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张忆东的策略世界
张忆东认为,下半年美股投资时钟处于「滞胀」,较难摆脱熊市区间。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受海外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相对较小。全球对比,中国经济抗风险能力更强,中国股市的性价比更高。
下半年美股投资时钟处于「滞胀」,较难摆脱熊市区间。一方面,下半年美国通胀的三大风险仍存——地缘政治、国内政治、全球供应链。
1)美国和欧洲下半年通胀的共同风险仍然来自于地缘政治冲突对能源价格、粮食价格的影响
2)美国今年是中期选举的政治大年,下半年小心高通胀的「黑天鹅」——罢工风险、工资和通胀的螺旋。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下半年遭遇更大的「滞」的压力。随着高通胀持续、美联储政策收紧,美国消费需求回落、房地产景气下滑、经济增速将走弱。
长期展望:欧美低通胀成为过去时,未来数年海外高通胀容易死灰复燃,能源科技是「时势造英雄」。过去30年得益于全球化的平衡机制正在被打破,欧美乃至于全球的通胀风险可能将系统性提升过去30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低通胀一度成为常态。
1)全球化使得美国商品通胀被进口商品价格压低,趋势性压低了美国通胀。
2)全球化使得美国形成了商品和服务业通胀的内部熨平机制。
美国乃至欧美发达国家过去30年的低通胀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过去30年压低美国通胀的平衡机制正在被打破。
1)美国进口商品对于压制通胀的效果将没有以前明显。跟过去不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加剧,逆全球化、供应链重构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这将在中长期导致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上升。
2)美国妄想排斥中国而重建全球产业链的尝试,将成为美国通胀格局的「阿喀琉斯之踵」。
3)由奢入俭难,美国劳动力成本相比劳动生产率持续大幅提升,美国社会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下降。一旦经济衰退,货币政策将再次快速宽松,导致服务业通胀比以往反弹更快。
中国走向弱复苏,欧美处于「类滞胀」并有衰退隐忧首先,中国年内经济压力最大的时期已经过去。其次,中国经济下半年的复苏是「弱复苏」,面临的挑战比2020年同期更强。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受海外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相对较小。国内通胀隐忧主要是猪价位于新一轮猪周期的起点,但今年风险不大。
全球对比,中国经济抗风险能力更强,中国股市的性价比更高。首先,国内大循环是中国的底气、面对复杂多变外部环境的避风港,中国的优势在于内需——庞大的内需市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船大抗风险,在美国加息周期的冲击下,不排除出现类似上世纪80、90年代债务危机「黑天鹅」,但是,对中国的影响将远弱于以往。
中国股市有望底部抬升,自上半年低点反弹出技术性牛市不难,但较难出现指数型趋势性大牛市
上半年,在地缘政治冲突、欧美高通胀、中国疫情等「黑天鹅」冲击下,中国股市经历了至暗时刻的考验,确认了市场底部。
港股市场,从2月初俄乌冲突紧张开始下跌,到三月中旬各种悲观预期叠加,出现了超预期的极端恐慌模式。随着压制因素的缓解,二季度,港股基本上确认了底部区域。
A股市场,上半年同样经历了显著的调整,并逐步企稳、确认市场底部。
下半年随着中国经济企稳,中国优先公司的盈利预期将改善,A股和港股的风险溢价将向下显著回落,特别是恒指有望出现较明显的戴维斯双击。
汽车:长期掘金高成长,聚焦新能源车+智能汽车;短期立足复苏看业绩弹性。
体育鞋服:弱复苏背景下,「稀缺性」高成长板块,龙头公司有望戴维斯双击。
互联网:短期互联网受益于消费复苏、政策边际改善,长期看好云计算及自动驾驶相关产业链。
物业管理:地产板块一旦稳住,则物管将重获阿尔法属性,看好经营独立性高、内生增长能力强、盈利质量佳的物管公司。
食品饮料:寻找消费复苏的力量,看好啤酒、享受品牌溢价的龙头、猪周期。
社服:看好率先复苏的细分领域餐饮龙头。
医药:把握医药产业升级下的新红利,看好创新药产业链和生命科学上游、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疫苗、医疗服务和药店。
快递:短期受益内需边际修复,中长期行业价格战缓解,降本空间仍大。
地产:「剩者为王」——寻找复苏的赢家,看好能够获取低成本资金和优质土储的国企地产股,审慎参与极少数优质的「幸存」的民企地产股。
券商:弱复苏、宽信用+资本市场改革利好政策频出,综合型券商率先受益。
银行:「类债券」资产的配置价值凸显,估值修复弹性聚焦业绩增速。
保险:资产负债端环比改善,财险景气度有望提升。
能源:从博弈周期波动,转向配置高分红、价值股龙头。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增速下行风险、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美联储政策收紧风险、大国博弈的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