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中信证券: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地产领域的五大看点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证券研究,作者:陈聪 张全国 李宗儒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表态更为积极,预计因城施策,对自住需求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提升。相比过去六个月,我们认为未来六个月地产政策出台更为频密,力度更大,对需求层面宽松态度更为坚决。我们看好地产蓝筹的投资机会,兼顾效率和信用,推荐保利发展、招商蛇口、金地集团、万科企业、滨江集团、华发股份、绿城中国、美的置业、华润置地和龙湖集团。

以防风险视角看待地产业。

我们认为,不能抽离上下文语境理解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地产行业调控的政策要求。2019年底,政治局会议是站在保民生的角度谈论地产行业。2021年底,政治局会议是站在稳增长角度看地产业。到了2022年4月,政治局会议是站在防风险的视角评论地产行业。我们相信,房住不炒的总体目标从未变化,但不同时间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不同。2019年底主要是限制需求,2021年底是开始尝试托底需求,而2022年4月则是积极发力,释放需求,稳定预期。

因城施策——政策空间大,不等于力度大。

4月29日政治局会议继续强调因城施策。区域差异方面,虽然一线城市的政策发力空间大,限购、限贷、限价、限售调整余地大,但这些城市刺激需求的必要性远不如低线城市,刺激的可能副作用也偏大。我们相信,未来因城施策的重点在二线和二线以下城市,而一线城市也会出现按揭贷款利率下降,行业整体有均衡复苏的希望。

合理看待改善性需求。

本次政治局会议强调支持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我们认为,人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卖小买大,卖旧买新,只要用来自住,就是完全符合房住不炒要求的。房住不炒不等于一个家庭只能买一次房子。因此,我们认为在普宅标准认定,优惠首付比例适用标准(即首套房认定标准)方面,政策都有放宽的可能。

预售资金监管——协同配合,避免局部风险扩大为整体风险。

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到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这不仅意味着政策高度关注经营性现金回流问题,更说明监管层关注不同地方主体、监管主体之间协同问题,避免局部的防风险措施,变成在整体上扩大风险的举措。

以需求侧为主,供给侧为辅的调控思路。

我们注意到,本次政治局会议并没有提到太多供给侧措施(例如产业并购等)。我们相信,推动市场复苏,化解底层资产质量下行问题,才是应对宏观经济风险的主要有效措施。当前,基本面风险仍有待化解,局部疫情在四月依旧拖累市场表现,开发企业拿地投资热情进一步下行。

风险因素:

个别企业继续出险债务展期或违约的风险;局部疫情反复使得部分销售中心不能开放的风险。

政策从机遇期到高潮期,地产蓝筹仍在好的投资窗口。

局部疫情反复之下,二季度基本面没有反弹,我们认为,上半年房企各项指标都将显得十分疲弱。但决定地产股走势的,并非基本面,而是政策面。本次政治局会议表态更为积极,预计因城施策,对自住需求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提升。相比过去六个月,我们认为未来六个月地产政策出台更为频密,力度更大,对需求层面宽松态度更为坚决。我们看好地产蓝筹的投资机会,兼顾效率和信用,推荐保利发展、招商蛇口、金地集团、万科企业、滨江集团、华发股份、绿城中国、美的置业、华润置地和龙湖集团。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