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風證券研究所醫藥鄭薇團隊
投資摘要
研發主導,聚焦眼科耗材賽道,實力凸顯
公司聚焦眼科器械領域的自主研發與生產銷售,是國內首家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狀體制造商,也是國內主要的可摺疊人工晶狀體制造商之一,目前擁有中高端人工晶狀體與角膜塑形鏡,其中人工晶狀體擁有20個產品型號,佔公司營收90%以上。人工晶狀體與角膜塑形鏡作為眼科醫藥高值耗材,2018年市場規模達到76億元,同比增長16.92%,預估未來存在百億的市場空間,賽道景氣度很高。目前公司人工晶狀體產品已經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00多家醫院,並已經實現德國/法國/荷蘭等國的出口,銷售市場進一步擴大。公司聚焦眼科器械領域,近年來營收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是實現營收1.95億元(+53.73%),歸母淨利潤0.67億元(+228%)。公司重視研發的投入,2019年研發投入佔比15%,位於同類型公司前列,目前公司聚焦眼科器械賽道,公司在研產品圍繞眼科器械領域全產業鏈佈局,未來有望不斷有新產品的推出,在眼科器械領域實力凸顯。
人工晶狀體受益白內障手術滲透率的持續提升,高端產品進口替代空間充足
我國白內障患者約1.8億人,但2018每百萬人口白內障手率CSR僅為2662,較歐美等發達國家(歐洲CSR 10600,美國CSR 12100),以及印度(CSR 5800)有較大提升空間,預計白內障手術中人工晶體置換的潛在空間有在2025年有望達到184億。目前公司在人工晶狀體領域擁有AI-UV/A2-UV/ALD/Toric/AQBH/AQBHL等系列中/高端產品,2019年實現銷售41.55萬片,實現收入1.79億元。目前人工晶體領域進口品牌佔據優勢地位,尤其在高端領域。公司是國內首家高端屈光型人工晶狀體制造商,目前產品更多聚焦在中端,但在研產品逐步向高端靠近,未來在高值耗材帶量採購的推進,以及本土營銷渠道更具靈活型的因素催化下,公司的人工晶狀體領域還將實現快速發展。
角膜塑形鏡市場空間大,公司有望實現快速放量
我國近視人口接近7億,而角膜塑形是目前使用較廣的應用於青少年減緩近視的方式,2018年6月國家衞健委發佈《近視防控指南》,首次將角膜塑形鏡納入單純性近視矯正措施,認定角膜塑形鏡在近視防控的有效性。我國角膜塑形鏡的滲透率不足1%,但增長速度較快,隨着對青少年眼健康的重視程度提升,未來角膜塑形鏡增長空間較大。公司是國內第二家角膜塑形鏡獲批上市的企業,角膜塑形鏡材料透氧係數為125,在國內外產品中屬於領先地位,高透氧率能較好降低配鏡後眼部的干涉等問題,2019年剛上市當年即實現收入712萬。角膜塑形鏡行業目前以進口品牌為主,國產品牌競爭格局良好,隨着產品的認知度的提升,以及滲透率的提升,公司在角膜塑形鏡領域有望實現快速放量。
估值與評級
眼科耗材領域市場增長至速度以及滲透率提升速度來看,行業的增長均較快。公司作為該領域的研發領軍企業,產品競爭能力強,且成長性高。我們預計公司2020-2022年歸母淨利潤為0.82/1.28/1.93億元,綜合市值在323-334億,目標價格307-318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帶量採購、兩票制等醫改政策帶來採購方式的改變;產品結構單一,市場競爭激烈;新產品研發上市不及預期;產品安全及潛在責任問題;全球疫情短期內無法結束等。
目錄
正文
1. 創立於2010年,研發創新領跑眼科耗材領域
愛博諾德(北京)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4月21日,2020年7月29日科創板上市,是一家專注於眼科醫療器械的自主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服務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公司主要產品覆蓋手術和視光兩大領域,主要針對白內障和屈光不正這兩大類造成致盲和視力障礙的主要眼科疾病,核心產品是人工晶狀體和角膜塑形鏡,以及一系列配套產品。公司以研發創新為本,目標開發眼科全系列醫療產品,成為國內眼科醫療領域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解江冰,直接持股比例12.93%,其控制的博健和創持股比例為5.77%,其控制的博健創智持股比例為4.09%,其控制的喜天遊投資持股比例為1.60%,其間接持股比例合計為11.46%;一致行動人毛立平、白瑩為夫妻關係,合計持股比例9.39%。公司股權結構健康,實際控制人及一致行動人擁有超過30%的股權比例。公司高管與核心技術人員多為碩博等高學歷人羣,具有光學、化學、生物學、醫學等背景,經驗豐富,擁有多項發明專利,是公司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組成力量。
