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长城证券:从长周期来说,黄金仍在牛市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蒋飞宏观研究 作者:蒋飞,仝垚炜

►►►核心观点

美国补库周期开启。美国正在从减速向加速转变,就业市场旺盛,财政支出扩张,需求正在走强。推动美国经济的主要因素是新一轮的补库周期开启,之后再随着利差的缩小信用将重新扩张。在通胀已经较高的基础上,美国可能还会发生“二次通胀”。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并未结束,高利率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国内经济复苏加快。从长周期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房地产调整阶段和人口下行周期逐渐显露出包括地方债务风险、居民消费升级不畅等问题。长期问题亟待改革解决。从短周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随着疫情影响减退,财政政策基调转变,政府支出力度加大,国内经济有望加快复苏。

汇率:从短周期来看,外汇利差和市场信心成为阶段性主导因素,企业年底集中结汇可以促使人民币保持平稳态势。美国通胀形势缓解,市场预期转暖,美元走出一波弱势行情。但在紧缩周期后的经济下行期,美国经济仍强于其他国家,美元可能再度走强。欧元的走势更多是来自于欧美经济的强弱差别。日元贬值压力有所缓解,但升值空间不大。

股市:随着国内经济加快复苏,今年年末至明年年初国内或将开启主动补库存周期,企业利润增速或也将明显反弹,A股有望迎来小阳春,我们认为12月可能是布局国内A股的好时机。结构上,中证500指数或有较大配置价值。通胀形势缓和、紧缩预期弱化,利率下行或将带动美股上升。从结构上而言,纳斯达克可能优于道琼斯。

债市:短周期内,经济强复苏会带来利率的调整回升,节奏上需要把握仓位时机。11月收益率曲线极致平坦化,12月策略上可做陡曲线。对于美债,由于市场乐观情绪,利率仍延续下降趋势,因此看多美债。

商品:从长周期来说,黄金仍在牛市。原油需求预期仍将稳定,而原油供给因地缘政治的影响正在减少,短期内原油价格弹性较小。中美两国都在走向复苏趋势,铜价也有望走出一波上升行情。

全球大类资产配置:11月份长城大类资产配置指数从10月1日100.1994下降至10月30的100.1136。

1

全球经济周期

1.1美国补库周期开启

从全球经济周期来看,美国正在从减速向加速转变,就业市场旺盛,财政支出扩张,需求正在走强。推动美国经济的主要因素是新一轮的补库周期开启,之后再随着利差的缩小,信用将重新扩张。在通胀已经较高的基础上,美国可能还会发生“二次通胀”。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并未结束,高利率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美国企业债收益率下降,制造业可能也快见底回升。随着美联储紧缩预期弱化,美国利率整体出现下降,企业债利率也处于下降趋势(图中座标轴逆序)。从历史来看,企业债收益率与制造业PMI相关,企业债利率下降,融资成本降低,企业可能扩大投资进行补库。另外,以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浪潮带动费城半导体指数快速回升,企业也会加速在这一领域的投资,美国信贷市场增速可能也将见底回升。

美国正在开启主动补库存阶段。美国制造业存货量/出货量基本领先存货增速6个月,当企业意识到存货减少或出货增加,即存货/出货下降,企业就会开启主动补库存周期。2023年9月,美国制造业存货/出货为1.46,已经较4月份1.50有所下降,且存货增速已经出现见底回升的迹象。此外,美国进口增速上升,库销比增速下降,因此我们判断,美国或将开启补库周期。

1.2 国内经济复苏加快

从长周期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房地产调整阶段和人口下行周期,逐渐显露出包括地方债务风险、居民消费升级不畅等问题。长期问题亟待改革解决。从短周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随着疫情影响减退,财政政策基调转变,政府支出力度加大,国内经济有望加快复苏。

当前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已加大: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10月份财政支出同比明显提速,财政支出力度显著加强。一则可能是地方预算内化债推进,给地方财政支出腾挪空间;二则财政收入略有回暖,也支撑财政支出。实际上今年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上调赤字率,打开了今年年末乃至明年财政政策加力的想象空间。明年财政政策的抓手或在于基建投资、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以及民生相关财政支出。

