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四月惊现十倍中概股?大A年内IPO募资超千亿,港交所迎“白酒第一股”!

2023年已过去1/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4月份的IPO总结!

01

 A股IPO

2023年1-4月,共有103家新股登陆A股(深主板13家、沪主板20家、科创板18家、创业板23家、北交所29家),合计募资总额约1150.09亿元

其中,聚焦电力和煤炭业务的陕西能源募资72亿元,是今年以来募资额最大的A股IPO。此外,募资额较大的还包括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湖南裕能,以及聚焦煤炭和发电业务的苏能股份,均超40亿元。

4月份A股共35家新股上市,合计募资449.30亿元。4月10日,A股迎来首批注册制主板新股,10家新股上市首日集体大升,其中,聚焦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的中电港大升221.55%,成为今年上市首日表现最亮眼的新股。不过自第二个交易日开始,这批新股多数开始走低,目前升跌不一。

就上市首日表现而言,除中电港外,英方软件、茂莱光学、登康口腔、裕太微-U、云天励飞-U等新股均有不错的表现,共有10家新股上市首日升超100%。

然而,破发的新股也很多,创业板和北交所成为重灾区,另外主板新股海通发展在上市首日也跌破了发行价。

从累计表现来看,3月3日上市的四川黄金仍在不断创新高,目前股价已翻5倍多;而跌幅方面,目前已有3家新股股价跌超3成。

今年3月份以来,北交所新股破发又成为常态。在宏观经济预期谨慎、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流动性相对较弱的北交所对资金的吸引力略显不足。

按地区划分,江苏省依然是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今年以来已成功上市25家,其次浙江省占据17家,而北上广分别占4家、9家、7家。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共6家企业登陆A股,有2家为半导体细分小龙头企业(颀中科技、龙迅股份);此外,市场消息称,长鑫存储计划今年在科创板IPO,估值或将不低于100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近年来安徽省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另外,GDR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依旧不减。4月份,中控技术、扬杰科技成功发行GDR并登陆瑞交所,同时,还有近40家公司正在排队发行GDR,其中仅有领益智造、永太科技选择伦交所,三一重工选择法兰克福交易所,其他公司均选择瑞交所。

事实上,相对于境内定增或者境外双重上市,发行GDR具有上市核准要求更低、时间更短、成本更低等优势,同时瑞交所是欧洲最大、流动性更强的交易所之一,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推动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融资渠道,接触到更多国际投资者。

再来看正在冲刺IPO的企业情况。据统计,年内共有81家企业终止IPO审核,其中创业板48家、科创板19家、北交所14家。

今年1-4月,A股仅有31家企业申报IPO,其中科创板11家、创业板8家、沪市主板3家、深市主板2家、北交所7家。

4月份共有17家企业通过上市委审核,其中创业板16家、北交所1家,本月科创板无企业接受IPO审核。

事实上,科创板的IPO项目进度有放缓迹象。2023年以来,科创板共计19家企业IPO上会审核,其中13家过会、3家暂缓审议、2家取消审核、1家上会被否。

此外,科创板还迎来首批退市企业。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对*ST紫晶、*ST泽达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两公司存在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行为,已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4月27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方案,至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已历经三年。

据统计,截至4月26日,创业板新增注册制上市公司433家(不含转板企业),IPO募资总额4271.54亿元,总市值达2.72万亿元,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重点领域,覆盖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随着发行注册上市相关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上市便利性和效率明显提升,同时也提升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A股资本市场迎来较好发展契机。

02

 港股IPO

2023年1-4月,港股共有22家新股上市,各月份分别上市10家、0家、8家、4家,募资额分别为39.36亿港元、0亿港元、27.24亿港元、61.56亿港元。

具体来看,4月底上市的珍酒李渡成为今年以来募资额最大的新股,筹得超53亿港元

从上市首日表现来看,中天湖南集团、美丽田园医疗健康、乐华娱乐等均有较高的升幅,而淮北绿金股份、中宝新材等跌幅较大。

此外,陆金所于4月14日回港双重上市,首日升超10%;由嘉利国际分拆而来的嘉创地产以介绍形式登陆港股,首日跌约9%。

截至4月28日收盘,聚焦跨境数字营销服务的力盟科技累计升幅最大,其股价较发行价已升超70%。

值得一提的是,港交所特专科技上市规则(即“18C章”)已正式生效将近一个月。据悉,目前有意向通过18C章上市的企业大都处于咨询阶段,并未开始递表。可见,市场仍需一定时间消化新制度。此外,除了满足18C章的要求,还需满足境外上市备案新规,可能最快下半年才会迎来第一批企业上市。

近期,港股市场整体波动较大,IPO市场表现则较为平淡。不过,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港股企业盈利进入上行周期,同时港股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有望逐步趋向改善,或可为港股IPO修复提供动能。

近日,港交所披露一季度业绩,净利润同比升28%至34.1亿港元,净利、收入和其他收益都是历年来第二高,仅次于2021年第一季度的纪录。

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今年集团开局良好,未来会继续专注落实各项战略工作,积极推动全球对话和互联互通,并提升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基础设施的竞争力。

03

 中概股IPO

2023年以来,中国企业迎来了一阵赴美上市潮。一方面,中美监管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中概股退市的悲观预期;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复苏,叠加稳健货币政策,中国资产仍受到海外资金的青睐。

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26家中国企业登陆美股(20家传统IPO、6家SPAC),其中4月份上市的有禧图集团、易佳特、金生游乐、天成金汇、优品车、宏利营造、佳裕达等。

其中,4月20日上市的优品车成为今年美股IPO首日表现最佳的新股,其上市首日一度升超10倍,最终收升619.67%。

随着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有了新进展,以及中国出境上市政策逐渐明晰,预计今年将有更多企业启动/重启赴美上市计划,一定程度上能拓宽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

04

 全球独角兽情况

此前,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榜单估值计算截至日期为2022年12月31日。

其中显示,全球独角兽数量达到1361家,比一年前增加303家,美国占全球独角兽总数的49%;中国以316家位居第二,比疫情前增加了50%;印度保持第三位,有68家独角兽企业。

字节跳动仍是世界上最具价值的独角兽,价值1.38万亿元人民币;马斯克的SpaceX以945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位居第二;蚂蚁集团位居第三,价值8300亿元人民币;ChatGPT公司OpenAI成为表现最好的独角兽之一,其价值增长了7倍,达到1380亿元人民币,从全球第272位升至第17位。

从独角兽数量来看,金融科技行业增长最快,比一年前增加了32家,企业服务增加了27家,物流增加了23家。总体而言,金融科技以171家独角兽领先,其次是软件服务136家和电子商务120家。接下来是人工智能105家、健康科技92家、网络安全62家、区块链53家。

不过,据公开信息,2023年第一季度诞生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为13家,仅为上年同期的十分之一其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最多,为4家。

近日,胡润研究院联合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软件园发布《2023胡润全球未来独角兽》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球瞪羚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共有688家中国以218家瞪羚企业排名第二,过去一年增加47家,是增量最多的国家。

最后,提前祝大家五一劳动节快乐!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