2. 眼科耗材未來存百億空間,具備長期增長驅動
眼科疾病擁有龐大的患者羣體基礎,世界衞生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近視人數約有14億,其他眼病患者約有3.14億,其中有不少的患者都是因白內障、青光眼、未經矯正的屈光不正等原因致盲,致盲原因中白內障約佔39%、未經矯正的屈光不正佔18%、青光眼佔10%,這三種疾病已經成為全世界致盲和視力障礙的主要原因。
而我國眼科疾病領域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受到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生活方式改變、工作強度增大、過敏源增加、用眼不當等各類因素的影響,青光眼、白內障、視頻終端綜合症、乾眼症、角結膜炎等眼疾患病人數增加,對眼科治療需求不斷增大,2018年眼科醫院診療人次達到2932.4萬,同比增長11.3%。
不同的眼疾治療手段不同,手術與耗材主要用於白內障、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治療。眼科屬於高精尖學科,對材料和技術的精細化程度要求高,包括人工晶狀體、人工視網膜、人工角膜、硬性角膜接觸鏡在內的高值醫用耗材用於眼疾治療。
據醫械研究院統計,2018年我國眼科高值醫用耗材市場規模約為76億元,同比增長16.92%,近三年均保持了雙位數的快速增長。我們判斷隨着人口老齡化的提升以及電子產品普及等,眼疾病的需求還將進一步提升,眼科耗材行業景氣度持續向上。
以人工晶狀體與角膜塑形鏡為代表眼科耗材屬於III類醫療器械,行業技術和品牌壁壘較高,目前基本由外資品牌壟斷。角膜塑形鏡全球市場70%以上份額被視康(愛爾康旗下)、庫博、強生和博士倫4家佔據,人工晶狀體全球市場80%以上份額由美國愛爾康、眼力健(雅培旗下)和博士倫3家佔據。
2019年7月國務院專門出台了《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高值醫用耗材提升核心競爭力。這對有技術含量,產品質量過硬,有價格優勢的國產製造商有利。同時隨着京津冀及黑吉遼蒙晉魯(“3+N”聯盟)人工晶狀體類高值耗材聯合帶量採購的推進,我們預計人工晶狀體領域行業競爭格局有望重塑,國產品牌未來有望通過帶量採購逐步實現國產替代。
2.1. 白內障手術技術成熟,人口老齡化與收入水平提高助力滲透率提升
白內障是一種年齡相關性較高的眼科疾病。據2018年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新進展國際會議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60歲至89歲人羣白內障發病率約為80%,90歲以上人羣白內障發病率高達90%以上。2019 年我國白內障的患病人數高達 1.84 億。2011-2019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從13.7%增長至18.1%,未來,中國將加速步入老齡化時代,白內障患者人數呈現穩步增加的趨勢。
對比歐美等國家,我國白內障手術的滲透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百萬人口白內障手術例數(CSR)角度來看,我國CSR自1988年的83提升至2018年的2662,提升了31倍。2018年我國內障手術量達到370萬例。對比歐洲(CSR10600),美國(CSR12100),印度(CSR5800),我國白內障手術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手術是治療白內障的有效方法與主要手段。目前,比較流行的白內障手術方式是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人工晶狀體用於治療白內障,是全世界用量最大的人工器官和植入類醫療器械產品。近些年,白內障治療需求從“看得見”向“看得清”過渡,推動人工晶狀體行業產品逐步往中高端產品發展。
過去十年國家發佈和實施多項政策普及和鼓勵白內障手術;同時在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以及健康中國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居民眼健康知識不斷普及的趨勢下,我國白內障手術還將持續提升,而伴隨使用的人工晶狀體市場也將隨之而提升。
預計2025年我國百萬人口白內障手術率(CSR)將超過4000,白內障手術總量將會達到612萬例,人工晶狀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84億元。
測算方法如下:
① 我國未來人口增長放緩,2019年後以0.3%的增速增長,預計2025年總共人口達到1428百萬。
