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中國為什麼需要特斯拉?
格隆匯 01-06 08:44

作者:國泰君安電新團隊 

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特斯拉最近的好消息有點多。

前有上海超級工廠量產提前,曾困擾公司的產能地獄大有好轉,後有去年四季度全球交付量創歷史新高,超出市場預期。

這還沒完,因為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

旦當天,特斯拉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佈了一條如下的宣言:

伴隨着這條宣言而來的,是1月3日特斯拉新一代主打車型Model 3的降價消息——

由中國工廠生產的標準續航升級版Model 3(包含基礎版輔助駕駛功能)售價從原來的35.58萬元降價至29.905萬(含補貼後)。1月7日本週二,中國特斯拉超級工廠製造的Model 3也將正式開始對外交付。

特斯拉元旦祝福的對象,既是客户,也是對手,信心滿滿,霸氣十足。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當年Iphone4發佈時蘋果那句技驚四座的口號——

“再一次,改變一切”。

特斯拉的Model 3,是否有可能成為電動車界的Iphone 4,改變整個汽車行業的一切?而支撐其產量提速和售價下調的上海工廠,又是一個怎樣神奇的存在?

國泰君安電新團隊和我們分享了他們的最新觀點:

“如此低位的價格誠意,毫不掩飾地表現出特斯拉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潛在電動車市場的野心,同時也意味着特斯拉供應鏈的國產化,正在以超出大家預期的速度進行着。"

01

特斯拉速度

從上海浦東機場向西南,沿繞城高速行駛約40分鐘,一年多以前,這裏還是一片農田。

2018年10月17日,特斯拉官宣,以9.7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成功摘得上海臨港裝備產業區Q01-05地塊,面積為1297.32畝。

於是這片農田,就此化身為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

建廠需要大量的資金,若要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建廠,對資金的消耗量就更大了。

2019年3月,特斯拉宣佈與中國多家銀行(包括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簽署協議,共計貸款35億元人民幣。此後在10月份和12月份,特斯拉又接連從多家銀行以“最優質的國企才能拿到的最低利率”累計貸款150億元。

源源不斷的資金,讓特斯拉超級工廠得以將1-2年的工期壓縮至8個月。

馬斯克曾用“震驚”來表述眼前的一切,而這種速度,也被上海市官方定義為——“特斯拉速度”。

特斯拉的“運氣”還不止於此。

去年8月30日,工信部發布新一期《免徵車輛購置税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特斯拉全系車型入圍;2019年10月份,工信部又公示了《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25批),尚未建成的特斯拉上海工廠赫然在列。

無論是土地、建設、資金、補貼、政策,特斯拉此次進入中國,各個環節都如絲般順滑,於是才有了開頭的故事:

2019年1月7號上海工廠開始建設,同年12月30號就交付了第一批15輛汽車。

投桃報李,馬斯克在去年的公開場合擲地有聲的説:

“2020年年底,Model 3所有零部件全面國產化!

02

中國為什麼需要

特斯拉?

那麼,中國為什麼要給特斯拉如此多的優待?

在此前的報告《寧德時代、比亞迪們的下一個十年》中我們曾經提及,中國在電動車產業鏈上最薄弱的環節就是整車製造。

薄弱就得補,但整車製造難就難在,他需要一整個產業鏈的支撐和完善。

怎麼辦?或許回顧中國自主手機品牌的崛起,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和靈感。

中國手機產業的轉折點,實際上是伴隨着2011年蘋果公司的進入才出現的。在此之前的波導、夏新等中國手機品牌,由於缺少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產業鏈,無一不是“曇花一現”。

表面看來,蘋果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完善的產業鏈,賺取了數以億計的利潤,但在中國手機自主品牌的崛起之路上,它同樣“居功至偉”。

1、蘋果以自己超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為其他手機公司整理好了國內的手機產業鏈。

在2011年之前,中國已經擁有較為完整的手機產業鏈,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整理。富士康代工以及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結合蘋果公司的管理能力,讓中國手機產業鏈上升一個台階。

2、蘋果為國內市場培育了大量的智能手機需求。

通過蘋果手機的普及,國內智能手機行業需求大爆發,首先給國產手機及產業鏈提供了做大做強的機會,最後開始進口替代。

得益於此,我們今天才可以在全球手機排行榜上,看到華為、OPPO、VIVO、小米等企業的名字。

如果特斯拉真的如允諾中所言,將所有零部件國產化,那麼我們能否期待它能像當年蘋果產業鏈在國內的落地生根那樣,長遠來看讓本土電動車企業受益呢?

