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国君策略:投资机会在低风险特征的股票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君策略陈显顺,作者:方奕 苏徽

本报吿导读

基于“投资机会在低风险特征股票”的策略研判,结合宏观及行业观点,构建4月金股组合。

摘要

大势研判:保持“空杯”心态,3100-3400横盘震荡。盈利预期下降+贴现率预期上行,市场未到趋势反转的时机,上证指数维持3100-3400横盘震荡。在需求侧政策和信用宽松的效果清晰之前,保持“空杯”心态。1)分子端:二季度盈利负增压力进一步提升,盈利见底的时间与节奏能见度下降。2)无风险利率:实物资产通胀叠加经济需求通缩,企业与居民部门实际无风险利率提升。3)投资者风险评价上升,风险偏好快速下降。

投资风格:机会在低风险特征的股票。1)风险偏好下降,投资思路要转换:从追逐风险到厌恶风险,投资的机会不在高风险特征的板块,而在低风险特征的板块。2)风险偏好下降,投资风格要切换:不再是用望远镜看公司,而是要用显微镜看公司。选股的关键在盈利的确定性高,估值相对合理的板块,价值股优于成长股,红利&高股息策略/低估值占优,但是低风险特征与盈利确定性的范围可以更广。

行业配置:稳增长、上游通胀和消费板块三条主线。年初以来市场估值下杀,投资上重点应该聚焦于低风险特征股票,关注低估值与EPS改善的交集,看好稳增长、上游通胀和消费板块。重点推荐方向:1)稳增长条线,看好to G端或公共投资方向:光伏、风电、电力运营、电网、建筑等;2)上游通胀条线,看好:煤炭、化工资源品;3)消费条线,看好盈利反转和稳定性品种:生猪、白酒等。

主题投资:顺通胀/数据中心/户用光伏/新材料/汽车智能化。推荐:1)顺通胀:煤炭、化工资源品等;2)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建设端,以及服务器、交换机和光模块等IT设备;3)户用光伏:硅料、组件、金刚线、IGBT等;4)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军工新材料;5)汽车智能化:感知端硬件和线控制动系统。

国君策略2022年4月金股组合:

1、建材:东方雨虹;2、煤炭:中国神华;3、建筑:中国电建;4、钢铁:方大特钢;5、农业:牧原股份;6、电新:通威股份/美畅股份;7、机械:五洲新春;8、军工:中航光电;9、金融:宁波银行。

观点汇总

2.1 策略观点:投资机会在低风险特征的股票

研究员:方奕、陈熙淼、黄维驰、苏徽、夏仕霖

一、大势研判:保持“空杯”心态,3100-3400横盘震荡

盈利预期下降+贴现率预期上行,市场未到趋势反转的时机,上证指数维持3100-3400横盘震荡。在需求侧政策和信用宽松的效果清晰之前,保持“空杯”心态。1)分子端:二季度盈利负增压力进一步提升,盈利见底的时间与节奏能见度下降。2)无风险利率:实物资产通胀叠加经济需求通缩,企业与居民部门实际无风险利率提升。3)投资者风险评价上升,风险偏好快速下降。

二、投资风格:机会在低风险特征的股票

1)风险偏好下降,投资思路要转换:从追逐风险到厌恶风险,投资的机会不在高风险特征的板块,而在低风险特征的板块。2)风险偏好下降,投资风格要切换:不再是用望远镜看公司,而是要用显微镜看公司。选股的关键在盈利的确定性高,估值相对合理的板块,价值股优于成长股,红利&高股息策略/低估值占优,但是低风险特征与盈利确定性的范围可以更广。

三、行业配置:稳增长、上游通胀和消费板块三条主线

年初以来市场估值下杀,投资上重点应该聚焦于低风险特征股票,关注低估值与EPS改善的交集,看好稳增长、上游通胀和消费板块。重点推荐方向:1)稳增长条线,看好to G端或公共投资方向:光伏、风电、电力运营、电网、建筑等;2)上游通胀条线,看好:煤炭、化工资源品;3)消费条线,看好盈利反转和稳定性品种:生猪、白酒等。

四、主题投资:顺通胀/数据中心/户用光伏/新材料/汽车智能化

推荐:1)顺通胀:煤炭、化工资源品等;2)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建设端,以及服务器、交换机和光模块等IT设备;3)户用光伏:硅料、组件、金刚线、IGBT等;4)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军工新材料;5)汽车智能化:感知端硬件和线控制动系统。

2.2 宏观观点:经济底仍远,政策步伐亟需加大

研究员:董琦、张陈

3月制造业PMI较2月下降0.7个百分点到49.5%,其中生产、需求下降,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明显上升。从季节性角度来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均弱于季节性均值:

1)供给、需求均落入荣枯线下,并弱于季节性。指数表现不强,疫情对供需两方均造成负面冲击,需求端冲击更大。内需部分,疫情更多是加剧了下行压力,地产深度下行、基建还未充分发力,即使没有疫情,需求端也未明确企稳。外需目前新订单下行,但价格仍有支撑,出口链条(纺织服装、化纤橡胶等)也表现相对较好。