货币、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重点关注房企融资、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11月27日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吿提到要“落实好房地产'金融16条',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等金融支持力度”。在此之前11月17日,央行、金融监管局、证监会三部门金融机构座谈会提出“三个不低于”、“’一司一策’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 。

在财政货币双重提振下,我们预计本轮加速复苏或持续时间在一个季度左右,但更长时间的经济修复仍需内生动力的稳固修复。我们认为明年二季度后经济状况可能仍将再次进入弱复苏状态。

2

大类资产走势分析

2.1汇率

2.1.1 人民币

从长周期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房地产调整周期和人口下行阶段,汇率存在一定贬值压力,需要继续改革开发并建立创新驱动增长模式。从短周期来看,外汇利差和市场信心是阶段性主导因素。我们认为12月人民币保持平稳态势。

从短期利差来看,中美利差小幅收窄,导致近期人民币回升。11月27日,6个月SHIBOR和SOFR利差-2.88%,1年期SHIBOR和SOFR利差-2.71%,相较于月初利差分别收窄9bp和15bp,缓解了人民币贬值压力。一方面,随着美联储暂停加息,美债收益率掉头向下。另一方面,国内近期国债发行加快,导致利率也有所上升。不过,中美利差仍处在高位,人民币依然存在一定贬值压力。

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季节性结汇导致。从季节性来看,11月和12月往往是一年中结汇高峰。外贸企业需要在年底将美元换成人民币支付国内账款。比如2021年11月和12月,银行结汇2359.95和2796.74亿美元,是当年最高的两个月。2022年全年银行结汇25708.57亿美元,而2023年前十月银行结汇仅18307.03亿美元。即使假设今年结汇与去年总额相同,仍相差约7400亿美元,分摊到11月和12月,也就是每月平均约3700亿美元。而历史银行结汇额最高值是2021年12月的2797亿美元。因此,较大的结汇需求可能是近期人民币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2.1.2 其他货币

从长周期来看,美元的走势取决于贸易伙伴国的相对增长速度,当前中国处于改革开放,转换发展动能的阶段,经济增速会有一定影响,因此美元仍处于升值的大周期中。从短周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是美元的主导因素,随着美国通胀形势的暂时缓解,市场风险偏好抬升,美元走出一波弱势行情。

11月份,美元指数从106回落至103。从公布的11月份会议纪要来看,美联储表示“所有参会者都认为,政策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限制性立场是合适的,直到通胀明显朝着目标持续下降”。我们认为,市场对于讨论降息为时尚早,过于乐观。美国经济韧性较强的情况下,美国可能在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随着欧元区和其他国家央行逐渐进入降息周期,美元可能再度走强。

欧央行10月会议暂停加息并进入观望期,可能更早进入降息周期,欧元后期可能走弱。11月份,由于美债收益率下降,美欧利率收窄,欧元阶段性上升。但我们认为,在本轮加息过程中,欧央行形成了持续一致的紧缩预期,导致加息缩表对经济的抑制作用更好,这是美联储所没有做到的。11月24日,欧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现在可以暂停加息以评估之前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因此,欧元的走势更多是来自于欧美经济的强弱差别。

11月份,日元贬值压力略有缓解,但日本超宽松货币政策决定了日元升值空间也不大。10月以来,美元兑日元一直维持在150左右,日本央行通过释放外汇储备来稳定日元。10月份,日本贸易逆差43.66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只减少了28.79亿美元,说明日本央行没有进一步释放外汇储备。但是,日本三季度经济萎缩,环比负增0.5%,并未维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这推迟了日本央行货币正常化的节奏。在超宽松货币政策和并不明朗的经济复苏势头下,日元贬值压力仍然存在。日本央行可能继续使用外汇储备稳定日元。

