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未来的股市风格将如何变换?
格隆汇 08-17 14:28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君临,作者:君临研究中心

从但斌亲自道歉,到林园语出惊人——“不给穷人道歉亏了活该”;

再到投资人写信“怒怼”高毅资产邱国鹭:请邱总把工作重心转为“日常伙食管理、擦拭奖杯、新人培训”,就是不要碰实战……

从捧上天的“iKUN 永相随”到跌落神坛的“菜坤”,从疯狂吹捧到“威胁”基金经理买成长股,不买就赎回……

人们对基金经理的喜爱和厌恶,变化的比娱乐明星还快。

啼笑皆非背后,则是高景气的成长赛道“吃香的喝辣的”,而消费类的价值股却连遭爆锤,结构性行情极致演绎下的“众生相”。

对持有消费股的投资者来说,当下的日子是非常煎熬的。

大消费曾经有多么辉煌,如今就有多惨淡。以贵州茅台为首的“各种茅”纷纷下跌,昔日疯狂上涨的光环不再,价值信仰陷入崩塌。

世上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也没有永远上涨的股票。

当前的市场呈现结构化的轮动行情,锂电池、芯片、光伏一度轮番领涨,烈火烹油好不热闹,但在“爆热”过后,休整也是必然的。

很多标志性股票出现回调迹象,宁德时代近600亿的巨额定增又给火爆的新能源行情浇了一把油,但“物极必反,过刚易折”,保持“人间清醒”,守住利润才是王道

这段时间的行情中,我们发现只要锂电芯片光伏一熄火,低位股便开始崛起。食品、白酒、军工板块轮番上阵,就连“地惨股”房地产板块也一度集体暴动。

面对高高在上的芯片、新能源、光伏等股票,动辄上百倍甚至千倍市盈率,苦命的“恐高人士”怕是不敢买;

而另一方面,看着跌出性价比的消费股,是否要进场呢?

历史轮回

成长股和价值股的“对弈”,演绎了A股市场近十年的风云变幻。

从投资者直观的感受来看,2016年底开始,茅台、五粮液等价值股的崛起,“俘获”了众多股民,价值股自此开启了一场史诗级的波澜壮阔的走势。

渡过草莽皆英雄的时代,A股开启了革新之路。监管层的铁腕治理,价值股的回暖,让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在A股落地生根,许多人向往的巴菲特理念终于开始“照耀A股”。

不过,一切所谓的理念在A股总会变味儿。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A股还是一个散户及散户资金聚集的公募基金主导的市场,人们把价值股当成长股炒作,疯狂的抱团导致羊群效益愈发显著,当行情演绎到极致,最终崩塌在极度的兴奋中。

轰轰烈烈的价值股行情在2021年初戛然而止,杀估值的“屠刀”迅速落下,以白酒、食品、调味品为代表的消费企业陷入高估值、低增速的泥潭,资本是嗜血且贪婪的,面对高景气度、高成长且确定性强的锂电芯片光伏,风格转向也是情理之中。

纵观A股市场近十年的走势来看,成长股长时间占据优势。

以“国证成长/国证价值”上行超6个月定义为“成长占优”,以“国证成长/国证价值”下行超 6个月定义为“价值占优”。

可以发现,自2010年以来出现过6次成长股行情,分别为2010.7-2010.12、 2012.1-2012.8、2013.2-2013.8、2015.1-2016.3、2019.1-2020.7、2021.。

至今,单次持续时间约6-15个月。

价值占优阶段只有3个阶段:2010.12-2011.5、2016.7-2018.2、2018.5-2019.1,累计历时约 2 年,单次持续时间约 6-18 个月。

可以看到,各领风骚,此消彼长,成为近五年A股市场的主旋律。

当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风格可能切换的声音,这并非空穴来风。

8月前两周,宁德时代下滑近9%,明星芯片股兆易创新、北方华创分别下挫25%、20%,隆基股份8月第二周下跌超8%。

这可能预示着,7月以来的“极端聚焦”行情有所松动。

再平衡

趋势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行情的终结也不可能是立刻发生。

风格转换不会那么快,但风格的再平衡大概率已经来临。

理由有几个方面:

一是高位板块换手率高企。7月中旬至7月末,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锂电换手率分别处于历史92.9%、98%、89%、89.2%的高水平。且这些板块市盈率均处于历史高点。

二是热门赛道资金流入放缓。

北向资金和 ETF数据显示,增量资金大幅流入医药、食品饮料、非银行业,而在电新、电子等热门赛道的净流入出现较大波动。

7/23、7/30 两周电子 ETF资金分别净流出52亿元、6亿元,电新ETF资金分别净流出4亿元、净流入4亿元,电新北向资金分别净流入0.3亿元、净流出16亿元。

三是低估值股出现强势补涨,地产、食品加工、白酒、工程机械在八月前两周出现集体“暴动”。

上述这些迹象都表明,再平衡的状态可能进一步延续。

不过消费股崛起,还需静待一段时间,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变量因子:

