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银行存款利率还有继续下调的空间吗?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债券明明,作者: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面对当前较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后续降低银行存款成本仍属重点工作方向。由于居民短期内风险偏好依然较低,即便下调存款利率,预计存款规模仍将保持上升趋势。但从中长期视角而言,“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迎来增量资金。

今年存款利率调整历程回顾。今年以来,商业银行通过下调存款挂牌利率,降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暂停部分高息产品业务等方式,控制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在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整下,存款利率持续走低,截至9月,1年期存款平均利率为1.988%,已经跌破2%的整数关口。但是面对当前较为复杂的经营环境,我们认为银行后续仍有动力推动存款利率下行。

存款利率继续调整的驱动因素。①在金融支持实体的背景下,贷款利率显著下行,然而银行的负债成本保持相对刚性,息差持续压缩,加大了经营压力。考虑到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会进一步压低银行利润空间,目前存款利率的调整力度难以完全抵消贷款利率调整的冲击,未来或仍需继续下调存款利率。②存款定期化趋势愈加明显,且长期限存款和部分特殊存款产品定价偏高。③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能力增强,市场化进程下预计存款利率也将随着金融债、同业存单等产品利率下行的趋势,一并进行调整。

存款利率下调的可能路径与潜在影响。路径猜想一:大行发挥示范作用,进一步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尤其是长期限存款的定价水平。假设未来银行继续下调挂牌利率10-30bps,我们测算对商业银行平均存款成本节约幅度大约在2-4bps。路径猜想二:进一步限制结构性存款、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等高息存款的利率上限,控制部分特殊存款产品的发行规模,压缩银行“高息揽储”的空间。无论银行最终采取了何种方式管理负债成本,存款利率下调,长期来看将会降低对储户的吸引力,“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但短期内考虑到居民风险偏好影响,预计存款仍将保持上升趋势。考虑到储户对于原属于存款的资金的安全性要求往往更高,因此中长期视角下,预计“存款搬家”将使得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迎来增量资金。

后市策略。面对当前较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后续降低银行存款成本仍属重点工作方向。由于居民短期内风险偏好依然较低,即便下调存款利率,预计存款规模仍将保持上升趋势。但从中长期视角而言,“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有望迎来增量资金。对于债市而言,银行负债成本得到控制后,存在带动广谱利率整体下行的可能;中长期来看,理财、债基等低风险资管产品规模增长,债市的配置力量增强也将间接推动利率下行。

风险因素:货币政策不及预期;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流动性超预期收紧等。

今年存款利率调整历程回顾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通过下调存款挂牌利率,降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暂停部分高息产品业务等方式,控制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存款成本控制一直是商业银行资负管理的重要话题之一,尤其在今年,商业银行对于负债端成本的调控手段明显增加。我们梳理了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在存款端的主要变化,整体呈现出“大行领头,小行跟进”的形势,调整手段也较为多元,除了直接下调存款利率,还包括暂停销售“智能通知存款”等高息揽储产品等,从不同渠道引导银行负债端成本有序下行。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整下,存款利率持续走低,截至9月,1年期存款平均利率为1.988%,已经跌破2%的整数关口。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2023年9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648%,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852%,1年期平均利率为1.988%,跌破2%的整数关口。2年期平均利率为2.294%,3年期平均利率为2.695%,5年期平均利率为2.624%。和上个月相比,中长期存款利率下跌幅度都比较大,且创今年最大单月跌幅。

从我们梳理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银行正持续通过存款利率的管理,积极推动负债端成本下行。但是面对当前较为复杂的经营环境,我们认为银行后续仍有动力推动存款利率下行,具体原因以及可能采取的路径将在下文具体展开。

存款利率继续调整的驱动因素

其一,在金融支持实体的背景下,贷款利率显著下行,然而银行的负债成本保持相对刚性,息差持续压缩,加大了经营压力。近年来LPR不断调降,央行逐步通过引导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行为的方式,推动实体经济和企业融资成本下移,新发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历史低位。但在实体部门融资便利性抬升的同时,银行经营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尤其是在银行负债成本保持相对刚性的背景下,贷款利率的降低客观上压缩了银行的息差空间。从商业银行整个体系来看,净息差从2022年开始便跌破2%,此后一路下行,二季度虽然和一季度保持一致,并未继续下跌,但仍位于历史低位。净息差已然成为当前银行经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及主要挑战。

考虑到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会进一步压低银行利润空间,目前存款利率的调整力度难以完全抵消贷款利率调整的冲击,未来或仍需继续下调存款利率。8月31日,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基本条件、适用范围及调整方式等内容。根据财联社报道:“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后,平均降幅大约为 0.8 个百分点”。若媒体报道属实,按存量按揭调整比例50%-75%,定价调整幅度80bps测算,对商业银行全年净息差的冲击约为6-9bps(具体测算过程可参考2023年9月6日发布的报吿《债市启明系列—存量按揭利率调整的三个关键问题》)。虽然存款利率下调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负债端压力,但目前调整力度难以完全抵消贷款利率调整的冲击,未来或仍需继续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端成本。