2)价格明显上升。3月价格有所提升,原材料价格涨幅强于出厂价格涨幅,受地缘政治带动,大宗商品高位进一步提升,后续警惕外部供给制约的进一步加强。

3)原材料库存指数47.3%,较2月下降0.8个点。产成品库存指数48.9%,上升1.6个点,采购量下降2.2个点至48.7%。分行业来看,纺织服装、化学制品、通用设备、化纤产成品库存下降明显。需求走弱情况下,去库幅度小幅收窄。

4)细分行业中,出口相关和高技术表现相对较好。3月绝对值最高的3个行业为化纤、计算机、电气机械,环比改善最好的3个行业为非金属矿、电气机械、计算机设备。

3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4%,较2月下降3.2个百分点,服务业下降、建筑业上升,服务业是主要拖累。服务业下行并弱于季节性,目前主要反映疫情扰动。建筑业小幅提升,但弱于季节性,主要受基建发力带动,地产投资则偏弱。

从PMI的角度看,疫情影响已有显现,但22年Q1GDP读数可能仍然在5%以上。合并1-3月数据来看,22年Q1的PMI为49.9与21年Q4一样,我们对2010年以来PMI当季均值位于49.8到50.2时GDP增速的变动进行回顾,结果显示GDP增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22年Q1GDP增速可能仍然在5%以上。

分行业来看,出口和高技术链条仍较稳健。我们同样合并1-3月分行业PMI,并与季节性进行比较,大多数制造业行业均弱于季节性,其中表现相对较好的,一方面是受出口提振的纺织服装、化纤橡胶,另一方面是高技术相关的如专用设备、通用设备。

经济底仍远,关注稳增长两波走的节奏。统计数据存在诸多扰动,从路径演化来看,本轮地产下行压力丝毫不逊于以往,除了基建自上而下定调较高外,货币以及地产本身的定调和操作还没有明显上量。疫情冲击越明显,投资端政策预期越需要上修,关注二季度第二波稳增长发力的落地形式(先地产后消费的困境反转)。

2.3.行业及公司观点:

2.3.1.建材:二季度中游行业或将逐步胜出

建材整体作为中游行业,距离行情启动仅一步之遥,并且启动大概率以消费建材为龙头,但是当前的情况是:疫情进一步打断了需求恢复的节奏,实质已经发生的二手房成交回暖及土拍回暖均被疫情所打断,但也使得接下来稳增长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在当下的跨行业选择中,依然是上游资源品及抗通胀大宗品占优(煤炭、油气、有色贵金属、粮食等),纯博弈地产股本身依然弹性领先;我们判断2季度中游行业机会将会逐步出现。中游开始跑赢的三个条件:

1、首先是对上游资源品价格预期的稳定,我们认为当下这个预期将走向平稳;1季度上游资源品明显是两市最强板块,例如煤炭、石油,我们理解是市场交易了通胀及战争的因素,而美国加息或预示着发达经济体进入实质的衰退,上游资源品的价格冲击更多是对交易者心里层面的冲击,对国内中游生产成本实际冲击最大时候实际上是去年3季度能耗双控拉闸限电之时;

2、其次是对地产链风险的判断出现清晰的轮廓,风险来自于未知,一旦风险的边界可看清则风险解除,从金融委重要的会议表述可以看出,神仙打架的时刻已经过去(知行合一了),房企纾困作为了政策目标本身,政策和市场思考的方向终于完全开始重合,地产链主要是消费建材的Q2-Q3将拉开基本面兑现的巨大差异,但作为底的风险已经可以看清;

3、最后是需求端的验证,稳增长大概率以中央政府加杠杆作为重要驱动压力,历史上看,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稳增,其见效的时滞会较明显,但从历史看我们认为不会缺席,从1季度逐月建材、轻工、建筑企业发货、订单看,需求的启动虽落后于往年农历同期但环比的同比增速数据是明显在改善,但待疫情得到控制后,预计市场需求将会集中释放。

2022年B端消费建材行业的机会核心在龙头1龙2公司而非所谓弹性小票, 短期地产风险的改善下我们依然不看好信用减值过大的公司,因为我们对杠杆重回高增长赛道的预期较低,从减值风险将变成失速风险。消费建材选股需要注意的是:惩治高杠杆,成长性分化的开始,机会在细分赛道龙头。

2.3.1.1.东方雨虹(002271):行业底部的领先身位更重要

研究员:鲍雁辛、黄涛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实现收入226.82亿,同比增长51.44%,归母净利润26.78亿,同比增长25.70%,符合市场预期。我们维持2021-2023年EPS预测1.72、2.14、2.68元预测,维持目标价75.25元。

收入继续保持36%的高增长,背后是一体化公司打开增长加速起点。我们认为在7-8月份洪水大雨且同比基数压力增加、疫情反复、地产调控收紧压力增大及能耗双控带来的限电限产背景下,雨虹依然保持了36%以上的逆市收入增长,作为消费建材板块体量最大公司,雨虹的营收增速或远快于诸多规模远小的企业,这个我们认为是最值得关注的行业变化,因为这是事实意味着行业或正在进行着洗牌。

