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全球糧食,危機四伏
格隆匯 06-04 17:50

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考驗,美聯儲再次加速轉動了印鈔機。

來源:網絡

從去年3月開始,先是特朗普政府通過2.2萬億美元CARES法案,同年12月又追加9000億美元財政刺激。疊加前不久拜登政府的1.9萬億美元直接發錢,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政府的財政刺激措施規模達到5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過去一年名義GDP總量的25%。

可見,我們身處在一個貨幣大放水的時代,而外溢的流動性除了推高最為堅挺的美股與中房,還有全球糧價。

 

十年新高

 

聯合國糧農組織3日發佈數據顯示,5月全球糧食價格指數升至127.1點,為2011年9月來的最高水平。5月指數比4月上漲4.8%,同比激增近40%,為連續第12個月走高。

其中,受到供給中斷與需求強勁的雙重因素的推升,糖、植物油及穀物的價格在5月創下最大漲幅,分別是糖價上漲6.8%、植物油價格躍升7.8%。

縱觀白糖的糧食期貨價格,也是處於近幾年高位運行。

來源:同花順

顯然,使得全球糧食價格指數突破至近10年來最高水平的背後,一定有着極為強大的驅動因素。

首當其衝的當然是供給端受到嚴重干擾。

首先2020年疫情在全球內蔓延,為有效控制疫情所採取的隔離、封閉措施,阻礙農民務農、工人務工,導致糧食收穫和運輸成為問題。而化肥、農藥、獸藥等生產資料短缺,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同時,疫情還放大了人們心理恐慌,一些國家的居民囤積食品、搶購衞生紙,部分國家或地區的決策者進行貿易限制,保障本國糧食安全,則是擔憂糧食供應量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釋放的信號引發全球糧食市場的價格飛昇、波動劇烈。

其次,極端天氣的擾動。農業是靠天吃飯的從古到今,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老天爺發脾氣,糧食就會減產、就會歉收。

來源:網絡

2019年到2020年6月,沙漠蝗蟲在東非爆發,並迅速蔓延到西亞、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沙漠蝗蟲是全球最危險的遷徙性害蟲之一,它們飛行和繁殖速度快。成年沙漠蝗蟲每天飛行距離可達150千米,而 1 平方千米蝗羣每天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以及東南亞遭遇旱災,這些地區水熱充足,是稻米主產區,給全球帶來更大的糧食短缺壓力。

如果供給端的幾個因素起到了煽風的作用,那麼另一個驅動因素則是全球貨幣大放水為糧價上漲提供了炒作的温牀。

不斷氾濫的流動性,正在推高一個又一個物價水平。這其中手握大把資本的投機資本是全球糧食價格波動的重要推手,惡化預期製造行情。全球化的今天,農產品交易範圍已從局部、區域性的市場拓展到全球市場。

而疫情的衝擊帶來糧食短缺和價格上漲預期,反映到大宗商品市場就會激發糧食期貨價格上升,疊加投機炒作,進一步加劇糧食價格的不穩定和波動。

飆漲的惡果

 

我們常説,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關係到民眾吃飯的問題的則更是無小事,因為糧食價格飆漲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會不斷出現。

隨着全球流動性的泛濫,2020年疫情危機後印的錢,已經超過了2008年以前5000年的累計印鈔總量,由此帶來的最為直接的惡果就是,通脹這隻猛虎正在甦醒。

作為基本食物生產原料,糧價上漲會帶動其他農產品加工、相關工業品生產的價格上漲,從而繼續推升通脹,導致收入水平上升,購買力卻止步不前,甚至倒退。

根據數據顯示,4月份美國CPI同比上漲4.2%,創下2008年9月以來新高,而其核心CPI則同比上漲3%,更是創下1996年以來的25年最高。

來源:網絡

糧價飆漲的同時,還引發了全球飢餓人數也在飆升。數據顯示,2020年在55個國家或地區內至少有1.55億人陷入“危機”級別或更為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況,比上一年增加約2000萬人。而且糧食不安全問題一直在加劇,絲毫沒有停息,這一趨勢令人憂慮。

在全世界面臨突發糧食不安全問題的人口中有三分之二身處非洲大陸,近9800萬人。其中,有超過3400萬人正竭力應對緊急狀況級別的重度飢餓,而也門、南蘇丹和尼日利亞北部形勢尤為嚴峻,面臨着災難級別的重度飢餓。

此外,嚴重的糧價波動甚至還會引發一連串的社會動盪問題。在2008年和2011年的兩年時間,當時糧價飆升在30多個國家引發了騷亂。

 

風景這邊獨好

 

不得不説的是,全球糧食價格指數創至十年新高的同時,國內的糧價卻不漲反跌,有點”風景這邊獨好”的意思。

來源:糧食和儲備局網站

對此商務部給出了三個數據:首先從綜合生產能力來看,中國糧食連年豐收,糧食總產量已經連續6年穩定在13000億斤以上;另外,從人均佔有量來看,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最後,從糧食庫存來看,中國糧食庫存處於較高水平,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能夠滿足一年的消費需求。

總的來説,保障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充足和運行穩定,有基礎有條件,糧價大幅上漲的支撐條件並不充分。

但是對於國內來説,雖然目前糧食供給充足,也必須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據3月24日中華糧網的消息稱:今年1-2月份,中國傳統主糧之一的小麥進口量達到247.3萬噸,同比暴漲近300%;另外,同期玉米進口量的漲幅更是達到414.5%。

要知道,同期國際玉米價格同比上漲了45.5%,而小麥價格也暴漲近20%。在這一情況下,為何中國還要不惜高價大量進口?除了是未雨綢繆,恐怕也有為全球可能發生的糧食危機擔憂而提前準備。

 

結語

 

與美股中房一樣,飆升的糧食價格只是美聯儲開啟印鈔機的一個縮影。恰好疊加了近兩年疫情與極端天氣的刺激,縮影被放大。

好在中國堅守糧食安全底線,使得全球糧價瘋漲的負面影響在國內降到了最低。但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在全球化的世界經濟格局中,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畢竟,在糧食進口大幅增加背後,還有輸入性通脹的風險。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