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森松各板块发展情况与业绩指引:1)收入:在手订单截止去年年底57亿,目前1~3月份销售增长达到预期;2)盈利能力:2021年利润率提高主因较大产量使森松有谈判权,开源节流,选择热点赛道;制药毛利率提高,2022年不会低于2021年水平;3)1月份接单水平高于去年平均水平。
2.各重点子板块未来发展方向及驱动:1)生物制药:2021年mRNA疫苗、重组蛋白、HPV、胰岛素贡献较多,未来增长驱动以生物药为主,重点关注核酸药、双抗多抗、蛋白类、多肽类生物药。2)电子化学品:2021年在高纯度多晶硅材料,湿电子化学都有比较好的收获。有机溶剂制造和回收、光电涂层是未来的布局。3)锂电:锂电领域布局多方向:上游红土镍矿稳中有升,下游电解液、锂盐也在增长,未来动力电池上下游会有更好的发展。
3.订单交付:森松80%产品交付期6~9个月,个别需要12个月以上。目前各工厂运营正常,产能建设不受疫情影响。产能:1)南通分步进行建造,2022年6月份会有5w平方米产能逐渐释放,还有40%的空地供未来产能释放,南通扩建项目将提升整体产能25%;2)苏州工厂2023下半年形成产能;3)马来西亚JV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基本情况:
2021业绩情况:1)2021年6月28号港交所主板上市,收入42.8亿(同比+43.7%),毛利11.8亿(同比+38.4%)净利总额3.8亿(同比+31.5%),新签订单66.5亿(同比+88.7%)在手订单57.2亿(同比+72.5%)。2)化工、生物制药、电子化学品、动力电池为主要收入贡献板块。其中,生物制药和动力电池增速最快,订单占比约50%
产能建设:南通工厂扩建项目从2021年6月开始陆续交付,预计2022年中完成交付。总扩建面积约60,000平方米,增加25%产能,苏州工厂2023下半年形成产能,马来西亚JV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企业战略:为下游行业提供核心设备、工艺系统乃至整个解决方案,努力成为下游行业供应链的"MVP",M指核心设备和反应器,V指数字化增值服务,P指模块工厂。公司提供前端服务(研究)、产品和后端服务(运维、工艺改进),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市场战略的表现模式:1)产品+前端+后端,技术上的联合研发+运维服务+技术支持,实现先进技术全生命周期覆盖。2021年软件新签金额1,295万元(同比增加300%)。2)下游市场:森松过去20年承担关键设备国产化和高端设备进口替代的主要任务,实现了多个细分领域国产化和出口,如镍矿主反应器、电解液生产装置、不锈钢反应器发酵系统;目前主要项目包括动力电池原材料、电解液、三元正极、疫苗、白蛋白、化学合成药供应系统等。
人才战略和研发:建设创新舞台,通过内部创业和技术孵化等形式为员工提供事业舞台,为员工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提供不同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员工总数3,211人,技术员工1,600人,研发团队400人,拥有各种实验室。未来布局以"创新驱动,伴跑下游,数智优先,布局全球"为总纲。
Q&A:
业绩指引/财务:
Q:22年业绩预期会不会有提升?
A:在手订单截止去年年底57亿,目前1〜3月份销售增长达到预期。
Q:过去毛利增长的原因?
A:比较大的产量使森松有谈判权,开源节流,选择热点赛道。
Q:整体毛利率和医药毛利率指引?
A:森松通过长久合作和管理提升毛利率,去年毛利率有增长,通过产能扩大,今年毛利还是会有一定增长。总体而言今年制药在医药中占比不低于去年,制药毛利率较高,今年不会低于去年水平,应该有所增长。
Q:去年增长好于市场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什么?
A:森松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深耕,总结出自我发展理念:创新型和下游核心客户伴跑。各行业下游追求创新,森松强大底层技术和生产能力使得其能应对下游客户的创新需求。去年佳绩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打通底层技术,在锂电、生物制药实现长足发展。现在是收获期,未来布局在于新的领域进一步投入:如合成生物学、新能源等。
新接订单
Q:前三个月新增订单情况?
A:目前接单情况良好,同比去年有增长,总体来说[月份接单水平高于去年平均水平。
Q:订单实现高增长,订单执行周期大概是多久?疫情有没有对生产或交付会否产生影响?
A:1)森松产品特性,80%产品交付期6~9个月,个别需要12个月以上,交付形式为企业应对提供容余,目前各工厂运营正常。2)森松2020年开始致力于网络建设,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在疫情期间保持工作。
Q:新订单增速超预期(上下半年各拿30多亿),未来依旧能保持高速增长吗?
A:森松是台阶式增长轨迹,技术积累和全球创新背景下增长趋势是不可逆的,森松致力于提供全球化制造和服务,把人才战略放在第一位。
Q:20年底在手订单只有33个亿,21年确认收入有43个亿,不仅消化过去订单,上半年很多订单也已经确认,以后还会发生这种情况吗?
A:未来这种模式还会持续。
产能
Q:疫情爆发对产能落地有影响吗?
A:疫情的影响会有,但是森松通过比较好的防疫措施克服影响:1)分散员工居家办公,2)工厂选址比较偏远,相对不受疫情影响,目前生产交付匀速进行。周边配套供应商有影响,但是森松提前有余量保证,两三个月内可以保证匀速生产。此外,设备交付有弹性,可以有保障。
Q:2022年全年产能增加预测?
A:可以通过在手订单来预计,去年截止2021年12月底在手订单57个亿,可以以此来预测收入水平。
Q:2022年年中预计产能20%增加,如果要按期交付,产能有压力吗?
A:接单时已经充分了解产能安排,有能力生产。
Q:产能能支持多少收入?