提价开始Q4毛利率有望环比提升。Q3单季度毛利率32.38%,同比下降7.75%。而考虑到主要成本沥青Q4将进入淡季且部分成本已经锁定价格,同时公司9月底全面提价10%,预计全年毛利率底点已现,预计Q4毛利率有望环比提升。

Q3扣非净利润主要受毛利率及股权激励费用及应收计提冲回影响。公司Q3单季度扣非后净利润为10.21亿,同比增长2.56%,我们认为扣非增速不显,主要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毛利率下行、股权激励费用计提影响及同期基数有部分应收坏账计提冲回影响。我们认为随着四季度提价的全面推行,Q4毛利率或环比抬升,全面回款的节奏下前三季度计提应收减值也有望冲回,Q4业绩有望抬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原材料成本上涨。

2.3.2.煤炭:神华100%分红,煤炭板块价值显现

中国神华连续两年全分红,再度强化板块现金价值。1)行业龙头中国神华3月26日发布2021年报,全年实现归母利润502.7亿元,拟现金分红504.7亿元,分红率100.4%,连续两年全分红(2020年分红A股口径92%/H股口径100%),彰显高分红意愿和决心,静态股息率高达9.3%。2)从行业角度看,“双碳”战略下行业资本开支将持续下降,市场格局持续向好,“资本支出-现金流-财务-利润-分红”将出现可持续优化,近两年已经持续看到多家上市公司分红率提升,叠加长协基准价格提升,企业分红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且高分红、高股息也将更加稳定。3)根据我们测算,煤炭板块2022年一季度归母利润同比增长约80%、年化市盈率约为6PE、2022年股息率10%,现金价值在全市场行业中具备强吸引力。

需求无忧,煤炭长牛。1)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我们认为政策底已现,后续“稳增长”仍将进一步推进,对于能源,尤其是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需求将有非常强力的支撑,煤炭支柱地位强化。2)俄乌冲突推动欧盟电源结构调整,天然气价格上涨和供给不足,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性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高于减排,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表示或将重启煤电,替代效应将进一步提升全球煤炭需求。由于全球煤炭资本开支长期低位,化石能源全球供给曲线陡峭,预计全球煤价仍将上涨且维持强势。

提价窗口将至,焦煤高景气将持续显现。“稳增长”力度加大,超前开展基建投资,房地产政策底出现,基建发力叠加传统旺季来临,二季度需求将迎来快速提升,钢铁行业碳达峰时间由2025年调整至2030年,支撑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的焦煤需求。保供煤炭新增产量以动力煤为主,对焦煤的供给贡献有限,进口煤仍难有起色,当前正是二季度焦煤长协调价的窗口,当前主要焦煤公司长协价明显低于市场价,供需紧张下存在提升空间,带动盈利环比持续上行、同比大幅增长。

2.3.2.1. 中国神华(601088):分红大超预期,价值投资典范

研究员:翟堃、薛阳、邓铖琦

维持盈利预测和目标价,增持评级。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3352.2亿(+43.7%),归母净利为502.7亿(+28.3%),分配每股现金红利2.54元,分红率达100.4%超预期。维持公司2022、2023年3.29、3.43元EPS,预测2024年EPS为3.45,维持37.66元目标价和增持评级。

煤炭受益高景气,贡献2021年主要增量。公司2021年商品煤产量3.07亿吨(+5.3%),自产煤销量3.13亿吨(+5.6%);公司年度长协均价456元/吨(+20.0%或+76元),成本端受人工成本(37元/吨,+31.7%)及安全费用计提增加其它成本提升(61元/吨,+32.4%),自产煤成本156元/吨(+20.9%);合并抵消前,煤炭业务营收2926.6亿(+54.0%),经营收益573.8亿(+73.6%),贡献主要业绩增量,其中子公司神东煤炭(持股100%)归母净利200.0亿(+89.7%)。电力业务受煤价上涨,合并抵消前经营收益30.1亿(-62.3%),且公司参股北京国电净利润-40.1亿,导致公司投资净收益为-8.9亿。

费用管控优秀,货币资金充裕,连续两年高分红。公司2021年销售、管理、费用率为0.17%、2.72%,分别同比下降0.07、1.12PCT,突出公司精细的管理能力。此外,2021年经营净金现金流945.8亿(+16.3%),2021年末货币资金达1629亿较2020年提升354亿,财务费用下降至0.9亿(-92.6%)。且在2020年92%的分红率下,2021年分红率继续提升至100%回馈股东。

长协煤价&电价提升,步入高盈利新时代。动力煤长协基准提升至675元/吨(原535元/吨),电价上浮空间提升至20%(2021年电价+4.2%),结合2021年火电项目投产5620MW(+17%),公司远期盈利中枢将大幅提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煤价超预期下跌。

2.3.3.建筑:覆盘五次稳增长,央企业绩将加速,估值历史底部

覆盘一带一路/PPP/碳达峰等行情,基建央企估值弹性极大远高于目前。(1)2014-15年宽松周期叠加一带一路海外需求拉动,建筑指数涨290%创历史新高,中国中铁涨936%(最高46倍/目前4倍)/中国电建涨684%(PE最高39倍/目前11倍)。(2)2016-17年,PPP政策业务增量,建筑指数涨66%,中国建筑涨128%(PE最高11倍/目前3.7倍)/中国化学涨82%(PE最高24倍/目前10倍)。(3)2021H1碳达峰新基建打造第二成长曲线,中国电建涨169%(PE最高17倍)/中国化学涨153%(PE最高22倍)。

