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騰訊自選股財訊
9月25日,證監會召開新聞發佈會例會,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表示,證監會要求國金、國聯證券自查,並提交內幕知情人名單,啟動核查程序。
國聯證券、國金證券9月20日披露,國聯證券18日與國金證券大股東簽署協議,國聯證券將向發行A股股份,吸收合併國金證券。但就在協議簽署的當天,大量資金湧入將兩家券商拉昇至漲停。
據第一財經報道,意向協議可能還在簽署當中,國聯證券、國金證券兩家公司的股價,就在相隔幾分鐘的時間裏先後突然異動,兩家券商合併的消息隨後開始在網上流傳。胎動才剛剛開始,“金聯證券”就受到內幕交易的質疑。
根據9月20日晚間公告,國聯證券已於18 日在長沙湧金(集團,下稱“長沙湧金”)有限公司簽訂意向協議,國聯證券擬受讓長沙佣金持有的國金證券約 7.82%股份,並在籌劃國聯證券通過發行股票,換股吸收國金證券之事。
今年以來,券商合併的消息屢屢擾動市場,但國聯證券“吞併”國金證券,卻是第一次傳言成真。消息披露後,卻立即引起一片譁然。此前一天,網絡就已流傳這一消息,並有媒體報道了此事。更為離奇的是,就在協議簽訂的當天下午,合併消息尚未披露之時,國聯證券、國金證券突然漲停。
兩家券商突如其來的漲停,以及提前流傳的消息,讓市場懷疑公告已提前泄露。而兩家公司盤後公告的內容,也與網傳內容存在高度重合,從而使先知者得以提前潛伏,並帶動券商股當天集體異動。這讓投資者質疑,消息可能已經提前泄露。
從盤面走勢來看,兩家券商異動的時間,與協議簽訂時間高度近似。K線圖顯示,18日開盤後,國聯證券還一度下跌,盤中最低價較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下跌約1.2%。但下午開盤後12分鐘左右,國聯證券成交開始放量,由於拋壓較大,直到臨近尾盤時封住漲停。此前的9月16日、17日,其股價分別上漲3.46%、4.63%。
國金證券的走勢,則處於跟隨狀態,國聯證券出現異動後,國金證券也在隨後的幾分鐘開始拉昇,但只用了十幾分鍾就已漲停,而且其股價自從9月初開始小幅下跌後,18日之前的的五個交易日,基本都處於橫盤整理狀態。
另一方面,網上流傳的公告截圖公告抬頭顯示,這不僅是一份將由國聯證券披露的公告,而且公告內容的涉及事項、交易方式等關鍵信息,也與國聯證券盤後披露基本一致。
與此同時,9月25日早盤,券商再次成為盤面上最引人注目的板塊。
中國證券報報道,據Wind數據顯示,券商板塊早盤盤初表現平淡,盤中突然直線拉昇。
消息面上,9月25日上午,在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通證券)投資者互動平台上,有投資者提問海通證券稱,與國泰君安,東方證券均為上海國資委下屬券商,未來有無整合可能。海通證券回覆表示,公司董事會暫時沒有討論相關事項。
近期,“合併”成為券商的關鍵詞,也引燃了市場對券商板塊的熱情。
事實上,近期被投資者“拷問”的不止國金證券一家。
據券商中國,9月21日當天,中原證券、長江證券、國信證券相繼在交易所互動平台上收到投資者的關於行業整合的提問。
其中,有投資者建議中原證券:“在國家鼓勵券商做大做強的背景下,建議中原證券抓住機遇儘快通過吸收合併地區小券商搶佔市場份額,回報廣大投資者。”中原證券隨即回覆稱,“公司董事會暫時沒有討論相關事項的計劃。您的寶貴建議,公司將虛心聽取,認真研究。”
而在深交所互動平台,長江證券和國信證券收到的提問則更加具體。其中,長江證券被提問是否考慮過吸收合併天風證券,國信證券則被提問是否有與招商證券合併的打算。
正如提問中提到的,目前基於同地域之間的券商合併,仍是市場目前主要關注的行業整合思路。
開源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高超表示,監管層已明確表態鼓勵券商市場化合並,此外隨着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管理辦法落地,金控公司監管趨嚴,後續或有更多金融牌照進行重組、合併,證券行業主題性投資機會將增多。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指出,對投資者來説,應該理性看待此類消息。“對於券商合併更多還是要關注雙方能否形成互補,合併本身能否發揮出來‘1+1>2’的效果,盲目追逐消息或炒作概念反而可能會對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據騰訊自選股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具有併購整合預期標的券商已經有:
中信系中信證券、中信建投;
匯金系中金公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
同屬浙江國資的浙商證券、財通證券;
同屬江蘇國資的華泰證券、東吳證券、南京證券;
同屬北京國資的第一創業、首創證券;
同屬安徽國資的國元證券、華安證券。
此外錦龍股份旗下東莞證券、中山證券;股東陷入債務危機的方正證券;民營系太平洋證券、華林證券有較大概率成為被併購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