A:从现在森松在南通、苏州、上海的地来看,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完全能够适应生产需求。南通分步进行建造,今年6月份会有5w平方米产能逐渐释放,还有40%的空地供未来产能释放。
生物医药
Q:2021收入和高毛利主要来源于mRNA模块化工厂和海外客户大型生物反应器,目前疫苗如火如荼,公司生物制药、新能源领域在手订单未来增长情况?布局在什么领域?
A:1)制药主要致力于mRNA等高端设备,新的战略布局向实验室、非金属材料拓展,收入占比有所提高。2)锂电领域布局多方向(上游红土镍矿稳中有升,下游电解液、锂盐也在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动力电池上下游会有更好的发展。
Q:医药订单比例是否有明显提升,新增订单拆分情况?布局在什么领域?
A:去年除了mRNA和生物反应器,在核心设备、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方面都有一定增长。2022年重点布局双抗、多抗、单抗、mRNA新冠疫苗、重组蛋白、合成多肽、核酸药。
Q:医药实验室和非金属材料布局?
A:主要是一次性产品(一次性反应袋/膜)。
Q:医药板块标杆产品以疫苗为主,是因为疫情还是什么原因?生物医药板块大类订单和客户占比情况?
A:1)去年抗体类、胰岛素、重组蛋白也有增长,mRNA疫苗、重组蛋白、HPV、胰岛素偏多。2)增长驱动以生物药为主,重点关注核酸药、双抗多抗、蛋白类、多肽类生物药,生物药订单会逐渐增加。
Q:耗材布局进展情况,UVL后头部cxo企业研发合作意愿有没有增加?
A:目前核心部醇开发方面有合作,自有化生产也在加快。
Q:一次性反应器目前进展?
A:目前还在客户开拓阶段。
Q:其他耗材的布局?
A:还在布局过程中,以一次性产品为主。森松原来致力于做金属原材料设备,未来关注非金属材料设备整个产业链的制造。
Q:下半年收入确认超预期与医药交付周期短有关系吗?
A:没有正向的关系,通过努力可以缩短交付周期,但是幅度很小。80%订单交付周期6~9个月。
Q:未来两三年医药新订单占比变化?
A:各行业增长都比较快,会有新的增长点(氢能等),目前的占比只是公司内部占比,森松追求绝对数量的长足进步,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常熟新的医药工厂代表了森松未来制药板块的发展趋势。重工在南通有工厂,在新材料、生物降解领域也会有发展。制药占比不变,但是绝对数量会有增长。
Q:—次性反应器方面森松的优势?
A:牢度、透气性、管道设计、搅拌形式都是森松的强项,森松致力于打造完整上下游产业链,中国这个行业最终将形成寡头局面。
Q:一次性设备在不同行业开拓新客户的认证周期?设备需要经过什么审核才能进入产业链吗
A:1)森松做的是客户的核心设备,有一定口碑,客户认证严苛,认证周期长的有2~3年。2)不锈钢都是头部客户在用,不需要试用,一次性产品需要一定的试用周期,不同客户周期不同。
Q:一次性设备难度和容量成正比吗?
A:不锈钢设备是这样的,生物反应器全球最大2w~3w升,越大反应效果、稳定性、工艺自控难度越高,森松已经突破2w升。
Q:制药和锂电新接单预测大超(各多了10个亿)的主要原因?
A:1)锂电森松进入比较早,产业去年发力大,原有产能不能满足,对新技术和新产品需求迫切,几个因素叠加下森松下半年接单大涨。2)生物制药模块化工厂体量大。
Q:生物医药和锂电有明显的竞争对手进来吗?
A:锂电发展非常蓬勃,涉及行业多,各行业都有发展机遇,森松在核心设备有优势。新型锂盐占据一块,凭借自有技术带来比较高的订单。
电子化学品
Q:电子化学品21年增速很高,哪方面贡献较多?后续增速预测?核心下游领域结构是否会有调整?
A:电子化学品是森松重点发展领域,结合化学合成技术和电子技术,与传统化工方案不同。森松在高纯度多晶硅材料,湿电子化学都有比较好的收获。有机溶剂制造和回收、光电涂层是林的布局。
数字化运维
Q:软件服务目前销售模式,是单独还是成套销售?更新会额外收费吗?
A:1)软件硬件结合是森松根据客户需求,结合自身发展得出的模式,很有前景。商业模式涵盖从前端设计到核心设备制造,开发能够解决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维保系统,在给客户提供硬件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价值提升。2)数字化服务提高现有产品黏性和增量,目前是维系客户阶段,针对性收费,后续会逐步增加收费(多样化)。
Q:数字化运维业务商业模式和不同行业中渗透率?
A:进程需要时间,目前还是在拓展阶段,前年订单200w,去年1,000w,目前处于培育客户阶段,收费模式灵活(流量收费、软件销售),ip都是自己的。森松通过数字化交付逐渐帮助客户建立平行生产能力,实现持续广阔的未来。
Q:医药公司有没有形成比较合适的数字化运维模式?
A:数字化技术的底层技术中,工程技术很重要,数字化交付和工程结合才能为客户赋能。
其他
Q:容器上游成本端的压力?
A:原材料通胀有影响,森松总结出来一套经验,在签约时采取上下游供应商联动做法,签约时背靠背发出订单,避免原材料波动带来的影响。产业链有共同的价值观,不会利用原材料波动赚差价。
Q:工程师配备比?
A:不是简单按照产值进行分配,生物制药大概有1,000多名员工,工程师占比超过平均水平。
Q:股票流动性后续的想法?
A:森松会通过主动和被动的方法来改善流动性,已经放上日程,需要一定的过程,首先还是致力于自身发展,再积极寻求各种方案解决集中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