宏观环境

美联储 Taper 的节奏是影响海外流动性预期的关键。

回顾上一轮美国放水,即2013年5 月,伯南克讲话中首次提及Taper时,美国非农就业恢复至次贷危机前的75%。

那么美联储“收水”的节奏要关注就业复苏程度,截至今年6月,美国非农就业大约恢复至疫情前的 70%。7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达到94.3万人,好于市场预期的85.8万人,劳动参与率从61.6%小幅上升至61.7%。

预计到 8 月会恢复至75%左右,届时“谈论缩减QE”的条件将基本满足。

业内预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有可能在8月底杰克逊霍尔年会(全球央行年会)上提醒市场为政策减码做准备,再在9月利率政策声明中正式宣布。

Taper临近,就意味着高估值板块将要面临杀估值的风险,资金就会更加青睐低估值及受益于利率提升的金融股。

但宏观变量是一个扰动项,并非决定项。

赛道股是否到顶,取决于行业景气度及盈利周期的拐点,显然目前还没有到来。行业大顶没有到,但短期情绪面的高点已经临近。

资金面

根据机构对消费股资金流向的统计发现,虽然消费板块有所调整, 部分龙头也有较大跌幅,但可观测的资金并未大规模“逃离”消费板块。

相反,杠杆资金仍在流入消费龙头股,而且当前消费板块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并不高。

以配置型外资为例,7月是连续14个月以来首次净流出电新板块,并转而流入食品饮料板块,这个趋势在8月第一周继续延续。

北上资金虽然对于个股的配置有所调整,但整体也仍在流入消费龙头。因而,当前消费板块所面临的资金层面的风险并不大。

成长与消费前10大公司北向资金流入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洽洽食品被外资买爆,触发外资“预警线”。

8月3日收盘,洽洽食品的外资合计持股12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4.21%,这也是洽洽食品自低点最高反弹超25%的原因。

此外,美的、格力、索菲亚的外资占比均超24%。

北向资金流入情况来看,6月至8月8日,美的集团流入33.2亿元,五粮液流入33.33亿元,海天味业流入14.13亿元。

近两年来,北向资金成为领投A股资产的风向标。拥有深厚护城河、业绩稳健的超级品牌  一直是外资的心头好,他们非常符合外资的“口味”。

预计未来,消费行业在内的各行业龙头仍然是北上资金配置的主要方向。

盈利拐点

纵观历史上价值股占优的启动条件,“流动性收紧+业绩增长”是两个共性。

流动性要看美联储的脸色,上述已有分析。

业绩方面,今年以来,持续上涨的原材料导致消费企业成本大幅上涨,压制业绩增长。不过随着高层表态,大宗商品涨价预期遭到打压,利好消费股。

我国CPI及PPI走势及预测

根据7月公布的通胀数据,PPI-CPI剪刀差仍在扩大,但随着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落,上游原材料持续上涨缺乏支撑,且受到国家调控,预计PPI将冲高回落;

而在CPI回升的状态下,也有利于消费股筑底反弹。

中信证券就认为,随着经济预期的下修,预计8月风格平衡的过程将持续,不过风格的切换可能在三季度末才会发生。

目前高景气赛道仍处于高增长态势,无论是政策层面的支持,还是行业变革趋势的加快,新能车、光伏等赛道长期无虞。

因此风格切换不会那么快,可以静待消费企业三季度业绩拐点。

黎明前的黑夜

“1600元的茅台不敢买,2500的茅台却挤着买。”

这是A股市场最真实的写照,上涨时人潮汹涌,低谷时鲜有人问津。

从抱团价值,到抱团成长。青年期的A股还未成熟,甚至稚气未脱。

当一个资本市场中,投资的钱,长期的钱占主流地位时,定价机制就更加健全,投资者会发现很难跑赢诸如标普500等指数基金,这也就是美国资本市场指数基金大行其道的原因。

而短线的钱,投机的钱占主导时,就会将原本合理的定价搞混,妖股频出,追涨杀跌,抱团频现,甚至动辄上百倍,甚至上千倍市盈率股票,也并不稀奇。

曾坚守中国平安10年之久的私募大佬李驰在微博上说道:

“不能容忍哪怕是世界上最优秀公司的较长期波动调整,就不要说自己是价值投资者。总关心股价的短期波动(一两年在我眼里就属于短期),也不要说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了。”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世间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

变化的不是价值,而是对价值的深刻理解。

巴菲特重仓持有可口可乐33年,1988年-1998年十年间,他收获了超过10倍的收益。

然而从1998年到2012年这14年时间,可口可乐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股价曾一度腰斩,直到2012年才再次突破1998年的高点。

甚至在2003年的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对其持有的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华盛顿邮报进行反思,直言:“很后悔大泡沫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把这些股票卖掉。”

价值投资之父都一度怀疑甚至否定自己的交易策略,可见坚守价值投资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价值股追求的是确定性,不能指望价值股永远具备爆发力;而成长股追求的是成长性,业绩周期波动在所难免。

目前来看,成长股的短期拥挤度接近年初消费股的拥挤水平,尽管诸如新能源等产业中长期无虞,但当前也有不少跌出性价比的消费股。

对于追求确定性的投资者来说,适时分批建仓,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均衡配置选择。

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曾经说过:“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兴奋中死亡。最悲观的时刻正是买进的最佳时机,最乐观的时刻正是卖出的最佳时机。”

现在或许就是消费股黎明前的黑夜。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