覆盘稳增长周期基建投资上行,央企竞争优势强业绩改善明显获超额收益。(1)2008-09年,GDP增速由15%降至6.5%,连续5次降息3次降准,四万亿提振国内需求,基建投资由20%提升至51%,建筑央企新签订单高增,净利润实现三位数高增速。(2)2012-23年,GDP由10%降至7.5%,信用货币由紧转松,2次降息3次降准,基建投资由-2%反弹至24%,建筑央企净利润由-8%提升至2012Q3的20%。(3)前两月基建投资同增8.1%、比2021年加快7.7个百分点跳升,预示着央企业绩超预期上行。

经济复苏尚不稳固稳增长将继续加码,基建投资二三季度加速上行,拉动央企业绩超预期。(1)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2)1-2月投资新开工项目个数同增1.1倍,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2.8%(高于目前8%的基建投资增速),1-2月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3.9%、自筹资金增长13.2%。(3)进入施工旺季基建投资提速修复业绩,龙头公司竞争优势强市场份额提升获取超越行业增速。(4)央企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在稳增长基础上获取超额收益。

建筑央企估值/配置进入底部区间。(1) 第四季度基金配置建筑0.5%(标配1.8%)倒数第四,历史25%左右分位。(2)建筑央企估值进入历史底部区间,中国电建2022PE 11倍(过去最高PE平均18倍/15年最高48倍),PB1.1倍。中国中铁2022PE 4倍十年低位(过去最高PE平均14倍/15年最高40倍),PB0.6倍。中国交建2022PE 7倍(过去最高PE平均14倍/2015年最高20倍),PB0.66倍。中国铁建2022PE 4倍(过去最高PE平均20倍/2015年最高24倍),铁建PB0.51倍。中国建筑2022PE3.7倍五年低位(过去最高PE平均11倍/2015年最高10倍)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超预期紧缩、疫情反复、业绩增速不及预期

2.3.3.1. 中国电建(601669):Q4新签高增52%(水利电力增速255%)超预期

研究员:韩其成、满静雅

Q4新签同增52%超预期,其中水利电力新签增速255%占比40%。1)2021年新签7803亿(+16%),较19年增长52%。Q4单季新签2597亿(+52%),较19年增长106%。2)其中,国内外水利电力新签3104亿(+47%)占比40%,Q4单季新签1032亿元(+255%)。3)21年境内新签6160亿元(+31%)占比79%,境外新签1642亿元(-19%)占比21%。4)维持预测2021-23年EPS为0.6/0.68/0.78元增速15/14/14%;维持目标价14.39元,对应2021年24倍PE,维持增持。

2021年每月披露新签/中标重点订单合计234个金额3699亿元,其中能源电力1764亿元占比48%,基建931亿元占比25%(其中交通占比17%,公共基础设施等占比8%),房建818亿元占比22%(其中厂房等工业占比15%,民用占比6%,商业占比2%)。能源电力细分看,风电422亿元(占比11%),水利382亿元(占比10%),水电317亿元(占比9%),光伏151亿元(占比4%),抽水蓄能117(占比3%),氢能97亿元(占比3%)。

抽水蓄能/风电/光伏/氢能等项目丰富。1)储能:吉林省敦化大沟河抽水蓄能电站45亿、山东省潍坊抽水蓄能电站13亿、河北易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20亿、河北省张家口基于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综合能源应用示范工程23亿、河北省张北巨人能源有限公司基于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综合能源应用示范项目EPC17亿。2)风光:伊拉克 1GW 光伏电站项目47亿、山西旺达新能源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15亿、辽宁省华能大连市庄河海上风电场60亿。3)氢能:巴基斯坦400MW 绿氢项目。

产业链上游成本下降利好下游装机,电建助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最受益。1)下属规划设计总院受国家部委委托承担水电水利/风电/光伏等提供规划设计/审查等职责。2)具投资/设计/施工/运营/装备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水电(抽水蓄能)国内规划设计80%/施工65%、全球50%,国内风电设计65%/海上风电70%,全球最大风电辅机制造商,国内光伏(BIPV)设计65%、EPC全球第一。3)清洁能源占81%,风光水装机16GW,十四五新增30GW-48.5GW(光伏9GW左右/风电2GW左右)。电力运营净利占20%。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紧缩、疫情反复等。

2.3.4.钢铁:供需赛跑,把握节奏和确定性

短期需求不必悲观,全年需求韧性较强。在“稳增长”政策及行业淡旺季切换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对需求不必过于悲观。从全年需求复苏节奏来看,我们认为3-4月为淡旺季切换阶段,叠加基建项目陆续开工,需求将呈现脉冲式上行;5-8月为行业传统淡季,我们预期届时钢材需求将环比小幅回落;而到9月份,是钢铁行业比较大的机会,整个地产基本面可能见底,将迎来新一轮复苏周期。

