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公吿引发市场极大的关注!
4月7日晚,牧原股份发布公吿表示,公司董事长秦英林、高级管理人员徐绍涛两人卖出其所持有的部分或全部公司可转债,上述交易行为构成短线交易,产生的收益金额均上缴公司。
8日一早,牧原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秦英林就收到了深交所发布的监管函。秦英林作为牧原股份持股5%以上的股东、董事长兼总经理,于2021年8月25日买入牧原转债3785.57万张,成交均价100元/张,成交金额37.86亿元;并于2022年2月17日卖出牧原转债579.44万张,成交均价115元/张,成交金额6.66亿元。该交易构成《证券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短线交易。
截至午间收盘,牧原股份报53.83元/股,跌0.52%,总市值2864.87亿元。

牧原股份表示,秦英林于2021年8月25日以100元/张,买入牧原转债3785.57万张,后于2022年2月17日以115元/张卖出579.44万张,此次短线交易产生收益金额达8688.81万元。徐绍涛于2021年8月25日以100元/张买入牧原转债1798张,后于2022年2月15日以138.6元/张卖出1798张,此次短线交易产生收益金额达6.92万元。

而对于构成短线交易背后的原因,牧原股份称是秦英林、徐绍涛不具有短线交易的主观故意,不存在利用短线交易谋求利益的目的。同时两人也对这次行为导致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对广大投资者致以诚恳的道歉,后续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随着猪肉价格的持续走低,牧原股份的业绩开始下滑。
4月6日晚间,牧原股份发布了2022年3月份生猪销售简报。其中,牧原股份销售生猪598.6万头(其中仔猪销售52.7万头),同比增长111.3%。销售均价11.67元/公斤,同比下降49.72%。2022年1-3月份,该公司共销售生猪1381.7万头。
根据公开信息指出,1-2月份生猪的完全成本在16元/公斤,如果出栏体重按照120公斤计算,1-2月份亏损34亿元,去掉仔猪影响,亏损不低于32亿元。
再考虑到3月份的饲料成本明显高于1-2月份,所以3月份的完全成本低于16元/公斤的概率不大。如果按照出栏体重120公斤、完全成本16元/公斤计算,牧原股份3月份亏损31.1亿元,去掉仔猪影响,亏损不低于30亿元。
从以上数据分析,牧原股份第一季度亏损或在60亿元以上,与2021年预计65亿元-80亿元净利润相比,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2021年12月2日,上交所披露截至2021年11月30日商票持续逾期名单里,其中含“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字样的企业达30余家,分布于全国各地,如山东邹平牧原农牧有限公司、辽宁阜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等。根据统计,牧原股份旗下31家公司累计逾期发生额约为2125.73万元,逾期余额为1666.88万元。
对此,牧原股份做出官方回应,经公司核查,由于公司未及时收到部分持票人的有效提示付款申请,或持票人选择的清算方式不符合银行要求等原因,导致公司无法按时兑付商票。
12月6日晚间,牧原股份还发布公吿称,截至11月30日,23家子公司已完成全部逾期商票的兑付,尚有9家子公司存在逾期未支付商业承兑汇票合计1707.27万元;截至12月6日,公司9家子公司尚存逾期未支付商业承兑汇票合计755.98万元。此外,牧原股份在当晚连发了32份公吿。12月7日晚间,牧原股份再发公吿称,截至目前,前述9家子公司的755.98万元商业承兑汇票已全部兑付完毕。
除了牧原股份以外,今年另有两家公司公吿过相关人员短线交易可转债。
3月23日卡倍亿公吿,董事蒋振华于2022年3月22日卖出持有的公司可转债“卡倍转债”100张,该交易构成短线交易行为。蒋振华该次短线交易行为产生的收益为6987.45元,其已将获利金额全数上交公司。
根据《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适用短线交易相关规定的通知》的规定,可转债属于《证券法》规定的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无论是否进入转股期,均适用短线交易的相关规定。蒋振华于2022年1月5日通过原股东优先配售方式买入公司可转债3221张,蒋振华将其所持公司可转债在6个月内卖出的行为构成短线交易。截止目前,蒋振华未发生任何其他违规行为。
1月5日,杭叉集团公吿,公司总设计师金志号先生于2022年1月4日交易杭叉转债时,因操作失误导致卖出过程中将卖出操作成买入,误买入杭叉转债160张,构成短线交易。
金志号先生误操作买入杭叉转债数量为160张,按照“最高卖价减去最低买价”的方法计算,交易过程中2022年1月4日最低买入价格120.62元/张,同日最高卖出价格120.79元/张,即短线交易收益为27.20元,即(120.79元/张-120.62元/张)*160张。上述所得收益作为本次短线交易的获利金额,金志号先生将全数上交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