② 2018 年下半年起,由於受國家實施城鎮居民與農村合作醫療的醫保政策整合調整過渡,以及部分省區醫保優化調整支出結構影響,白內障手術量增長率出現階段性放緩,2020 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非急診手術影響較大。假設 2019 年、2020 年 CSR 與 2018 年持平,2021 年之後恢復正常增長率,保守按照每年10%的增長率計算,預計2025年CSR增長至4287。
③ 由2019年京津冀和黑吉遼蒙晉魯“3+N”醫用耗材(人工晶體類)聯合帶量採購競價涉及的31.39萬片人工晶狀體價格年採購金額為9.34億元,估計我國市場人工晶狀體均價約為3000元。
④ 利用人工晶狀體市場規模=白內障手術量×人工晶狀體價格,預計2025年我國人工晶狀體市場規模為184億元。
2.2. 我國青少年近視率位居第一,防控意識提升催化市場快速發展
我國近視人口數接近7億,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根據衞健委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全國兒童青少年(6-18歲)總體近視率為53.6%。隨着電子產品普及率提高以及學業競爭壓力加重,青少年近視率呈現出不斷升高的趨勢。
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電子化與可視化大大增加了人們的用眼強度,青少年近視問題受到廣泛關注。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提出到 2030 年中國六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視率下降 70%以下的目標。2018年6月國家衞健委發佈《近視防控指南》,首次將角膜塑形鏡納入單純性近視矯正措施,認定角膜塑形鏡在近視防控的有效性。
青少年近視率情況嚴峻,視力改善需求日漸突出,但角膜激光手術不適用於青少年,這使得能夠延緩近視的角膜塑形鏡快速發展。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眼科及視光學分會統計,2015年我國角膜塑形鏡銷量達到64.30萬副,2011年至2015年複合增長率約為44.11%。
角膜塑形鏡的適用人羣主要是8-18歲的青少年。根據國家統計局各年度出生人數以及衞健委統計的各年齡段近視率,可以估算得到我國8-18歲青少年近視人數在1億以上。我國角膜塑形鏡的滲透率不足1%,但滲透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未來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預計2025年角膜塑形鏡滲透率將達到3.51%,潛在消費人數將達到約365萬人,市場規模接近55億元(出廠價口徑)。
核心假設與測算方法如下:
① 用歷年出生人數計算2011-2025年8-12歲、13-15歲、16-18歲各年齡段青少年人數。
② 假設各年度近視率不變,利用2018年衞健委調查數據,即8-12歲的近視率為36.0%,13-15歲的近視率為71.6%,16-18歲的近視率為81.0%,計算各年度8-18歲青少年近視人數。
③ 鑑於2011 -2015年選擇角膜塑形鏡治療方式的比例增長率遠超過20%,2015年後保守按照每年20%的增長率計算滲透率。
④ 根據公司招股説明書,角膜塑形鏡廠家或進口總代理商的平均銷售價格為1500元/副。
⑤ 利用市場規模=潛在消費人數×角膜塑形鏡平均出廠價,預計我國2025年角膜塑形鏡市場規模為55億元。
3. 產品放量期,經營規模持續擴大
愛博醫療產品技術領先,推動市場快速發展,業績穩步增長。2016年公司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44億元,-139.66萬元,2019年則分別達到了1.95億元,6668.51萬元。2012-2018年公司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64.90%,歸母淨利潤在2018年由虧轉盈,2019年同比增長228%。
疫情期間非急診眼科門診幾乎關閉,公司核心產品業績受到影響。2020Q1公司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26億元、341.54萬元,同比下降幅度較大。但我們判斷白內障手術與近視防控需求長期趨勢未發生變化,下半年年業績增長動力依舊較強。
公司整體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公司人工晶狀體發展多年,產量不斷擴大,公司生產的規模效應和效率提升的效果不斷顯現。銷售毛利率處於較高的水平,銷售淨利率與淨資產收益率逐步提高,2019年分別達到33.69%與11.41%。
從費用端來看,公司三項費用率存在一定的波動。銷售費用率受益於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整體呈下降趨勢,19年上升系公司擴大銷售團隊,加大市場推廣力度所致。17/18年管理費用率較高主要是由於公司進行股權激勵支付了股份。