2.2股票

2.2.1国内股市

中国经济仍在房地产调整周期、人口老龄化以及资产负债表一定程度受损的影响下前行,私人部门需求有待提振,居民储蓄意愿提升,经济缓慢复苏,股市缺乏牛市基础。

11月国内股市依然偏弱震荡,成长风格表现略优于大盘,中证500与沪深300指数月均值分别环比提高1.3%、下跌0.3%。我们认为12月可能是布局国内A股的好时机。今年前10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7.8%,降幅继续收窄,本轮库存周期已位于被动去库向主动补库切换区间。随着国内经济加快复苏,今年年末至明年年初国内或将开启主动补库存周期,企业利润增速或也将明显反弹,A股有望迎来小阳春。

结构上,我们认为,以中小市值为主体、以科技成长为主要风格的中证500指数或有较大配置价值。11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央行三季度执行报吿均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我们认为相关行业成长股也有一定概率。而工业企业主动补库存周期暂未开启,蓝筹股的订单弹性或不高,股市表现或弱于成长股。

2.2.2 国际股市

美国经济正处于从低速向加速转变的阶段,这意味着“二次通胀”可能到来,并且伴随着风险资产的重新上升。目前正处于美股上升的有利时机:通胀形势暂时缓和,紧缩预期明显趋缓,利率下行带动股市上升,我们预计这轮美股即将创历史新高。

美联储紧缩预期不坚定,美股强势反弹。截止11月28日,当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上升11.13%,道琼斯指数上升7.15%,原因就是市场开始预期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在之前的报吿里,我们也提到,在货币宽松预期下,纳斯达克强于道琼斯,反之,在货币紧缩预期下,道琼斯强于纳斯达克。我们认为,市场预期转暖,股市大幅上升,财富效应刺激的消费需求,对美国通胀较为不利,这也是美联储需要对抗的。如果美联储没有在12月份会议上给于市场预期有力的回应,预期继续转暖的话,美国可能经历较长时间高通胀和高利率并存的阶段。

欧洲股市类似美股,欧央行暂停加息,预期也出现回暖。截止11月28日,巴黎CAC40指数上升4.58%,德国DAX全价指数上升7.17%,伦敦富时100指数上升1.54%,意大利指数上升6.00%。欧洲股市普遍上升的原因也是欧央行暂停加息并释放了“鸽派”信号。但欧洲和美国的差异在于,欧洲经济正在下行,欧元区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0.2%,而美国经济依然强韧,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4.9%。经济较弱决定了欧洲股市的反弹可能并不会持续。

11月份,日本股市大幅反弹。11月2日,日本临时内阁会议通过了一项包括减税在内的经济刺激计划,总额超过17万亿日元(约1100亿美元)。通过地方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投资,日本期待将这一经济刺激计划总规模扩展至约37.4万亿日元(约2500亿美元)。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当天政策说明会上表示“除非彻底打破削减成本和经济规模收缩的恶性循环,否则日本经济不可能重回增长轨道”。这一消息极大刺激了市场。截止11月28日,日经225指数当月上升了8.3%,11月24日,日经225指数达到33625.53点,创造了1990年3月以来最高记录。我们认为,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相较于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并不具备优势。日本股市可能已经过度反应,存在一定回调风险。

2.3 债券

2.3.1 国内债市

中国的债务周期增长已经放缓,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接近300%,利率长周期将呈下降趋势。并且宏观杠杆率上升得越快,下一阶段利率下降的速度也越快。短周期内,经济强复苏会带来利率的调整回升,节奏上需要把握仓位时机。

11月债市牛转熊,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出U型曲线。11月中上旬,跨月后资金面转松,叠加CPI二度转负、地产销售投资降幅扩大、出口降幅扩大,折射基本面偏弱,国债收益率曲线演绎牛市行情。11月下旬政府债缴款时有冲击,OMO虽维持净投放但仍然难以缓解资金面紧张情绪,叠加11月17日三部门金融机构座谈会表态托底地产销售及房企融资,债市利空因素占优,驱动收益率曲线重新平坦化上行。