03

特斯拉“國產化”大潮

哪些環節將受益?

如果我們深挖特斯拉超級工廠背後的供應鏈公司會發現,和蘋果產業鏈、華為產業鏈相比,汽車在產業鏈的長度和深度上要遠遠超過智能手機,有望持續受益的供應商名單也更長。

具體來看,其供應鏈涉及包括動力總成系統、電驅系統、充電、底盤、車身、其他構件、中控系統、內飾和外飾等十個部分,涉及直接、間接供應商一百餘家。

▼ 特斯拉供應鏈

圖片來源:直觀學機械,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其中,特斯拉的核心技術供應商大部分來自日本、美國和歐洲,國內企業大多作為二級原材料供應商進入供應鏈體系。

▼ 舉例:特斯拉鋰電池組供應商一覽

圖片來源:直觀學機械,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比如目前特斯拉最核心的鋰電池組中,鋰電池PACK的製造商是日本松下、正極材料和隔膜供應商為日本住友化學,負極材料的供應商為日本日立化學,電解液由日本三菱化學生產。

電池組中,只有電池連接器是由中國的長盈精密提供,而蓋板和保護殼由旭升股份提供。

然而事情正在起變化。

去年11月就傳出新聞,特斯拉已經與寧德時代達成一項初步的非約束性協議,後者最早將從2020年開始向特斯拉上海工廠供應電池。

中國企業,正在一步步打進特斯拉的核心供應鏈之中。

就算在此之前,隨着特斯拉電動車在中國的產能逐漸鋪開,特斯拉Model 3的電池、電機、零件殼體也將對產業鏈原材料產生強需求——

上游原材料的鈷、錳、鎳、鋰、石墨,中下游的連接器,包括下游的整車環節,都會產生較大的動能,讓整個動力車產業鏈將會大受裨益,我們的材料、裝備、鋰電池必然會有立訊精密這類優秀的長牛誕生。

這其中,以下幾個環節必須重點關注:

1、電池和電池原材料

上游原材料是確定性最高的受益者。

除了潛在的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之外,特斯拉也正在考慮將電池從松下切換成LG南京工廠,而LG電池的上游材料基本都是中國產,成本會節約更多。

鈷、鋰、磁材及銅箔等有色板塊多個標的將由此成為特斯拉的潛在供應商。

▼ 特斯拉單車對應上游原材料一覽

資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A股有色上市公司中,華友鈷業/洛陽鉬業(鈷),贛鋒鋰業/天齊鋰業(氫氧化鋰),銅陵有色/諾德股份(鋰電銅箔),中科三環(電機磁材),南山鋁業(四門兩蓋)以及東睦股份(動力器件殼體)等標的值得關注。

2、充電樁

目前,特斯拉的21家直接供應商中,11家為充電樁設備及運營企業,佔比達50%。

▼ 特斯拉充電設備供應商一覽

圖片來源:直觀學機械,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隨着特斯拉產業鏈重心向中國轉移,同時在充電設施新國標下,中國充電設備的製造商、運營商、集成商等有望在特斯拉中國化中進一步提高參與程度。

我們篩選了已經與特斯拉充電站形成合作的A股充電樁相關公司,其在未來市場開拓中,有望與特斯拉進一步加深合作。

推薦標的:眾業達(002441)、萬馬股份(002276),智慧能源(600869)。

▼  我國有部分廠家打入

特斯拉充電設備供應商目錄

數據來源:TeslaInside EvHMPOWER,“快科技”,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其他受益標的:

先導智能(300450)曾在2018年底公告,與特斯拉簽訂了卷繞機、圓柱電池組裝線及化成分容系統等鋰電池生產設備的採購合同,合同金額約4300萬。

國泰君安高端裝備團隊認為,儘管設備金額較少,但直接與特斯拉簽訂設備合同意義重大,標誌着公司設備獲得全球範圍認可。特斯拉超級工廠對應鋰電需求超30GWh,設備需求達100億級,公司作為國內鋰電設備龍頭,有望持續獲得訂單,並有助於實現對日韓鋰電設備的替代。

中科三環(000970)是特斯拉電機磁材的主要供應商。國泰君安有色團隊認為,特斯拉超級工廠將直接拉動毛坯釹鐵硼需求量超過1500萬噸。

南山鋁業(600219)是特斯拉汽車板的核心供應商。國泰君安有色團隊認為,公司目前具備汽車板產能10萬噸,2019年8月公告將新建10萬噸產能,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投產將直接帶動公司汽車板業務快速增長。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