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港、A股中药板块走强,截至收盘,寿仙谷升超9%,太极集团升6.64%、佐力药业升5.42%、华润三九升5.27%、同仁堂升4.9%,健民集团、白云山、昆药集团等跟升。此外,中药ETF上升1.52%,连续4日净流入。
消息面上,新华社在两会伊始便发表时评: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传承发展中医药是件大事。“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值得关注的是,多位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建言中药行业的发展。其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向大会提交了十几份建议,主要是疫情和中药发展两大方面的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提出尽快全面落实《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并加快推动药品生产智慧监管两项建议。针对中医临床成果向中药新药转化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集团董事长李杰提出,建议鼓励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共同成立新药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表示要集中精力启动药典修订工作,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伟明建议国家将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预算管理、将中药材种业创新发展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全国政协委员阮鸿献建议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产业;
由于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衞生健康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即使进入2023年,中医药话题热度依旧不减,行业利好消息不断。
在1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吿称,各地要按照服务人口15%-20%的标准,为基层医疗衞生机构配齐配足中成药等。
2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自2023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经过多年酝酿、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正式出台的《专门规定》加强中药新药研制与注册管理,加力促进了中药传承创新发展。
紧接着,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科研水平,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方案提出,要加快促进中药材种业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开展中医医院信息化基础达标建设,推进中医医院通用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试点应用。
不难发现,目前,政策对于整个中医药行业在新药研发方面有所倾斜,也是因此,中药创新药获批速度不断加快。
相关数据表明,2021年中药注册申请的受理量以及总受理量均超过了2019年、2020年。同时,近三年以来,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申请、上市申请申报数量均呈现出连年增长态势。
此外,随着近期流感肆虐,“甲流”、“奥司他韦”等关键词频登热搜。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近日发布的2023年第8周流感检测周报称,本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共报吿390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其中占主流的是H1N1型流感。
对于甲流预防,除接种流感疫苗之外,北京上海等地还陆续制定了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推出流感防治的若干中成药和非药物疗法。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中药的热度。
相关数据显示,中医医疗衞生机构数量由2015年的46541家增长至2021年的77336家,六年来净增超过30,000家。根据沙利文预测,中医诊治的渗透率有望从2019年的13.3%提升到2025年的16.6%,中医诊疗在我国医疗健康行业中的地位稳步提升。
另外,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了4302亿元,机构预计2023年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至4818亿元。未来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快,慢性病发病人数增长,中药配方颗粒试点放开、纳入医保范畴扩大等中药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张。
展望中药行业,中信建投表示,随着我国中药审评审批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中药创新药有望逐步迈入正轨,迎来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基药目录调正在即,中药创新药、中药独家品种有望通过此次调整进入新版基药目录,有益于中药品种入院推广,随着中医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药处方药放量可期。
中泰证券认为,中药行业进入政策红利释放期,战略地位凸显。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提速,传承与创新是重要抓手。中药行业近年获得顶层政策加持,并不断落地细则,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演绎,行业迎来景气向上的快速发展阶段,板块估值仍处于低位,建议积极把握投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