公司資產負債率較低主要系報告期內公司獲得股東投入、積極償付相關負債、日常運營對銀行借款依賴較低等因素所致。
將公司與同業公司進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的比較分析。愛博醫療的費用率處於較高水平,但有明顯的下降趨勢,昊海生科與歐普康視則比較穩定。銷售費用率方面:昊海生科由於業務領域廣泛銷售費用率較高;愛博醫療明顯高於歐普康視,我們判斷主要是因為愛博醫療不斷拓展銷售渠道,而歐普康視經銷渠道較為成熟。管理費用率方面:愛博醫療仍處於成長期,有較多的股權激勵支付,因而管理費用率較高。
從營運方面來看,2017-2019年應收賬款增長較快,但增幅小於營收增長,因此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由49.34%下降到31.81%,應收賬款週轉率逐漸提升。公司銷售模式中經銷佔比在60%以上,應收賬款回款期限較短,質量較好。存貨方面,公司存貨週轉率逐年降低,系公司銷售規模擴大而增加原材料和產成品的儲備所致,結合流動比率過高這一特點,認為公司的營運能力尚可但仍待提高。
4. 市場發展迅速,目標佈局眼科全系列產品
目前公司主要產品覆蓋手術和視光兩大領域,主要針對白內障和屈光不正這兩大類造成致盲和視力障礙的主要眼科疾病,其中手術領域的核心產品為人工晶狀體,視光領域的核心產品為角膜塑形鏡,以及圍繞這兩項核心產品研發生產的一系列配套產品。
4.1. 兼具技術與價格優勢,人工晶狀體產品乘勢增長
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人工晶狀體。人工晶狀體自2014年7月上市以來已擁有 20 個產品型號,具有疏水、防紫外/藍光、可摺疊、非球面等特點,屬於中高端晶狀體,使白內障患者能夠獲得較高的視覺質量。公司人工晶狀體市場發展迅速,2019年公司人工晶狀體銷售數量在國內市場佔比10.28%,銷售金額佔比6.70%。
公司人工晶狀體產品現已覆蓋國內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00多家醫院,並且已出口至德國、法國、荷蘭、意大利、奧地利、盧森堡、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累計銷售近100萬片。目前公司以國內市場銷售為主,2019年海外市場銷售量僅佔7.7%,但海外市場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與國內註冊的同行業產品進行對比,公司的人工晶狀體在材料、結構設計、光學設計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並且較進口同類產品價格更低。其中,普諾明Toric型號產品的環曲面設計用於矯正人眼散光,是唯一的國產散光矯正型人工晶狀體。
公司產能不斷擴大,2017-2019年提高了280.25%,已經形成規模效應,加上工藝改進,單片生產成本從2017年的85.22元下降到了2019年的48.54元。產銷率保持在較高水平,2019年較2017年下降主要系產品型號增加與銷售客户眾多引起的庫存增加所致。本次募集資金將部分用於產能擴大,人工晶狀體產能預計達到150萬片/年。
受益於人口老齡化與白內障手術普及,公司人工晶狀體銷量將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並且京津冀及黑吉遼蒙晉魯醫用耗材(人工晶體類)聯合帶量採購帶來的進口替代趨勢,將助力國產廠商擴大國內市場份額。公司A1-UV、A2-UV、AT1BH(Toric)產品中標分別以1948元/片、1400元/片、3899元/片的價格中標,人工晶狀體的銷量將乘勢增長。
4.2. 創新基弧設計與高透氧性並舉,角膜塑形鏡市場空間未來可期
2019年3月公司取得角膜塑形鏡註冊證。公司創新性地設計和製造了具有非球面基弧的角膜塑形鏡,利用非球面的周邊離焦提升角膜塑形鏡在近視控制功能方面的有效性和穩定性。該技術屬於國際原創專利技術,已經取得中國和美國的發明專利授權,歐洲、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利申請正在實質審查中。
公司角膜塑形鏡材料透氧係數為125,在國內外產品中屬於領先地位。角膜塑形鏡重視材料透氧率。角膜組織代謝的氧氣來自空氣和淚液,當角膜塑形鏡緊貼角膜,若沒有好的透氧性,容易造成眼部缺氧而出現眼部乾澀等症狀,引發眼部併發症。
公司角膜塑形鏡產品在公司已建立的眼科銷售渠道快速開展市場推廣和銷售,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711.88萬元。公司作為國內第2家獲得角膜塑形鏡註冊證的生產企業,目前正處於成長期。對標國產角膜塑形鏡龍頭企業歐普康視,預計公司角膜塑形鏡將快速增長。
公司產品屬於銷售初期,毛利率略低於為同類可比公司。為拓展銷售渠道公司向客户提供了較多的試戴片,拉低了平均單價。預計隨着公司視光類產品銷量提升,規模效應、工藝提升等因素進一步降低視光類產品的成本,未來公司視光類產品的毛利率水平將有所提升。
