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三年18倍,跨越3000亿港元,潮牌“拯救”李宁?

来源:界面新闻

当热闹回归平淡,生意就成了性价比游戏。

当一个产品能够火遍大江南北、全球各地,那么一定是产品足够优秀,生意短期可以靠噱头,但是长期一定是价值。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什么是价值?

高瓴集团创始人张磊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那就是不断创造价值。而长期主义就是支撑价值的核心。”

我们拉长时间的轴线,将刻度定在三十年。这三十年间,出现过很多优秀的公司,但并非所有的公司都能穿越周期成为一家老店,这就是价值的含义。

这几年,时代奖励过很多优秀的公司。有腾讯、有阿里也有美团以及小米,在互联网的周期里,这些企业都乘风而起,但这些企业还有穿越过完成的互联网周期,实际上他们还在风口之上,享受着时代的红利。

但当我们回头看一些传统的公司,他们穿越了完成的产业周期,以服装产业为例,那么李宁和安踏一定榜上有名,如果说服装行业有所谓的周期,那么周期之下,为什么又是李宁和安踏?

实际上,在中国三万亿的服装市场里,长期以来丰厚的利润一直都在被洋品牌所攫取,在运动服饰的赛道里,阿迪和耐克就占据了市场40%左右的份额。直至最近两年,国潮的崛起,李宁和安踏才开始慢慢地和这两家运动品牌同桌扳手腕。

年轻人为什么就选择了这两家企业?

如果按照国潮风,那么李宁一定比安踏更具有代表性,因为FILA占据了安踏营收的一半,其主品牌也并非想象得​那么强大,这是两种模式,两条路。而年轻人之所以选择这个品牌,是因为它足够的酷,足够的潮。

对于企业来说,谁能抓住年轻人,谁就能引领市场的潮流。对于一家老品牌而言,李宁又是如何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潮牌的?

“老李宁”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曾经激励一代人的创业故事已经成为云烟。“新李宁”的故事始于2018。

一场纽约时装周的国货复兴,意外地带火了这家老牌的服装品牌。当模特穿着印有“中国李宁”几个大字的服装出现在大众面前时,“番茄炒蛋”式的领奖服就俨然成为了一种潮流。

潮流之下,总会有企业受益。李宁虽然不能预知潮流的演变,但国潮兴起的背后,文化自信则是一切的根源。

李宁曾经说过:“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深,认可度也更高”。

所以,国潮之下李宁其实比其他企业更加明白潮起潮落的道理。

中国李宁崛起之后,李宁并未躺在国潮的功劳簿上停滞不前。而是选择了运动与时尚的双曲线。

李宁称:“我们依然聚焦运动,整个公司的策略还是希望能够进入更细分的专业市场,比如篮球、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健身、运动生活,这才是我们的大方向。”

2018年,李宁给市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案,营收破百亿成了公司崛起的新标志。2019年3月李宁公司的财报发布会现场,创始人李宁当众立下“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国际领先”的新目标。

如今,时间悄然过去了两年。今年上半年,李宁营收超过101亿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超19.62亿元,同比暴涨187%。这份成绩早已超过了2018年全年。

从2018年开始,李宁也成为了资本市场争相抢夺的标的,从每股6港元到每股最高108.2港元,三年18倍的涨幅是市场给李宁的答案。

超越3000亿港元,也许不久的未来中国李宁还会超越5000亿港元,作为一家完成穿越服装周期的老牌企业而言,不是只有“李宁才能拯救李宁”,这是外界公司对于李宁公司的一种误判。

未来,李宁要解决的并非只有潮的问题,还有品牌超越的问题,国潮固然是一个契机,但是国产品牌离国际品牌的差距依旧存在,这也是客观事实。未来,希望李宁可以依仗年轻一代,超越阿迪和耐克。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