我们在上月月报中提示11月可做陡收益率曲线(即做多短端,多空长端),但资金面扰动超出我们预期。11月22日,全国人大网发布《对金融工作情况报吿的意见和建议》,提到“货币资金在银行间空转,或在银行与大企业之间轮流转,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渠道不畅”,进一步引发市场对资金面收紧担忧。10-2Y利差再次突破今年新低,11月平均利差约27.8BP,处于2010年以来前11.3%的偏低水平,特别是11月27日,10-2Y利差压缩至23.9BP的年内低点,10年国债收益率回升至2.71%以上,重新回到10月末水平。

往后看,财政支出发力有望支撑年末经济平稳发展,长端可能仍然维持偏弱震荡,10年国债收益率或在2.65%-2.75%区间。而短端利率主要在资金面松紧与否。年末政府债缴款压力仍在,资金面可能仍将受到一定扰动;央行三季度货币执行报吿指出下一步要“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性”,12月可能还有一定降准概率。我们认为做陡曲线仍具备较高性价比。

2.3.2 国际债市

从长周期来看,美国利率难以维持在当前这么高的水平,未来会逐渐回落。从短周期来看,在通胀风险重新抬头之前,美国利率会出现阶段性的下行行情。这种利率和风险资产周期性的往复仍将是当前的主旋律。12月可能是利率单边下行的时期。

美联储或将在12月会议中回应市场的降息预期,可能重申2024年不降息。由于市场目前对于美联储降息过于乐观,美债收益率在11月份快速下行。截止11月27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较10 月31日下降49bp至4.39%,2年期美债收益率下降23bp至4.84%。预期转暖所带来的市场反应对美国通胀而言是不利的。我们认为,美联储可能可能继续暂停加息,但保留加息选项,并重申2024年不会降息的说法。从效果来看,这一行为并不能改变市场的乐观情绪,利率仍将延续下降趋势。因此在12月份策略中,我们看多债券。

欧洲利率可能延续下行趋势。11月份,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值下行20bp至2.65%,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值下行39bp至4.45%。10月份,欧元区HICP同比下降1.4pct至2.9%,而美国CPI同比下降0.5个pct至3.2%。这也是2022年6月后,欧洲通胀首次低于美国。欧央行在本轮加息过程中预期管理较好,紧缩效果较好,这也是欧洲通胀下降较快的原因。我们认为,欧央行加息已经结束,降息预期逐渐上升,利率偏向下行。

11月份日本国债利率下行,符合我们预期。在十一月月报中,我们指出“除非一次性调整到位,否则日本国债利率的小幅上升并不能解决日美利差问题。日本央行可能不会继续上调国债利率”。11月27日,日本10年期国债利率0.79%,较11月1日0.96%的高点回落了17bp。我们认为,在美债利率下行,日美利差有所缓解的情况下,根据日本央行7月份“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控制目标在±0.5%不变”,日本央行可能有意将10年期国债利率调控回0.5%左右。

2.4 商品

2.4.1 黄金

从长周期来说,黄金仍在牛市。一方面,逆全球化正在愈演愈烈,贸易摩擦加剧通胀上行压力,美国政策仍高通胀延续时间拉长。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国际局势不稳定,各国央行储备黄金的需求增长。抗通胀、抗风险属性可能在长周期内推动国际金价走出新一轮牛市。

美元是国际黄金的计价货币,美元跌,则黄金升。11月1日美联储会议再度暂停加息后,美元指数从月初106.66下滑至11月28日102.73,美国10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从月初2.36%下降至11月24日2.21%。同时,伦敦现货黄金和COMEX期货黄金双双站上2000美元/盎司。虽然我们认为美联储降息可能比市场预期更晚来临,但是市场预期的变化可能还是会推动黄金价格上升。

地缘政治矛盾加剧和逆全球化趋势,央行储备黄金的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23年10月中国黄金储备增加74万盎司,这是连续第12个月增持黄金。而根据世界黄金协会10月底发布的《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吿》,2023年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黄金337吨,前三季度购金约800吨,超过了2022年前三季度央行购金700吨,创下了世界黄金协会有该项数据统计以来的最新纪录。

