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总规模突破2.2万亿,这一类基金也开始限购了!波动加剧的2022年,优选基金经理先看这一点
格隆汇 03-18 17:41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六里投资报

2022年以来,A股调整,热门赛道股大跌,截至3月10日,偏股基金平均跌幅13.6%,跌幅大的今年以来甚至跌了近27%。

这个时候,中低风险的稳健型“固收+”产品(包括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再次成为投资人关注的焦点。

“固收+”基金开始限购

“固收+”理财再现百亿爆款

继2021年“固收+”基金大发展以来,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3月10日,今年以来,已发行成立了54只“固收+”产品,合计募资超过510.6亿。此外,工银瑞兴一年定开等3只纯债基金首发超过40亿元。

目前,“固收+”基金总规模已经突破2.2万亿,达22011.1亿。

而银行端发行的“固收+”理财更是受到了市场的抢购,

2月10日,浦银理财多元系列之鸿瑞启航,首发当日就遭到“秒杀”,开卖5分钟销量突破20亿元,一小时销量突破50亿元,全天大卖120亿。

而安信基金2月21日的一则公吿显示,“固收+”基金也开始限购了;

安信旗下民稳增长基金宣布单日限购50万,这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曾超过7%,受到了大量资金的关注。

从收益上来看,Wind统计显示,在基金普跌背景下,“固收+”基金整体平均小幅下跌3.1%,相对权益类产品,体现了此类产品的收益特征和优势。

“固收+”策略成基金业发力重点,填补5%-10%收益区间段

产品崛起有时代背景,头部公司增速较高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总经理向投资报分析称,“固收+”策略已然成为低利率时代和资管行业转型的大势所趋,“固收+”基金正在试图填补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原先占据的5%-10%这一收益区间的市场容量,未来空间巨大。

背后的一个时代背景是资管新规的实施;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根据监管要求,资管新规过渡期原设定在2020年年底,后来由于疫情因素,延长至2021年年底。

也就是说,自2022年起,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刚性兑付的保本理财产品不复存在。

大量用户从保本理财市场退出,但其投资需求仍然旺盛。在利率下行趋势下,纯固收的收益也逐年下滑,一年期银行固收理财收益率在3.8%左右。

而原本能有10%左右回报的信托产品,在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非标类信托被压缩,房地产信托在行业萎缩背景下,已经无法提供如此高的收益。

根据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信托产品收益率在7%-7.8%之间,更有部分信托公司产品收益率已经跌破6%。

在这个大背景下,这几年的“固收+”基金应运而起,规模逐年暴增。

Wind数据显示,2019年底时,“固收+”基金整体规模为4856.92亿,

到了2020年,出现了多只首发爆款的“固收+”基金,汇添富稳健收益首募规模最大,达216亿元;易方达悦兴规模也近200亿元;到2020年底,整体总规模增至1.01万亿。

而在2021年,仅新成立的“固收+”基金募资总规模就突破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超越过去三年的发行规模总和;年底时总规模1.98万亿。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10日,“固收+”基金数量达到约1216只(不同份额合并统计);141家基金管理人旗下“固收+”基金总规模突破2.2万亿。

而从各家基金公司的规模增长来看,以“固收+”投资见长的基金公司增速较为突出,如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

最新的统计显示,工银瑞信基金旗下共有“固收+”产品37只,规模达到821亿元,较2021年初增加了314.2亿元,增幅62%。

从收益来看,“固收+”基金正在填补5-10%这个收益区间段的需求。

Wind统计显示,2020年全市场“固收+”基金平均收益约13%;2021年,“固收+”基金平均回报率6.54%,以转债基金为代表的“固收+”产品收益率靠前,超过40%。

“固收+”基金挑选重点—

业绩+回撤+信评等综合投研能力

但其实,“固收+”产品的优势并不在于多高的收益,而是在一个低波动、低回撤的基础上,实现相对高的回报。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回撤控制和波动幅度。

以类似于银行理财的波动,来吸引这批原本中意于银行理财或刚兑的信托产品的客户群体。

那么,怎么才能挑选到优秀的“固收+”基金?

首先,通过对回撤控制和波动率的比较,就可以剔除掉大部分产品。

统计显示,从回撤和波动率这两个指标筛选中,工银瑞信旗下基金整体胜过全市场“固收+”基金的平均水平。

统计数据后可以看出,截至2022年2月9日,工银瑞信旗下“固收+”基金近一年、三年、五年、十年最大回撤分别为2.91%、4.04%、4.28%、5.02%,优于同类“固收+”基金的平均水平。

特别是近十年的最大回撤只有5.02%,这是偏股基金无法提供的安稳体验;沪深300的同期最大回撤达到了46.67%,跌了将近一半。

近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年化波动率分别为4.32%、4.65%、4.46%、4.65%,同样优于全市场“固收+”基金的平均水平,更远优于沪深300指数的回撤及波动水平。

然后,再结合具体产品的业绩来看。

截至2021年末,工银瑞信旗下“固收+”基金(不含2021年成立的新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达6.18%。

在波动加大的2022年,管理时间长,应对过2018年、甚至2008年等极端行情的基金经理更值得依赖,优选基金中首先就要看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第三,优先选择大公司。

因为“固收+”基金,大部分的仓位还是投在债券上,所以,先要保证底层债券的风险可控,

这里,就要考察基金经理对个券风险辨别的能力,以及公司整体的信用评级能力。

其次,股票部分作为增加额外收益的部分,还需要基金经理一定的择股能力,那就需要研究团队能给予强力的支持,

因此,大型基金公司相对就有优势。

以含金量最高的晨星年度基金奖为例,2022年度工银瑞信是唯一一家旗下两只固收产品入围提名奖的公司,旗下“固收+”名将何秀红管理的工银四季收益债券,以及谷衡、张略钊共同管理的工银纯债债券,近日双双获得晨星年度基金奖提名。

2022年,产业链利润分配将呈现上游向中下游转移的趋势

转债估值处于高位,跟踪调整后可能的加仓机会

“固收+”基金需要对债券和股票资产合理搭配,要利用好这两类具备负相关关系的资产。

对于债券投资,睿远基金固收负责人饶刚分析称,预计在2022经济内生动能回落、叠加政策托底交织下,利率水平很难出现趋势性行情;

但政策的力度和效用所产生的预期差,将会带来市场波动性的交易机会。对可能出现的1~2次波段机会的把握,将是2022年债券投资的重点。

而对于转债资产,多家基金认为估值处于高位,并在去年底采取了减仓等动作,这从结果来看,正好规避了今年以来的下跌。

工银瑞信银和利基金在2021年四季报中指出,基金在债券方面久期变化不大, 对部分涨幅较大的转债进行了止盈,置换为一些低价转债。

工银添颐债券基金同样考虑到转债当时整体估值偏贵,随着基金规模增长并结合可转债的估值判断,选择了被动地降低了可转债的仓位配置,进而增持了中等期限的利率配置。2022年会更加聚焦自下而上的标的选择。

饶刚也表示,可转债整体的风险收益比,应该说是弱于权益的,会控制仓位,规避估值透支正股上涨空间的个券,并观察流动性变化,随时可能产生的可转债的加仓机会。

开年以来A股调整,叠加经济下行,在权益投资难度加大的2022年,或许“固收+”基金能成为投资人“退可守、进可攻”的一个桥头堡产品。

注:文中提到的公司、基金仅作分析用,不作为投资建议。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