短期产量边际回升,中长期产能扩张周期结束。短期来看,基于“稳增长”及3.15限产放开,钢材供给将短期边际回升。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碳达峰时间点推迟仅影响短期情绪,行业严禁新增产能的要求并未改变,未来钢铁产量上升的空间较小,我们预期短期钢铁供给端向上的弹性不大。

需求将跑赢供给,库存进入下降通道。假设供给端短期向上的弹性为5%,而需求端考虑到基建拉动叠加淡旺季切换,我们预期将至少有5-10%的增幅,我们认为短期钢材需求将大概率好于供给,库存将进入下降通道。价格有望震荡上行,企业利润不必过于悲观。

风险提示:限产政策超预期放松,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

2.3.4.1.方大特钢(600507):稳健高分红,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研究员:李鹏飞、魏雨迪、王宏玉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21年实现营业收入216.79亿元,同比增30.59%;归母净利27.32亿元,同比增27.65%,公司业绩符合预期。我们预测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分别为28.74、28.95、29.29亿元,分别同比增5%、1%、1%;维持公司2022-2023年EPS预测为1.33、1.34元,新增2024年EPS预测为1.36元,维持公司目标价11.42元,维持“增持”评级。

深入对标挖潜,持续降本增效。公司通过纵向、横向对标,强化自身成本效益过程管控,坚持做好降本增效。2021年公司吨钢期间费用(不含研发费用)为123元/吨,同比降5.88%,创近5年最低水平。其中吨钢销售费用为11.31元/吨,同比降58.75%;吨钢财务费用为-38.96元/吨,同比降16.81%,同创近5年最低水平,公司精细化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继续实施弹扁战略,提升品牌质量,研发的国内最高强度EF1900YT弹扁,已通过道路验证并实现批量供货,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1年公司钢铁业销量442.08万吨,同比降0.33%;吨钢毛利980元/吨,同比升15%,吨钢净利618元/吨,同比升28%,公司在产量同比略降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业绩增长,体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

公司低估值、高分红,是极具性价比的长材龙头。在“稳增长”政策及行业淡旺季切换的背景下,建筑钢需求将超预期增长,板块有望迎修复行情。公司21年分红率为87.6%,对应股息率12.9%,公司兼顾高分红、优管理、低成本,但估值偏低,我们认为公司是极具性价比的长材龙头标的。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不可预测的安全事故。

2.3.5.农业:大象也起舞,持续推荐生猪养殖板块

养殖:大象也起舞

上周猪价出栏均重均小幅下降;根据涌益咨询数据,上周生猪价格为11.73元/kg(上上周11.78元/kg);出栏均重小幅上升,上周生猪出栏均重在117.34公斤(上上周117.58公斤),大体重猪出栏占比约为5.47%(上上周为5.84%),同时自繁自养养殖利润进一步亏损为-422.42元/头(上上周为-409.18元/头)。

轮动效应、基本面确定性加速提升,大象也起舞。我们认为,在即将到来的二季度,生猪养殖大市值品种的表现将比一季度更加抢眼,主要有两方面因素:1)轮动效应,前一阶段小市值品种基于显著的估值、仓位、市值优势,表现抢眼,进入到二季度后,随着大市值品种估值、仓位劣势逐步消失甚至成为优势,表现预计会显著强于一季度,轮动表现可期;2)确定性加速,大市值品种对于确定性要求更高,而我们认为二季度确定性会加速,一方面是量变到质变,产能去化幅度有望突破阈值;另一方面,6月前后有望见到拐点,两方面助力,确定性会明显增强,大市值品种的认同度也会进一步加速。

2.3.5.1. 牧原股份(002714):成本逐级下行,成长优势尽显

研究员:钟凯锋、李晓渊

公司公布11月份生猪销售简报,11月销售生猪387.4万头,销售均价15.96元/公斤,环比上升34.34%,实现销售收入67.67亿元,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生猪30.48万头。

评论:

维持“增持”。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年EPS为1.92元、2.64元、6.58元,维持92.49元目标价,维持“增持”评级。

低成本优势持续发力,11月实现盈利。由于月度之间调节,11月份公司销售生猪387.4万头,出栏量同比上升86.61%,环比下降35.73%;销售均价15.96元/公斤,环比上升34.34%,现阶段公司月均出栏量保持在 450 万头水平,2021年公司出栏有望超过4000万头。2021 年底预计建成生猪养殖产能将超过 7,000 万头,目前公司生猪存栏 量在 3,600 万头左右,后续公司成长性依旧显著。成本方面,公司完全成本已下降至14.7元/公斤,远低于行业内其他公司,2021年底月度预计可达到14.5元/kg以下水平。现阶段,优化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带来的养殖成绩提升依然是下阶段成本下降的主要来源。公司将通过提升人员整体能力、推广优秀场段经验、重点攻关落后场区、子公司等措施,降低公司内部养殖成绩离散度,实现整体养殖成本的下降。总体来看,未来公司出栏量有望进一步提升,成本有望进一步下滑。

