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传统制药企业收购浪潮开启,石药集团(1093.HK)完成收购铭康生物
格隆汇 02-17 09:02

虎年新春伊始,医药板块就迎来多个标志性事件,无论是国内CXO巨头被列入UVL,还是国内创新药企出海受阻,都在说明国内医药领域正在面对大变革与大洗牌时期。近日,老牌创新药企石药集团的一则公吿,也正在向外界透露一个信号:收购浪潮即将开启。

根据公司公吿显示,石药集团已经完成独立第三方收购珠海至凡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珠海至凡”)100%权益,珠海至凡持有广州铭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铭康生物”)注册资本的约51%,打响国内Big pharma收购Biotech的第一枪。

图表一:石药集团收购公吿

数据来源:公司公吿,格隆汇整理

 

铭康生物,何许人也?

 

铭康生物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专注于动物细胞无血清连续培养技术和生物新药研发。公司的技术团队在生物新药的研发、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建有国际一流的GMP生产厂房,拥有国际先进的动物细胞无血清连续培养技术系统,并成功开发国际最新一代溶血栓新药——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铭复乐),填补了国内空白。

作为心脑血管领域拥有核心产品的Biotech企业,铭康生物所处赛道临床需求广阔。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健康与疾病报吿2020概要》数据显示,2018 年,心血管病死亡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 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按照世界衞生组织的疾病分型,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5大临床分型之一。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纵观2002-2018年的数据,城市的死亡率由16.46人/10万人上升至62.33人/10万人,农村群体的死亡率上升更甚,从12人/10万人上升至78.47人/10万人,翻了5.5倍。未来,基层地区是心梗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战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但受患者就诊医院的医疗条件、地理位置及技术能力的限制,难以在我国众多基层医院推广。基于我国国情及急性心梗救治现状,对于大部分不能于120分钟内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早期溶栓结合转运PCI是适合基层患者的首选策略。

溶栓治疗是一种生物化学性溶解血栓并开通堵塞血管的方式,通过静脉注射即可实现治疗,不受地点和环境限制,具有快速、易行、操作简单等优势。早期溶栓结合转运PCI可尽早开通梗死血管,扩大治疗时间窗,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溶栓药物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前者对纤维蛋白具有选择性作用,对全身性纤溶活性影响较小,出血风险低,且血管再通率更高,是急性心梗溶栓的首选。

铭康生物自主研发的铭复乐(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特异性溶栓药物,成为《STEMI合理用药指南(2019)》、《院前溶栓中国专家共识(2018)》、《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与认证(2017)》等权威指南推荐的优选溶栓药物。

从适应症上来看,铭复乐用于治疗发病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2015年在国内获批上市,2020年被纳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此外,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的适应症在2017年获得临床试验批件,2021年开展III期临床(TRACE II),有望替代进口的rt-PA,填补第三代溶栓药治疗脑梗的全球空白。截至2022年1月28日,公司已经启动61家研究中心,入组患者1362例。

从临床效果上来看,铭复乐拥有多重优势。首先,铭复乐使用简单方便。只需要唯一单次、单剂量给药,5-10秒单次静脉推注,溶栓更快,有利于急救患者,且可在25℃保存,最适合院前溶栓。其次,铭复乐安全性与有效性佳。根据公司数据显示,铭复乐特异性增强10-14倍,溶栓更加安全,开通率高达83%。

图表二:铭复乐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格隆汇整理

 

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次石药收购案例可以说是近期药企中的里程碑事件。

对于收购方而言,石药集团此番收购铭康生物,铭复乐被收入麾下,将有效扩充石药在心脑血管药物领域的产品线,与核心产品恩必普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丰富公司心脑血管产品线,也能够将公司产品治疗脑卒中的时间关口前移,为公司未来带来新业绩增长驱动力。

对于被收购方而言,铭康生物并表到石药集团,背靠石药在脑血管领域的专业推广实力以及强大的市场能力,可以实现生物制药1.0到2.0的跨越。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强强联合的故事,而是中国创新药企在BD浪潮中Big pharma收购Biotech的首个案例。

从大环境来看,医改进入深水区之际,可以观察到,对于pharma创新转型正在加速,积极参与创新竞争。Pharma的优势在于研发资金充裕,具有成熟的营销推广团队,关键需要核心乃至爆款产品加持,从而加厚护城河的边际。

而对于Biotech而言,研发成果正在不断兑现,创新实力正在逐步得到国际化认可。Biotech的优势在于研发实力强劲,但劣势也非常明显,通常难以拥有商业化的条件与实力。

自从港交所18A以及科创板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类企业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融资,时至今日已经超百家企业成功敲钟,更有上百家生物科技企业正在交表或者上市辅导的路中。而此次铭康生物的案例则吿诉我们,Biotech除了走IPO的路,也可以通过收并购来“抱大腿”。

问题来了,这笔买卖时机是否划算?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2月11日收盘,创新药指数(8841049.WI)PE(TTM)已经从2020年7月最高点100倍左右回落至31.58倍,远低于平均值甚至低于机会值37.24倍,整体估值已经回落至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几乎达到首次集采带来行业黑天鹅后最为低迷时期。

如此低的板块估值,对于Biotech而言,即使努力成功IPO,也难以摆脱上市即为破发的命运,一旦后续没有产品管线持续提供驱动力,只会变成“内卷”之战中被人遗忘,不如“背靠大树好乘凉”。而对于Big pharma 而言,相较于直接进行BD交易争取单一产品权益,当医药行业板块估值低时,收购公司对价更为划算,也更能有效补充自身管线与布局。

图表三:创新药指数PE/PB BAND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小结

 

大浪淘沙,中国创新药的大时代正在来临。当国内外政策风起云谲之时,只有优质创新药企才能突出重围。石药集团作为老牌创新药企,此番拉开国内收购浪潮序幕,可以看作是其自身实力的体现,也将成为医药领域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拨开短期波动的迷雾,医药板块即将迎来估值修复,此时选择成长性佳,安全边际高,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将会是良策。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