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衞星通信的后发优势凸显。预计星地一体化将成为衞星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国内将主要沿着3GPP NTN的再生转发模式发展,衞星空间段和地面段基础设施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机遇,建议重点关注通信载荷、星载相控阵天线、T/R组件、星载转发器、星间激光器、衞星运营服务等领域龙头。
▍技术突破+政策支持,衞星互联网产业持续催化。
近年来,国内衞星互联网发展明显加速。政策上,工信部积极推进衞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上海、重庆等多个地方政府加快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培育,完善衞星互联网全产业链布局。技术上,我国火箭发射能力和衞星制造水平不断提升,GW星座和G60星链发星加速,华为Mate60 pro等5G衞星双模手机加快衞星通信在智能终端的应用。参考海外Starlink的发展路径和盈利能力,我们认为国内衞星互联网空间巨大,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期。
▍行业现状:海外龙头领跑,中国发展加速。
低轨衞星轨道资源稀缺,海外巨头先发优势显著。Starlink凭借在衞星制造、火箭回收、一箭多星等领域技术优势,商业模型已经跑通。截至2023年11月,Starlink已成功发射超过5000颗衞星。我国衞星互联网起步较晚,但凭借国家队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火箭发射和衞星制造领域的技术追赶,国内衞星互联网发展提速。当前,GW星座和G60星链分别计划长期完成12992颗、12000颗的低轨衞星组网计划。我国于2023年7月和11月,均成功发射衞星互联网试验星,看好国内衞星互联网的快速追赶。
▍行业发展:星地一体化发展,万亿市场前景广阔。
我们认为星地一体化将成为衞星互联网发展的主流,手机直连衞星将成为重要应用场景。目前手机直连衞星方案包括三种方案:多模终端、基站衞星+手机、3GPP NTN衞星+终端。预计国内将主要沿着3GPP NTN的再生转发模式发展。我们测算2018-2027年Starlink通信产业的市场空间或将达到6217亿美元,国内衞星互联网亦有广阔发展空间。
▍衞星互联网产业链:重点关注通信载荷、星载相控阵天线、T/R组件、星载转发器、星间激光器等。
衞星制造环节主要包含衞星平台与有效载荷。根据艾瑞咨询,在定制衞星中平台和载荷的价值量各占50%,而在批量衞星中载荷的价值能达到70%。通信衞星有效载荷包括星载通信天线分系统、转发器、星间链路等。天线分系统是通信衞星中载荷的核心,预计相控阵天线将成为技术主流。T/R组件是相控阵天线的核心,成本在星载天线分系统里占比超50%。除此之外,星载转发器负责完成信号的中继转发、星间激光通信搭建星间链路的核心,两者均为通信载荷的重要组成部分。衞星运营服务方面,行业资质壁垒高,目前国内主要以通信运营商为主。
▍风险因素:
衞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低于预期;衞星发射计划低于预期;地面设施和运营服务建设不及预期;商业航天发展速度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衞星互联网在全球覆盖、6G通信、特种通信等方面战略价值凸显,近年来各国低轨通信衞星组网部署明显加速。国内衞星互联网起步较晚,但伴随火箭发射能力和衞星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衞星通信的后发优势凸显。预计星地一体化将成为衞星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国内将主要沿着3GPP NTN的再生转发模式发展,衞星空间段和地面段基础设施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机遇。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3年11月30日发布的《通信行业衞星互联网深度报吿一衞星通信发展提速,星地一体未来可期》报吿,分析师:黄亚元S1010520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