周期反转预期强化,继续推荐公司α机会。猪周期反转预期将于近期再次升温,原因在于新一轮猪价下行或将开启,加速去产能趋势将再度显现。11月全国猪价高位,市场担心产能回升,但根据涌益咨询数据,猪价高并未改变产能继续下降的趋势。而接下来新一轮猪价下跌即将开启,产能去化有望重新摁下加速键。牧原股份作为排头兵之一,在这一次工业化浪潮当中勇立潮头,不断深化生猪养殖供给侧改革,尤其是提高未来生产效率,把控产能扩张节奏,享受周期上行。并且公司注重高质量发展,显、隐性竞争优势互为表里,利用种群优化持续增强低成本扩张能力,与此同时优化组织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2022年仍然有望出栏超过5500万头,出栏增速仍维持高位,周期底部持续过程中弹性十足。

风险提示:公司对疫情不可控造成出栏量大幅下滑。

2.3.6.电新:2月销量符合预期,同比高增态势延续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随着春节效应、年初涨价和补贴退坡的影响逐渐减退,新能源车销量有望回暖,电动车版块迎来长期布局机会。

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继续攀升,春节因素影响持续。2022年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5.4万/32.1万辆,环比下降19.0%/23.4%。渗透率方面,2月单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达到19.2%/21.6%,相较2022年2月的17.0%/19.2%继续提升。海外方面,欧洲2月新能源销量同比高增,德国单月新能源销量49889辆领衔欧洲,挪威渗透率达86%排名第一。2月美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69823辆,渗透率为6.4%,渗透率相较1月提升0.3个百分点。

动力电池装机同比高增,铁锂装机份额继续扩大。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13.7GWh,环比下降15.5%,同比增长145.1%;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7.8GWh,环比下降12.3%,同比增长247.3%,装机量占比56.9%。国内企业装机量方面,2月宁德时代装机量达到6.57GWh,单月市占率达到48.02%,比亚迪、中创新航装机量分别为2.90、1.15GWh,占比21.24%、8.44%,列二、三名。

2022年销量有望突破550万辆。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和资源价格上涨等成本压力对新能源市场影响仍相对可控,在终端新能源需求持续高增的背景下,随着供给端汽车芯片供应的逐步缓解,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重磅车型的陆续推出,以及智能化背景下新能源驾驶体验感的进一步提升,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有望达到550万辆,继续保持50%以上增长。

风险提示:补贴退坡影响销量,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2.3.6.1. 通威股份(600438):业绩符合预期,多晶硅持续紧俏

研究员:庞钧文、周淼顺、石岩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公布2021年业绩快报,业绩高增符合预期,下调2021EPS至1.82(-0.13)元,上调2022-2023年EPS至4.03(+1.44)、4.45(+1.59)元,上调原因为,公司持续受益多晶硅持续高景气,公司量利齐升助力业绩高增。维持目标价64.75元。

多晶硅持续高景气,贡献丰厚利润。公司全年实现硅料销量10.77万吨,预计Q4实现出货3.2万吨。Q4含税均价预计为24万元/吨,单吨盈利预计在10万元左右。公司乐山二期5万吨、保山一期5万吨已分别于2021年底投产,包头二期5万吨预计2022年年中投产,并规划乐山20万吨多晶硅项目。预计至2021/2022年底,公司多晶硅产能将分别达到18/33万吨,两期项目全部投产后总产能将达到43万吨。预计公司2022年有望实现出货20万吨,权益出货约16万吨。展望2022年,硅料环节仍将为主产业链最为紧缺环节,Q1含税均价预计将维持在23万元/吨,全年价格中枢预计在18万元/吨。

电池业务环比改善,关注新型电池技术发展。预计公司全年实现电池片出货约30GW,Q4单瓦盈利环比略有改善。预计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将形成电池片产能56.6GW = 35GW+天合合作15GW+金堂一期的产线5.6Gw+1Gw异质结,继续巩固电池片龙头地位。展望2022年,电池片环节有望迎来盈利改善,单瓦盈利得到修复,并持续关注新型电池技术进展情况。

催化剂。硅料价格维持高位、非硅成本继续下降、新产能持续建设。

风险提示:疫情、汇率、贸易等影响海外光伏需求。

2.3.6.2. 美畅股份(300861):单机十二线技术突破,金刚线绝对王者

研究员:庞钧文、周淼顺、石岩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公吿高效金刚石线生产线效能提升改造,成功实施“单机十二线”技术升级。考虑2021年行业供应链博弈因素,下调2021年EPS预测至2.01(-0.29)元,维持2022-2023年EPS预测3.02、3.78元。维持目标价105.70元。

单机十二线技术突破,效率成本再迎优化。公司公吿,已成功实施“单机十二线”技术升级,生产效率较原“单机九线”提升 33%。公司计划对现有578 条生产线实施“单机十二线”技改,预计2022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对应提升年产能超2,300万公里以上。公吿测算,对现有每台九线机进行效能提升预计需要投入的技改资金约为原九线机购建成本的15%,而生产效率较原九线机提升33%,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高效金刚石线生产能力,并持续发挥规模优势,不断强化产品竞争力。

