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估值400亿,背靠浙商大佬,这家电池独角兽要上市!

最近,动力电池领域又出现了一匹黑马。

万向集团的电池业务平台——万向一二三的资本动作频频。

公开信息显示,万向钱潮(000559.SZ)发布公吿,拟以公司自有资金受让认购万向集团持有的万向一二三的人民币 32,000 万元注册资本的出资权(对应人民币 40 亿元)并履行实缴出资义务,其中32,000.00万元进入注册资本,368,000.00万元进入资本公积。

本次投资完成后,公司持有万向一二三 10.91%的股权,为第二大股东,而万向一二三第一大股东万向集团持股比例由80.26%降为69.35%。其他股东包括工银瑞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开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

与此同时,万向一二三也在近期进行了一轮战略融资,盈科资本等参与,公开消息显示,预计投后估值或将超400亿元。

而在万向一二三发起新动作之前,它就已经有想要冲击上市的心了,去年就与中金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

图片来源:官方公吿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逐步替代燃油车已是大势所趋,背后的市场空间只大不小,公开市场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473.19万辆,渗透率增至22.6%。

与此同时,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赛道融资事件数量共计239起,披露总额达3639亿元,同比增长181.66%,创下历史新高。

而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莫过于是锂电池,在政策和产业的积极助推下,这一赛道蓝海气质尽显,动力电池已成为资本赛场上兵家必争之地。

1

收购美国公司造电池

谈及万向一二三,不得不说从它的控股股东万向集团说起,毕竟这背后站着一位颇有分量的浙商传奇——鲁冠球。

鲁冠球是万向集团的创始人,1945年出生于杭州萧山,生长在农家的他,年少时候的理想是当工人,后来便做了打铁匠。1969年,他决心自己创业,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厂,慢慢地赚到了第一桶金。跟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鲁冠球发现了汽车市场的红利,开始转型,汽车零部件制造的生意做得大了起来,1994年,他创办的集团核心企业万向钱潮股份公司上市,2001年还收购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L,目前集团业务涵盖汽车零部件、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等多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万向集团就盯上了新能源,确立了“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整体发展战略,后来也成立了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为了加快布局,万向集团的收购动作频频,2013年收购了当时在美国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商A123公司,后者因电池召回而经营成难,随之申请了破产,也算是如今万向一二三的前身。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领域动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其主要产品包括低压电池、高压电池、储能电池等。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公司的客户覆盖包括法拉利、宝马、奥迪、奔驰、保时捷、沃尔沃、大众等。

图片来源:官网

2

积极扩产未盈利

显然,除去不少来蹭热度炒作的标的,如今进入新能源领域的玩家越来越有存在感了,他们都带着自己的玩法,试图在其中闯出一片天。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分别为:宁德时代、LG新能源、松下、比亚迪、SK On、三星SDI、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巢能源。

与此同时,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一季度装车总量为95.1GWh,其中,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全球装车量达到33.3GWh,同比增长137.7%,继续坐稳第一宝座。

头部企业的实力已经充分被认可,而在内卷的竞争下,新玩家想要分一块蛋糕,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方面,他们的成本压力不小。我们都知道,随着供需不平衡矛盾的激化,如今的锂电池价格涨得很疯狂,受产业周期、疫情、战争等因素影响,锂、镍、钴等大宗商品涨价幅度较大,随之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不断攀高。

而和不少动力电池企业一样,万向一二三也还没实现盈利,2019年年末到2021年11月30日,实现净利润-18.12亿元、-12.76亿元、-7.62亿元,不过亏损有所收窄。

为了不被高企的成本拖累 ,可以向下游整车传导,近来不少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但是关键还是要建立规模效应,提高产能来满足市场需求,进而优化成本,改善业绩,这也就是今年以来,入局者们纷纷迈开步子,一边抢夺上游的锂资源,一边选择扩产的原因。例如,宁德时代2025年规划产能有望超过670GWh;蜂巢能源和比亚迪预计2025年产能规划超600GWh。

公开数据显示,随着万向创新聚能城电池和储能项目的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后,万向一二三将具备年产80GWh的电池生产能力。

除此之外,近年来它也时不时在资本市场上低调出手,例如,根据2021年报,截至期末,万向一二三是天赐材料的第四大股东,持股1.71%;同时也是正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万润新能源的第五大股东。

不过,光是有着产能目标也不够,事实上,动力电池领域目前出现了结构性短缺,呈现的痛点主要是高端产能不足,这意味着,大家不是没有电池可买可用,而是有效产能跟不上,这也要求动力电池企业需要继续探索多元的技术路线,提高技术壁垒,提升续航和快充能力,以加强电池性能,进而跟上迭代更新的速度。

3

结语

汽车产业的转型是顺势而为的必然进程,如今动力电池已成为香饽饽,资本闻风而动,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来追寻这所谓的新信仰。

头部标的还在巩固优势,背后一群动力电池独角兽也在砸钱抢滩为数不多的市场份额,想要高调突围。人们对新能源的心确实是热忱的,但不管是什么赛道,取得良性稳定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的产业故事都需要通过实干而娓娓道来,而不是光用几句漂亮话来打发资本和市场。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