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資本市場最搞笑的瓜,莫過於昨晚樂歌股份董事長微博,直指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們頤氣指使、居高臨下的態度,表示不歡迎其來公司投資。
網上文章很多,政事堂就不粘貼了,從行文來看,這位董事長可能是權利遊戲的忠實觀眾。
“你對樂歌的基本成長曆史一無所知;你根本沒有來過樂歌一次調研;你根本沒有去過一次樂歌的工廠,根本沒有做過一次對樂歌員工哪怕基層員工的採訪;你對樂歌過去幾年收入沒有成長實際產品和結構不斷完善一無所知……”
此外,同時在還對此前的機構調研情況總結為,“大多數的基金都想賺快錢,幾乎沒有基金願意到工廠看流水線、看工藝”,“為什麼置實控人長時間多次數大金額的增持而無視,為什麼一定要等到漲起來之後蜂擁而至……”
一時之間,很多網友從政治正確的角度,紛紛站在企業這邊怒斥調研的金融機構。
雖然政事堂也覺得國內金融機構的調研水平不咋地,但是,樂歌的做法卻引起了我的興趣。
樂歌股份是一個細分的傳統行業,不可能拿到大企業的戰略投資和併購。
而此次,對其調研的金融機構妥妥的都是金主爸爸,一次性的把爸爸們都得罪了,這種極端不理智的行為,還能夠得到公司上下的全面支持,很顯然,這事兒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平安資管對樂歌股份的不重視的背後。
首先,哪怕是作為一個外行,都很清楚樂歌的產品無論是電視支架還是桌椅,都屬於競爭極為激烈的紅海,而且幾乎沒有什麼技術門檻和行業壁壘,其目前57%的市夢率極為誇張。
其次,該公司產業方向不斷轉型,絕大部分銷售都在海外,不僅面臨巨大的不可控風險,而且也很難去核實數據,任何的長期投資者都將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
第三,該公司創始人持有公司絕大部分的股份,且今年年底就將面臨三年IPO鎖定期的解封,並在今年年中給予了管理層大量的期權行權,而隨着期權的授予,該股票就開始了一路拉昇,從二十幾塊錢一路拉到90,拍拍腦袋就知道這是在為了減持搞動作。
因此,真正搞價值投資的機構本着對股東負責的態度,大多不會選擇了投這一類的小盤“莊股”,能吸引來的也都是一些短期炒作封板的資金。
所以,平安資管的不重視,本身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把公募得罪了的樂歌董事長也不傻,今年見了這麼多的公募基金,他自己也很清楚,想要忽悠這羣割韭菜的大佬們入自己的甕,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而想要高位套現,只能靠遊資和市場上的散裝韭菜了。
因此,也不必顧忌這些以後怎麼跟金主爸爸們相處,把市場的熱度炒得足夠了,再加上自媒體們的添油加醋,自然而然就會有數不清的遊資和韭菜來刀頭舔血,屆時,就可以通過放消息,拉着遊資一起來割韭菜。
而平安資管,大概就是這位董事長選擇的碰瓷兒機構,畢竟在這麼多調研的機構裏面,平安由於是集團,擁有全國性的知名度,碰瓷兒的成功率會更高。
估計年底之前這票被董事長人為妖下去的概率會很高。
對於一個商人來説,這麼做沒有對錯,因為這麼做符合他的利益最大化。
同樣,年底臨大考的特朗普也面臨同樣的處境,想要獲勝就需要足夠多的底層韭菜給他投票,就需要利用社交媒體開始瘋狂的碰瓷兒和譴責建制派。
只要資本願意下注,民眾願意跟隨,無論是股票還是選票都可以脱離基本面,這些商界大佬們的勝率就會持續攀升。
只不過,既然選了這條路,樂歌的老闆家族也得小心面臨特朗普同樣的問題,那就是高曝光之下的被調查,把股價拉的那麼高肯定是有黑操作,而樂歌本身卻沒法像特朗普那樣通過行政手段保護自己。
只能説,面對冰火兩重的未來,大家都在玩富貴險中求的權力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