硅料产出增长需求旺盛,金刚线龙头迎来业绩加速期。我们认为,当前一季度光伏需求处于淡季不淡,行业基本面强劲。展望未来,随着硅料产能的投产,光伏将进入逐季度增长的加速期,金刚线环节将持续受益硅料放量带来需求增长。公司在金刚线领域已实现绝对领先,通过自制设备、供应链整合、核心工艺配方、超高良率、单耗节省等手段,多维度打造竞争优势。此次“单机十二线”技术升级,将进一步实现技术领先与成本优化,龙头地位持续强化。

催化剂。金刚线价格持续维持、金刚线成本持续降低。

风险提示:贸易保护影响光伏需求、一机九线新技术发生质量问题的风险。

2.3.7.机械:新能源设备高景气,国产替代正当时

新能源设备维持高景气度

光伏设备:光伏行业作为一门面向B端的生意,核心是降本增效。2022年会是各个技术路径并行一年,预计TOPCon、HJT、IBC扩产分别为50、20、10GW。长期看好HJT技术路径,TOPCon、HJT总规划产能分别为68、142GW。推荐组件设备龙头奥特维、激光设备龙头帝尔激光、HJT整线龙头迈为股份等。

锂电设备: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不断创单月新高,储能需求释放有望进一步加速锂电池产能扩产。2022-2024年全国锂电池新建产能预计为439、880、1008GW。推荐先导智能、利元亨、杭可科技、先惠技术、海目星等。

风电设备:风电进入平价时代,预计未来装机量有望快速提升。在风机大型化趋势下,建议关注壁垒较高、价值量提升的赛道如海缆、轴承、塔筒、法兰等赛道。推荐五洲新春、新强联、华伍股份、恒润股份等。

国产替代正在进行中

刀具:国产刀具性能已接近日韩企业,差距仅在一致性方面,价格低于行业40%-50%,国产替代趋势明显。推荐华锐精密、欧科亿、新锐股份等。

轴承:国内轴承行业市场规模约2000亿,汽车轴承和风电轴承正在进行国产替代。推荐五洲新春、新强联、金沃股份、力星股份等。

景气度有望提升赛道

自动化:国内通用设备的周期约为3.5-4年,预计22年下半年有望触底回升。推荐国茂股份、绿的谐波等。

工程机械:22年挖机销量预计同比下滑20%左右,稳增长政策+低基数下,下半年有望降幅收窄。推荐阿法尔属性较强的三一重工、徐工机械、恒立液压等。

2.3.7.1. 五洲新春(603667):实现风电滚子进口替代,受益于风电、新能源车扩产

研究员:徐乔威、曾大鹏

结论:公司厚积轴承锻造及热处理技术,爆发于风电滚子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海风加速、大风机下公司滚子龙头地位得以巩固,份额有望提高;持续拓展客户和产品,新能源车配件业务有望迎来高增。预计2021-23年EPS为0.47、0.80和1.11元,基于PE、PB估值,给予目标价20.49元,对应2022年25.6倍PE。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国内风电滚子格局良好,龙头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滚子下游为新强联、斯凯孚等优秀的轴承厂商,市场担忧轴承厂自制滚子会使滚子市场格局变差,我们认为风机平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下,内外资轴承厂商大规模自制滚子的动力不足,滚子市场真正有力竞争者不到5家。公司在材料、设备等具有先发优势,综合量产技术领先竞争对手至少2年。海风场景、大风机提升滚子制造难度,公司龙头地位得以巩固,份额有望接近50%。

汽车配件多点开花,未来有望由点及面配套总成。可配套零部件市场超400亿,产品多点开花:1)作为气囊安全件全球3家供应商之一,供奥托立夫、均胜电子和比亚迪;2)变速箱里的齿轮坯等供舍弗勒、吉凯恩、双环传动等;3)新能源驱动电机的轴和电机壳,单价超500元。现有产品种类丰富并不断扩展,未来有望配套小型部件总成,盈利能力向好。

内生外延把握产业机会,轴承和空调管路迎来高增。新能源车型井喷给了国产厂商更多配套机会,公司产业链完善望崛起,收购FLT提升轴承品牌力。球环滚针供北美宝马、东南亚丰田,收购新龙进军空调管路市场,供法雷奥、马勒,客户热管理合计份额33%,业绩有望高增。

风险因素:风电产业政策、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

2.3.1.军工:航空航天高景气,优选高增长龙头

基本面强支撑,板块有望跑出相对收益

2022年一季度回顾:军工板块回调幅度较大,板块处于底部位置,叠加地缘政治催化,板块或已进入黄金配置阶段。

2022年展望:随着产业链扩产持续推进,供需有望逐步平衡,核心标的有望持续高增长,判断全年具备相对收益。

航空航天有望持续高景气

基本面向好:军工行业十四五发展有望加速,航空航天装备或成为投入重点,结构性高增长有望延续。

航天:非接触式作战将增加传统航天装备需求,预计十四五需求有望提速,推荐上游核心配套商。

航空:空军战略转型,航空产业链有望持续高景气,战斗机、直升机、运输机和航空发动机等龙头有望受益。

优选持续高增长行业龙头

央企改革:央企军工提质增效潜力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或是改革主方向,企业经营效率有望持续提升。