其二,存款定期化趋势愈加明显,且长期限存款和部分特殊存款产品定价偏高。央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个人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升至71.52%,较2022年末提升3.42个百分点;企业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升至68.97%,较2022年末提升3.15个百分点。此外,我们统计了存款类机构披露的个人与公司定期存款占比合计变化,发现近三年二者占比合计上升了5.92个百分点。存款定期化趋势虽然有助于提高银行负债端资金的稳定性,但同时也提高了高成本存款的占比,不利于负债成本的压降。尤其是考虑到许多银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仍高于同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都具有类活期存款的特征,但在实际情况中利率却远高于活期存款,因此这类产品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从而推动银行负债体系更健康地运转。

其三,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能力增强,市场化进程下预计存款利率也将随着金融债、同业存单等产品利率下行的趋势,一并进行调整。2021年以来,作为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同业存单受到资金面宽松、利率走廊下移等因素的影响,发行利率整体震荡走低,虽然近期受到债市震荡影响有所回升,但仍明显低于2021年年初水平。在比价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影响下,存款难以维持以往的高利率。未来随着金融债审批流程简化、储架发行制度逐步落地,银行可合理把握市场时机,灵活调整债券发行节奏,主动负债管理能力提升,也将带动以存款为代表的被动负债成本逐步走低。

存款利率下调的可能路径与潜在影响

路径猜想一:大行发挥示范作用,进一步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尤其是长期限存款的定价水平。参考去年以来多次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的经验,不排除未来继续由大行领头下调存款利率,中小行随后跟进,不过受制于揽储能力,中小行存款利率调整幅度可能不及大行。参考商业银行2023年年中负债端流动性风险报表,剔除了数据不完整的银行样本后,我们发现各类银行即时偿还存款占比最高,而剩余期限在1-5年的存款占比基本在20%-30%区间,城农商行的长期限存款相对权重更大。假设未来银行继续下调挂牌利率10-30bps(挂牌利率调整对于以零售为主的非议价客户有较大的影响),零售存款占比50%且到期周期均匀分布,期限越长下调幅度越大,我们测算,调降存款利率对商业银行平均存款成本节约幅度大约在2-4bps,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银行经营压力,提振净息差。

路径猜想二:进一步限制结构性存款、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等高息存款的利率上限,控制部分特殊存款产品的发行规模,压缩银行“高息揽储”的空间。诚如前文所述,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都具有类活期存款的特征,但在实际情况中利率却远高于活期存款,属于变相“高息揽储”。今年已经有多家银行宣布将从5月15日起下调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的利率,但当前协定存款以及通知存款的监管仍较为宽松,导致部分银行借助这类产品展开存款定价的无序竞争,未来很可能继续加强利率上限监管,帮助银行负债体系更健康地运转。

无论银行最终采取了何种方式管理负债成本,存款利率下调,长期来看将会降低对储户的吸引力,“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但短期内考虑到居民风险偏好影响,预计存款仍将保持上升趋势。存款利率下调,储户获得的利息收入减少,存款作为资产配置选项的吸引力也将随之下滑,因此从长期视角来看,“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延续。但是短期而言,由于居民目前风险偏好仍在修复过程之中,权益市场的震荡态势也增大了居民对资产安全性的要求,因此整体储蓄意愿较高。根据央行最近的调查问卷显示,截至今年年中,居民储蓄意愿仍显著高于2021年平均水平。因此我们认为,即便未来下调存款利率,但是由于其对银行负债端资金供给的冲击有限,存款规模仍将保持上升趋势。

考虑到储户对于原属于存款的资金的安全性要求往往更高,因此中长期视角下,预计“存款搬家”将使得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迎来增量资金。我们注意到存款规模与理财规模的环比增速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系,说明一部分储户在“存款搬家”后,将目光投向银行理财这类低风险资管产品。此外我们也认为,债券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可能迎来一部分增量资金。

后市展望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控制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但是面对当前较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尤其是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会进一步压低银行利润空间,以及存款定期化和主动负债管理能力增强的趋势,我们认为后续降低银行存款成本仍属重点工作方向,其既有助于银行降低负债成本,同时有助银行提升支持实体能力。

由于居民短期内风险偏好依然较低,即便下调存款利率,但由于其对银行负债端资金供给的冲击有限,预计存款规模仍将保持上升趋势。

从中长期视角而言,“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有望迎来增量资金。

对于债市而言,银行负债成本得到控制后,存在带动广谱利率整体下行的可能;中长期来看,理财、债基等低风险资管产品规模增长,债市的配置力量增强也将间接推动利率下行。

风险因素

货币政策不及预期;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流动性超预期收紧等。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3年11月7日发布的《债市启明系列20231108—银行存款利率还有继续下调的空间吗》报吿报吿分析师: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明明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17100001

首席资管与利率债分析师:章立聪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14110002;周成华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19100001;彭阳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21070001

首席信用债分析师:李晗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17030002;徐烨烽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21050002;丘远航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21090001

大类资产首席分析师:余经纬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17070005;赵云鹏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21120002;秦楚媛 执业证书编号: S1010523020001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