4.3. 研發投入與在研項目充沛,創新驅動成就國內眼科領軍企業
公司中長期目標是開發眼科全系列醫療產品,覆蓋白內障、屈光不正、青光眼、眼底病等諸多領域。公司掌握人工晶狀體的自主知識產權與核心技術,86項專利已獲授權,在已有產品研發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平台技術,不僅可以用於現有產品的迭代更新,並且可向多方向延伸拓展,開發具有國際前沿技術水平的眼科醫療器械產品和其它醫療領域的產品。
公司以研發創新為本,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重超過10%,研發力度明顯高於同行業公司,有望實現眼科全系列產品佈局目標。
公司在研管線儲備充足,緊跟國際廠商高端產品技術趨勢。公司積極佈局高端產品,開展多焦點人工晶狀體、有晶體眼人工晶狀體、大景深人工晶狀體、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觸鏡(RGP)等產品及手術與視光領域配套產品的研發。公司研發的RGP已獲得產品註冊;多款高端人工晶狀體處於臨牀試驗階段,我們判斷多焦人工晶狀體預計於2021年上市,有晶體眼人工晶狀體(PR)的研發有助於打破國外品牌在該領域的壟斷,預計於2023年上市。
5. 業績拆分與估值分析
5.1. 業績拆分
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白內障、視力矯正等非急診眼科疾病的診療被迫暫停,公司人工晶狀體及角膜塑形鏡的銷售受到影響。但長期來看,公司業務面對的市場需求大且保持持續增長,隨着產品與營銷體系的完善,公司業績有望穩步增長,預計2020-2022年將實現淨利潤0.82/1.28/1.93億元。
關鍵假設如下:
假設一:人工晶狀體領域公司A1-UV/A2-UV/Toric三款產品中標京津冀3+N耗材帶量採購,我們判斷公司相關產品價格會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整體銷量會提升較快,疊加其他產品在國內外銷售的提升,人工晶狀體2020-2022年營收增長16.7%/39.8%/34.2%(2020年收疫情影響增速較低)。
假設二:其他手術配套產品隨人工晶狀體銷售保持較好的增長趨勢,預計2020-2022年增速在20-30%。
假設三:公司角膜塑形鏡及其他視光配套產品上市時間短正處於成長期,且基數較低,預計2020-2022年增速大約為300%,150%,100%。
假設四:公司盈利能力較強,中標產品雖然有一定降價壓力,但隨着規模的提升毛利率整體依舊會較高,我們預計公司毛利率水平維持在85%左右。
5.2. 估值分析
公司核心產品為人工晶狀體與角膜塑形鏡,且目前正處於成長階段,未來有高成長的基礎。我們選取目前已經上市的昊海生科(科創上市,業務板塊包括眼科/醫美/骨科/外科)與歐普康視(創業板上市,國內第一家角膜塑形鏡獲批企業)進行比較分析。
從可比公司的情況來看,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相關公司的PEG水平都較高,我們認為人工晶狀體與角膜塑形鏡都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但對公司而言,這兩塊業務所處的階段不同,因此我們對公司進行分部估值:
① 人工晶狀體:公司的人工晶狀體屬於中高端,疊加“3+N”集採中標,我們預計公司的人工晶狀體進口替代以及中高端產品放量會有較大空間。根據我們的業績假設,公司人工晶狀體未來3年有望保持30%左右的複合增速,且具有較高的持續性,對比昊海生科,其眼科領域人工晶狀體2017-2019年複合增速為7.6%,且眼科領域業務收入是公司業務佔比最高的板塊,昊海整體2020年估值為69倍,其中我們判斷眼科領域估值在80-90倍區間,愛博諾德眼科產品偏向中高端,放量空間更大,且增速更快,因此我們判斷公司的人工晶狀體業務的估值略高於昊海,給予其110-120倍PE(科創板有一定的估值溢價),科創板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南微醫學2020年估值為110倍PE,愛博醫療所處的人工晶狀體市場空間更大,進口替代的空間也更大,所以我們認為愛博醫療110-120倍PE也具有合理性。預計公司人工晶狀體在2020年業績貢獻0.7億元左右,則公司人工晶狀體市值在77-84億;同時公司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人工晶狀體後續在研高端產品對標愛爾康/蔡司等高端國際品牌,市場空間較大,作為行業內研發投入較強的公司,我們認為公司後續研發管線上產品的推出與現有產品比較而言,更具潛力,考慮到研發存在一定風險,我們判斷公司目前研發管線產品估值為現有產品估值的60%,給予46-50億。因此公司人工晶狀體產品的整體估值大約為123-134億。