自主可控:行业供应链安全至关重要,武器装备自主可控大势所趋,关键原材料、元器件、分系统国产化或迎重大机遇。

价值占比提升:业务拓展、单机价值量提升等有望带动行业龙头实现超越行业的增长速度。

2.3.1.1. 中航光电(002179):业绩符合预期,十四五有望持续高增长

研究员:彭磊、王睿、刘曦明

维持目标价115元,维持增持。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受益航空航天高景气,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释放,考虑业绩释放节奏或更加稳健,我们略微调整2022~2023年EPS预期为 2.38/3.17元(原为2.43/3.16元),给予24年EPS为4.16元,维持目标价115元,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现金流水平大幅提升。1)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28.67亿元(+24.86%),归母净利19.91亿元(+38.35%)。Q4收入29.90亿元(环比-6.9%),归母净利3.68亿元(环比-27.7%),业绩符合预期。2)毛利率37%(同比+0.97pp),净利率16.52%(同比+1.66pp)。费用率-0.3pp,其中研发费用增加+0.81pp。我们认为利润率持续改善或因成本管控加强及军品规模效应提升所致。3)公司合同负债大幅增长245%,达10.3亿;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0.62亿,同比增62.74%,随着产业链现金流好转,企业回款能力大幅改善。4)公司定增融资34亿元,增强防务和民品的能力储备,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民品稳步向好,发展前景广阔。1)新能源汽车业务战略转型加快,全年订货实现翻番增长,成功定点多个国内外重点车型项目,通过多家国际一流车企供应商审核,业务逐步向优质客户聚集。2)通讯与工业业务结构调整成效初显,经营质量显著提升。国际业务持续拓宽,订货不断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

催化剂:华南产业基地投产。

风险提示:防务需求下滑;民品竞争格局恶化。

2.3.2.金融:首推“苏浙成”银行,看好券商机构业务发展机遇

非银:投顾业务严监管延续,保险基本面仍在底部

从已经披露出的券商年报来看,财富管理和自营是21年券商主要的盈利增长点,而其本质原因则在于资本市场向好;站在2022年角度来看,资管产品结构的变化,并不会改变资管规模提升和衍生品的发展机遇。我们仍然看好2022年券商机构业务发展机遇。

除此之外,券商严监管趋势延续,尤其是关乎财富管理的投顾业务,近期监管的力度显著提升,本周申万宏源线上投顾业务被处罚以及证监会吊销两家投资咨询机构相关牌照均说明投顾业务依然处于严监管态势。未来更考验券商自身的投顾体系能力。

从保险公司年报来看,驱动保费的人力数量和产能均仍在快速下滑,保险公司基本面仍在底部,暂时看不到拐点。

银行:看多2022,首推“苏浙成”

一、当前银行板块正处在从推进宽信用(预期)到实现经济企稳(周期)的过渡阶段。

“上半年推进宽信用”:修复悲观预期。1月快速催化一波,2月之后依据宽信用进展再评估。考虑到宽信用的方向不变、政策有望加码、预期回归理性,银行股估值有底部逻辑支撑,行业比较有相对优势。

“下半年潜在经济企稳”:正向期权。如果经济实现企稳,银行股将由悲观预期修复逻辑切换为经济自上而下驱动逻辑;如果经济不能实现企稳,越往后面期权价值越高,银行股逻辑仍占优。

总结:进可攻,退可守。

二、考虑经济下行期需求端强弱,或者说宽信用推进力度

上半年银行内部子板块景气度排序:城商行 >农商行 >国有行 >股份行

下半年如果消费回暖、经济企稳,那么全国性银行尤其是股份行的景气度将有明显回升。从全年来看,优质小银行的景气度最高。

2.3.2.1. 宁波银行(002142):行长人选落地,打消市场顾虑

研究员:张宇、郭昶皓

投资建议:维持2021-2023年净利润增速预测27.96%/20.86%/20.61%,对应EPS3.06/3.44/4.16元,BVPS20.35/23.20/26.66元,现价对应11.81/10.50/8.67倍PE,1.77/1.56/1.35倍PB。维持目标价48.72元,对应2022年2.10倍PB,维持增持评级。

事件背景:宁波银行3月25日盘后公吿,拟聘任庄灵君为行长,罗维开为副行长兼财务负责人。

市场此前担忧宁波银行原行长辞任后,给公司经营造成一定波动。而本次公吿后,行长人选已经靴子落地,人事任免的不确定性已经消除。预计将能有效打消市场对高管层更替的顾虑;

本次共聘任两位领导。庄行长长期在行内任职、履历丰富,年仅43岁也正值当打之年,预计将给宁波银行带来新的经营动力。此外,之前已辞职、退居二线的罗维开也被重新聘为副行长兼财务负责人,老将重回一线,也有助于为新老班子平稳过渡保驾护航;

此前宁波弹性受行长辞任影响被压制,我们预计今后将得到释放。宁波银行的资产配置能力最强,有望在2022年资产荒大背景下保持领先同业的扩表速度和业绩增速。当前性价比突出,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出预期。

国君策略2022年4月金股组合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