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综合大行于小米(1810.HK)公布首季绩后最新目标价及观点
小米集团(01810.HK)今早股价弹高,盘中曾高见11.78元一度抽升6.3%。高盛表示小米首季业绩符合预期,指受到关键零部件短缺和物流中断等因素所影响,虽然面临某些海外市场的宏观逆风,可能会影响小米于今年下半年的复苏,但该行预计小米将能够通过利用其优化的智能手机产品组合,在2022年下半年及2023年实现智能手机出货量按年各增长12%及10%,料核心盈利可于今年第三季起回稳或呈增长,维持「买入」评级,但下调对其目标价由19.4元降至17.5元,反映手机付运、IoT及服务业务较低的增长预测。
小米昨(19日)收市后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由盈转亏,亏损近5.88亿元人民币,对比上年同期赚77.93亿人民币;每股亏损0.02元人民币。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首季经调整净利润达28.59亿元人民币,按年跌52.9%。
小米首季收入733.52亿人民币按年跌4.6%。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达457.62亿元,按年跌11.1%。零部件持续短缺、疫情反复及全球宏观因素,导致首季智能手机出货量减至3,850万部,按年跌22.1%,智能手机平均售价(ASP)增加14.1%至1,188.5元。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则增长6.8%至194.77亿元;互联网服务收入按年提升8.2%至71.12亿元。研发开支为35亿元,按年升16%。
【首季绩符预期 憧下半年改善】
里昂发表报告表示,受到地缘政治风险和内地部份地区因疫情「封城」措施负面影响,加上消费者信心疲软以及供应和物流挑战导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和海外物联网销售下滑。该行下调对米2022年至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21%及13%,调低对其目标价由23.5港元至20港元,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大华继显表示,受俄乌地缘政治风险和内地部份地区因疫情「封城」措施的负面影响,小米首季收入及调整后净利润均跌,于营运费用增加对销售带来负面影响下,将其目标价由17.3港元下调至16.3港元,维持其「买入」投资评级。
-----------------------------------
下表列出7间券商予其评级及目标价:
券商│投资评级│目标价(港元)
高盛│买入│19.4元->17.5元
里昂│买入│23.5元->20元
花旗│买入│19元->18元
大华继显│买入│17.3元->16.3元
野村│中性│16元
瑞银│中性│15元
摩根士丹利│增持│14元
券商│观点
高盛│首季业绩符预期,
里昂│消费信心疲软及供应和物流具挑战下,调低2022年至2023年盈利预测
花旗│仍看好小米增长前景
大华继显│受营运费用增加及销售疫弱影响,下调目标价至16.3元
野村│首季销售额及毛利略胜预期,关注营运支出上升及投资公允价值损失
瑞银│首季净利润符预期
摩根士丹利│季绩弱于预期,智能手机在国内外市场均表现疲软
关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