② 角膜塑形鏡:公司的角膜塑形鏡於2019年推出,在當年即實現百萬收入。角膜塑形鏡國內滲透率還較低,成長空間大,且國內產品競爭格局較好。愛博諾德角膜塑形鏡正處於產品導入放量的階段,未來有長期的增量空間,根據我們的假設預測,公司的角膜塑形鏡2019-2022年有望保持150%左右的複合增速。將其對標科創板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南微醫學與昊海生科,兩者2020年預計PEG分別為11.34與8.25,我們假設公司2020年PEG達到兩者平均水平,即PEG水平為9.80,根據我們的業績預測,公司角膜塑形鏡業務2020年有望實現0.1億元淨利潤,則公司角膜塑形鏡市值約為150億元。同時公司正在研發新一代角膜塑形鏡產品及潤眼液等相關配套產品,具有較大市場潛力,給予50億元估值。因此公司角膜塑形鏡產品的整體估值大約為200億。
綜合來看,愛博諾德的人工晶狀體與角膜塑形鏡產品力強,且具有較高的成長空間,賽道空間大,進口替代空間足,且未來在研產品有望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人工晶狀體與角膜塑形鏡的綜合市值空間為323-334億。
眼科耗材領域市場增長至速度以及滲透率提升速度來看,行業的增長均較快。公司作為該領域的研發領軍企業,產品競爭能力強,且成長性高。我們預計公司2020-2022年歸母淨利潤為0.82/1.28/1.93億元,綜合市值在323-334億,目標價格307-318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6. 風險提示
1、“帶量採購”帶來採購方式改變:公司在“3+N”及安徽省開展人工晶狀體帶量採購中中標,中標人工晶狀體產品價格下降約20%,降價可能通過陽光采購、陽光掛網等方式影響公司產品在其他地區的價格。未來,在即將開展人工晶狀體帶量採購的省份、聯合或聯盟中,如果公司產品不能參與或者在帶量採購談判中不能中標,則將會失去參與在相關地區規定採購週期內的市場份額。如果公司產品在帶量採購談判中中標,而中標價格(進院價格)大幅度降低,則可能影響公司產品的出廠價格,公司將面臨毛利率下降的風險。
2、“兩票制”帶來銷售方式改變:公司直銷模式面對的客户為醫院與配送商,未來如果“兩票制”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公司直銷規模式業務規模將擴大,因此公司需要更多組織市場推廣,為終端醫院提供技術和服務,以及通過符合配送資質及條件的配送商向醫院客户銷售產品,公司將面臨配送、宣傳推廣及會務費大幅增加的風險。
3、產品業務臨價格降低、毛利率下等風險。
4、新產品不及預期:公司多焦人工晶狀體、有晶體眼人工晶狀體的研發上市進度可能不及預期。
5、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風險:未來公司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或患者在使用公司產品後出現意外狀況,則有可能對公司提出索賠、訴訟等要求,對公司的聲譽、財務和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6、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若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無法短期得到控制或出現反覆,公司產品生產經營難以恢復,或將面臨營收和盈利水平存在下降的風險
報告來源: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報告發布時間:2020年8月4日
本資料為格隆匯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權發佈,未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發、轉載、複製、發表、許可或仿製本資料內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閲本資料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資料授權發佈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本平台不是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的發佈平台,所發佈觀點不代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佈的報告為準。本資料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或發佈本資料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本資料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