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楼市》惠誉:内地疲弱土地市场尚未迎来可持续复苏
惠誉评级在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2022年前七个月中国的土地出让金大跌,目前尚未迎来可持续复苏,因为面对疲弱的房地产销售和受阻的融资渠道,许多房企仍选择优先保存流动性而非补充土地储备。
2022年前七个月,全国土地出让金按年缩减42.2%至2.4万亿元人民币,且大部分省级地区按年降幅超过30%。由于土地市场自2021年中期开始降温,较小的基数使今年6月和7月的当年累计土地出让金按年降幅有所收窄。
采用集中供地的高线城市中,不同地区间仍存在显著分化。2022年前七个月,沈阳和长春这两个东北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按年至少下降90%。相比之下,由于土拍节奏快于去年同期,合肥、深圳和成都的土地出让金按年增加38%至52%。
土地市场情绪低迷的许多城市已敦促城投企业拿地(经常零溢价),以控制流拍率,缩小财政收入缺口。然而,由于大部分城投企业的房地产开发能力有限,这种做法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
中指数据库显示,2022年前七个月,权益合同销售额最高的100家房企中的70家未补充土地储备,其余房企大都削减了拿地支出。尽管如此,仍有9家房企的拿地支出相对于其合同销售额大幅增加,原因包括追求规模扩张,重点城市的土地供应加快或地方政府要求其支持土地市场。
关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