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这个男人凭一己之力,干崩全球市场!

全球市场主要指数一片绿。。

美股科技股尾盘集体跳水,“元宇宙”Meta跌4.89%,市值2400亿美元,股价再创七年新低,回到2015年的水平。

特斯拉跌5.64%,亚马逊跌5%,至2020年3月来最低,奈飞跌4.8%,苹果跌3.73%,微软和谷歌跌超3.5%,股价创去年1月来最低。

1

鲍威尔一己之力干崩美股

美联储正式宣布11月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3.75%至4.00%。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六次加息,也是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今年累计加息375个基点,创自1981年以来的最大密集加息幅度。

本次加息7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靴子落地”后,美股三大指数直线拉升,道指一度最高涨1%。

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场作出鹰派解读,美股开始转跌。鲍威尔再凭一己之力干崩美股,搅动全球市场,他说了什么?

鲍威尔发布会上虽然承认最快在12月或2月的会议上会放缓加息步伐,但又说现在仍有必要继续加息,美联储并没有过度加息。并称历史记录强烈警吿不要过早放松,将保持政策路径直到工作完成,尽一切努力实现通胀目标,现在考虑暂停加息还为时过早。

鲍威尔同时强调,美联储坚决致力于降低通货膨胀,强烈承诺将压低美国通胀至2%这一目标。虽然长期通胀预期已经回落,但短期通胀预期升势非常令人担忧,可能令通胀变得根深蒂固,降低通胀可能需要决心和耐心

鹰派言论再度影响市场,美股跳水,纳指跌3.36%,道指跌1.55%,标普500跌2.5%。

华尔街基金经理亚当·萨尔罕称,投资者在加息决议发布后以为美联储将转向“鸽派”,但鲍威尔的讲话仍然偏向“鹰派”,所以市场才会有如此大的波动。

在11月的议息会议后,美联储年内还剩下12月14日最后一次议息会议,明年第一次议息会议则于2月1日举行。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利率观察工具FedWatch的最新数据显示,投资者认为美联储在12月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至4.25%-4.50%的概率为61.5%,加息75个基点至4.50%-4.75%的概率为38.5%。

目前市场对美联储今年最后一次会议加息幅度预期,存在明显分歧。天风证券认为美联储可能平滑加息路径,但加息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加息终点也可能更高,美联储实际上并未放松,甚至边际强化了紧缩立场。

2

外资流出,私募避险

美联储加息不断,加杠杆、做量化的北向资金也坐立不安。距中信证券测算,截止上周本轮北向配置型资金已累计流出超404亿元,仅低于2020年疫情初期配置型资金阶段性流出474亿元的高点。

北向资金10月以来,净流出贵州茅台182.51亿,卖出平安银行、伊利股份超30亿,中国平安、东方财富、五粮液、格力电器和长江电力卖出超20亿。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和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而在过去几轮北向资金净流出的阶段性高点,基本面预期受到了贸易摩擦或疫情直接冲击而下修,当前基本面预期并没有如过去几轮一样,中信证券预计后续配置型资金持续流出幅度有限。

在9月国内私募基金避险特征明显。根据排排网统计数据,截至9月30日,仓位保持在80%以上的私募产品占比为60%,环比8月大幅下滑约15%,已接近今年1月水平;仓位为50%-80%的产品占比从8月的14%提升至28%;仓位在50%之下的产品数量为12%,较8月小幅提升2%。

过去仓位降低,意味着私募资金未来有较大的加仓空间。

而公募基金仓位,过去几个月一直处于中高水平,更多集中在调整配置方向层面。截至上周,主动权益类公募产品中,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配置型基金的仓位分别为88.14%、85.04%、67.17%,整体仓位变动幅度不大。

3

公募基金调仓换股,医药率先反弹

主动型公募基金调整的方向,主要呈现三个特征:

1.主板及港股占比下滑,科创板占比上升

按照公募基金三季度前十大重仓股统计,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港股的市值占比分别为66.12%、19.63%、7.14%和7.11%。相比较二季度,主板和港股占比分别下滑1.2%和0.9%,而创业板、科创板分别提高0.2%和2.0%。

2.整体调仓:偏向周期制造,医药仓位持续下滑

按照大类板块划分,三季度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对中游制造、地产基建两大板块的仓位占比继续上升,环比上季度分别提高了1.6%和0.9%;医药、消费、TMT、金融板块仓位分别环比下滑1.0%、0.1%、0.7%、0.1%。

今年三季度数据显示,主动型基金对上游周期、地产基建(包括新基建)、消费分别处于2004年以来的92.0%、85.4%和70.7%分位,而中游制造医药TMT金融分别处于31%24.8%、32.3%和1.9%分位。

3.降低成长股仓位,新能源内部“高切低”

三季度末,电新、军工、半导体、汽车及零部件为代表的成长制造板块占主动公募仓位比例为29.2%,相比较三季度下滑1.6%。

新能源内部结构呈现“高切低”特征,主动型公募基金从仓位历史分位较高的锂电板块向军工、半导体和光伏切换

锂电仓位环比下滑3.09%至8.88%,是2021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军工仓位环比上升0.92%至4.09%;半导体仓位环比上升0.39%至5.66%;光伏仓位环比小幅上升0.17%至7.06%。

当下的资金流向呈现外资、私募基金减仓,公募资金调仓的格局。

市场情绪化交易集中释放,沪深300指数从7月到10月跌22%。中证医疗指数从去年7月到今年9月腰斩,成为调整深度最大的行业之一。

今年三季度,A股总市值84.7万亿,其中医药股总市值6.2万亿,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为7.4%。公募基金重仓市值3.1万亿,其中公募基金医药重仓市值2901.4亿,占比9.4%,环比下降0.7%,公募基金医药持仓占比降至2018年以来新低。

医药基金医药重仓市值为1058.8亿,在公募基金医药持仓中的比例保持稳定,占比例为36.5%,环比下降0.1%;非医药主题基金医药持仓市值1842.6亿,在公募基金医药持仓中的占比为5年来新低,占比6.2%,环比下降0.5%。

医药板块9月26日开启反弹,成为市场上表现最好的行业之一,相关ETF涨20%。

行业内部出现分化,9月底以来华森制药、康希诺翻倍,以岭药业、众生药业涨超70%,健帆生物10月底来跌40%。

从三季度看,机构投资的行业分布更分散,行业内部公司走势分化加剧。接下来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业绩真空期,部分资金正在寻找估值合理、后续有驱动的机会。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