2.4.2 原油

在原油的决定因素里,大部分情况下需求决定方向,供给决定幅度。过去几年全球石油资本开支不足,造成整体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对于原油需求,美国石油需求略有下降,同时美国产量明显增加,抵消了OPEC减产效果。由于地缘政治影响依然存在,短期内仍然预测油价波动幅度不大。

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稳中有增。根据11月份OPEC月报预测,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上调5万桶/日至10436万桶/日,主要变化在于上调了中国的原油需求。OPEC对中国原油需求2024Q3上调了20万桶/日,Q4上调了8万桶/日,OPEC表示“在进一步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支持下,中国更加强劲的增长轨迹可能提振今年和明年的全球经济增长”。OPEC也上调了美国2024Q2原油需求,并指出“如果美国在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仍保持近期的增长势头,经济增长可能会超出预期”。OPEC下调了欧洲2024Q3原油需求,“欧元区增长速度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工业部门的下滑,尤其是德国”。

从供给角度,OPEC连续三个月产量回升,减产计划遇阻。OPEC原油产量8、9、10月分别增加了14.3、31.9、8.0 万桶/日,这也是国际油价自9月后呈现下降趋势的原因之一。根据11月份OPEC月报,2024年美国、俄罗斯的原油产量均被上调,其中美国上调5万桶/日,俄罗斯上调8万桶/日。如果按照2023年6月OPEC会议达成的产量配额协议,OPEC原油产量2024年下降至2499万桶/日,那么国际油价可能反弹,但这一协议执行可能存在难度。

近期油价需要关注11月30日OPEC会议能否达成2024年产量配额协议。原定于11月25日召开的OPEC部长级会议推迟至11月30日,原因可能是OPEC+内部非洲成员国对产量配额未能达成一致。我们认为,近期原油价格下跌可能推动OPEC+组织维持2023年6月的减产协议,沙特和俄罗斯可能通过自愿额外减产的方式来稳定油价。

2.4.3 精铜

铜是与工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大宗商品,其价格的波动主要反映国际经济变化趋势。目前中美两国都在走向复苏趋势,铜价也有望走出一波上升行情。我们认为在美联储再一次紧缩之前,原材料需求都将保持增长态势。

从库存与价格的关系来看,LME铜库存降低,铜价上升。一般来说,库存低位,铜价高企。10月中旬,LME铜库存见顶回落(图中座标轴逆序),铜价也明显回升。往后看,由于美联储暂停加息,市场预期转暖,美国企业债利差下降,工业需求可能好转,推动铜价上行。同时,国内政府债发行加速,由于政府债领先基建投资,因此国内需求可能也要上行。这就导致铜需求或将增长,铜价短期内继续上升。

3

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指数

3.1指数构建

11月29日,长城证券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指数100.1136(2023年7月1日为100)

截止11月29日,配置指数下跌0.09%至100.1136。在大宗商品上,原油指数下跌11.66%,看空原油策略收益较高,黄金下跌造成负收益。在国内股市中,沪深300下跌,中证500上升,均符合我们的策略,国内股市净值增长0.1478,上升1.47%。在国际股市上,美股逆势上升导致策略组合损失较大,看多日股正收益,看空德国股市和看多意大利股市的对冲策略也是正收益。在国内债市中,做陡曲线的组合收益率为负,其中做空10年国债取得正收益,但曲线超预期平坦化,做多2年国债收益为负。在国际债市中,看空10年美债和看多2年美债的组合收益为负,其中虽然美债收益率下降,但因为我们的指数是以人民币计价,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导致看多2年期美债的收益实际上也为负。在外汇中,我们对欧元判断正确,对日元和美元判断错误。

3.2本月策略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衰退;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美联储超预期加息

注:本文来自长城证券于2023年11月29日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吿《十二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证券分析师:

蒋飞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 ;仝垚炜(研究助理)S1070122040023    tongyaowei@cgws.com;贺昕煜(研究助理)S1070122050027  hexinyu@cgws.com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