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关于CRO 业务:(1)目前有60%多的增速,管理层认为全年能够保持高增速;且明后年的在手订单充足,有信心能达到对外业务40%多的增速。(2)其它的核心技术平台,如蛋白结构、ASMS筛选平台、SPR 生物物理 技术等的增速也能保持在50%以上。(3)客户结构上,针对国内客户的收入增速非常高:中报时将近翻倍,现在能维持这样的趋势;而国外客户提供了70%以上的增量。
2.关于朗华的业务:(1)上海研发中心的CNC已落成;(2)今年年底前估计有20多个项目,包括维亚体系内的项目和外部新药研发公司的项目。关于生产端业务:(1)短期面临行业的共性问题,总体可控、积极改善;(2)上半年为升级改造车间而没有投入使用,目前已投产;(3)未来2~3年的产能扩张和资本开支计划,利润端三年翻倍的目标和指引并没有改变。
3.关于EFS端:(1)上半年投了大概10家左右,大概每年有20多家到30家目标;(2)三季度的投融资数据,可能引发一些猜想,但一级市场的投融资的波动性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参考的数据;(3)现在的孵化的一些公司的融资阶段进展非常顺利,后续的融资意向和新进投资人也都还算不错;(4)与维亚有合作的一些海外新成立的基金有非常好的融资,与这些基金进行融合投资,能够支撑维亚的EFS业务。关于CFS端:维持客户业务情况的更新。
Q&A:
Q:谷歌AI解析蛋白结构可能会对未来生物药品研发或者说小分子研发造成一定的影响,维亚如何看待AI解析蛋白结构这个技术?
A:AI技术对我们有帮助,作为一个开放平台,都可以使用。对于用药阶段,虽然AI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将来可能会广泛使用,但目前还不行。因为实验数据是必须的,所以AI还是协助作用,真正全面用到药物研发还为时尚早。
Q:关于公司CMO的业务,整个产能的未来的规划如何,以及订单结构和未来的转变?
A:CMO要对标第一梯队、加强CMC的研发。布局从去年开始,将成为未来的增长引擎。因为今年初在车间重新整顿,所以对产能上面是有一点影响。目前产能方面比较紧张的,新的产能在这个月要投产。所以整体上进展很顺利,会按计划往下布局。
Q:可否更新一下截止至10月底的各个业务的新增订单情况?
A:CRO的订单增速在70%多,但因为我们没有批过去年三季度的这样的一个订单数,所以绝对的数值可能不方便讲。在收入上,参考全年的指引。
Q:对于 EFS 业务具体的估值的方法以及未来几年收益的预测?
A:估值方法没有发生变化,比较保守的。公允价值的估算比较稳定,因为基数比较大有波动。在正常范围之内、一般都是正数。(CFO 补充)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其实一直以来是保持恒定,首先在操作方法上是由第三方评估师根据会计准则和评估准则的要求进行评估,然后有专门的专家部门进行一个独立的审阅。一般来说,比较明显的公允价值变动通常是因为一些自己的交易,比如说发生了新一轮融资、或有其它的交易。如果有市场化定价,评估师会根据市场化定价,然后参考各家的投资股份、优先级条款、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去做一个推算,再对流动性和未来预期打上一些折扣,最终作为公允价值。对于公允价值的变动和收益,我们公司一直没有具体的指引,也确实是因为无法准确预期。
Q:公司现有的核心技术药物发现,想问一下公司未来有没有新技术平台的规划,或者说是发展方向,以及与一些竞争对手会有哪些差异?
A: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高速增长的那一部分。对于潜在的新技术,像刚才说的AI,我们都有整体的团队。因为我们在药物发现这一方面的客户是独一份的,也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所以该安排的都安排。
Q:目前很多同业公司都是采用临床前从药物发现一直到商业化生产整个一体化的思路,然后想问一下公司这边整体的一个战略规划会是怎么样?最终可能 cover到的业务板块?
A:总共有三大板块,就是说最大的三块蛋糕,是实验室的研发到最终的生产端、还有临床CRO。我们从实验室服务一直延伸到生产端,就把2/3的蛋糕切下来了。我们的关键就是把早期的研发项目往下游,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所以现在已经布局完成其他的生产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