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否极泰来?港股科技股集体爆发!

1月12日,港股市场出现明显反弹,恒生指数在连续4根阳线的基础上,进一步跳空高开,盘中涨幅超过2%。互联网和科技巨头集中的恒生科技指数,盘中则一度暴涨约4%。

多只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走高,其中京东港股涨势最猛,盘中涨幅一度逼近10%。这是京东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上涨,反弹幅度超过13%。

此外,美团港股盘中亦涨超9%,腾讯涨4.35%,阿里涨5.57%,网易涨4.82%......

在今天港股科技股大涨前,隔夜美股中概股也集体反弹,京东美股大涨10.29%。

最近两周,港股互联网巨头似有站稳迹象,腾讯、阿里、京东、美团都涨得不错。从它们近10日的表现来看,这个趋势尤为明显。 除了小米和美团,其他涨幅均超过5%。

近期,港股科技股利好频出,许多人认为最严的监管时期已经过去。尽管部分领域还有一些纠偏预期,但腾讯、阿里、京东和小米等巨头正在加大回购力度,给市场打气。

数据显示,港股2021年共有191家上市公司进行回购,累计金额达382.46亿港元,创年度新高。进入2022年,这股回购潮仍在持续。如腾讯,进入2022年以来,以连续多日每日回购超2亿港币。

腾讯今年回购情况

以史为鉴,兴盛证券指出,回购潮可能是未来股价上涨的先行信号。大规模的回购往往预示着阶段性底部,后续均伴随一波上涨行情。

除此之外,在各方因素催化下,包括瑞银、高盛、桥水、花旗在内的机构也开始转向看多互联网科技股,基本观点大致为“在监管政策缓和、低估值的情况下,这些中国互联网科技巨头已经‘调整过度’,2022年将出现买入机会”。

其中,高盛和桥水自2021年三季度起就开始大幅增持阿里、拼多多和新东方,芒格也在一、三、四季度不断抄底阿里。

中信证券预计,今年港股将迎来20%年度级别估值修复,二季度为最佳战略配置窗口。

2021年,在各种不利因素冲击下,互联网行业褪去了高利润率、高份额和高增长的光环,整体逻辑发生剧变。

从长线角度看,基于调整后的估值和风险溢价水平,在过去一年已经足够惨淡的互联网科技股,已经完全消化了年初时的了乐观预期。从“情绪低—估值低—业绩低”的节奏来看,底部似乎近在眼前,其配置价值大概率也是越来越高的。

恐慌期一旦过去,市场将重新看到头部企业的坚实壁垒和长期增长动力。

当然,互联网行业不会在2022年发生方向性的转折,估值大概率会反弹,但不会大幅提升到从前的逻辑。

现实中,中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互联网行业用户也已经见顶,这导致互联网公司很难回到曾经高速增长的时期。

行业需要在约束条件下找到自己新的生态位。

具体来看,面向虚拟世界的探索、互联网硬科技和出海,将是行业下一阶段成长的动力所在。

在流动性充裕和基本面稳定的预期下,市场趋势整体向好,春季行情有望徐徐展开,当前或许是收集筹码的不错时机。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