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茅台一度大跌5%,是誰在砸市場的盤?
格隆匯 11-29 20:29

作者 | 暗香浮動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A股在經歷三天小陰跌的情況下,已經離3000點漸行漸遠。對岸的美股今年一次又一次創出歷史新高,這週二港股上市的阿里巴巴因為跟美股價格聯動,所以阿里巴巴美股大漲一直帶動着港股大漲,市值增加了400億美元,着實給低迷的港股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

本來盼着昨晚美股因為感恩節休市,我大A股今天可以走出獨立行情。可誰知,上證指數低開後半個小時剛翻紅,接着又萎靡不振,跌幅奔着一個點去了。

雖説大盤跌一個點也不是什麼大事,畢竟A股投資者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這次不同的是,A股的信仰貴州茅台居然一度跌了5個多點,收盤時跌幅為4個點……

1

茅台為什麼大跌?

茅台在11月20號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流通股市值一度超過工商銀行,成為A股流通股總市值第一股。作為A股的股王和白馬股的代表,茅台一直是機構投資者的忠愛,也是所有價值投資者共同的信仰。

一直以來,茅台也得到了外資的認可,在外資持倉裏面,茅台高居持股市值第一。

那麼茅台今天大跌這麼多的原因是什麼呢?

近期除了消費税改革可能導致高端白酒税費從量從價上,轉移至批發零售上徵收,對經銷商體系的白酒有不利的因素影響。

但是這個政策一方面還沒有正式落地,另一方面以茅台為代表的高端白酒,很容易將税率成本向消費端轉移。特別是茅台,現在是969元/瓶的出廠價,對應着1499元/瓶的一批價和2500左右的零售價。一瓶難求的茅台提價空間非常大,所以消費税改對茅台的影響可以説是微乎其微。

另一個消息是,貴州省委省政府決定,今年春節期間茅台酒在全國不會漲價,但是買一瓶茅台酒就要買500元的貴州特色食品、特色農產品,算下來實際價格是1999元。

相信無數的茅台中小股東看完這個消息跟我一樣,扶貧也不能通過這種無恥的捆綁銷售方法啊。茅台對於貴州省的意義不言而喻,但是通過這種方式着實有損茅台的品牌價值。

一直以來茅台的出廠價與一批價巨大的價差,貴州省不去着手解決,出廠價一直自2018年1月份漲到969元/瓶以來,一直巋然不動。放眼五糧液和瀘州老窖,過去兩年在白酒大行情下,一直頻繁提高出廠價,量價齊升,讓中小股東受益。

但是,這樣的一個令人無語的消息,本質上沒有改變茅台的基本面,所以今天的大跌跟這個也沒有很大的關係。唯一的解釋只能是從交易的層面來考慮,那就是抱團基金開始減倉了。

其實,在A股市場,基金抱團的現象一直都存在——

2015年股災之後,個人投資者紛紛割肉離場。外資,保險等絕對收益資金,卻在緩慢增配權益資產,導致絕對收益為主的機構投資者比例提升。而穩定性較高的消費板塊,正是機構投資者喜歡的方向。

在經濟增速面臨下行壓力的時候,資金會集中持股消費類白馬股,規避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

最近三年以食品飲料、醫藥等消費類板塊表現明顯強於其他板塊,除了業績增速好之外,機構投資者佔比提升,也是資金抱團消費的原因之一。

當年美國“漂亮50”行情前後的市場風格變化,跟我們A股現階段的變化很像。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股市先後經歷了電子繁榮、併購浪潮、概念投資三個階段,之後的1968-1973 年,市場迴歸業績,以漂亮50為代表的白馬股領漲。

美股過去市場風格轉化的過程,跟A股2013-2015年創業板牛市,轉變到現在消費股行情的過程非常相似。

其實,A股歷史上也有幾次機構抱團某一類資產的情況。

2006年以來,從機構資金抱團的角度來看,歷史上的抱團有很多次:比如2007-08年的金融地產,2010年的醫藥、2012上半年的白酒,2015年的互聯網,2016年的新能源,以及2017年的“漂亮 50”。

今年一季度末,長期佔據茅台十大流通機構的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還持有茅台股票1226萬股,按1000元股價計算,持股市值123億元,到今年三季度,該機構賬户從茅台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退出,至少減持895萬股。

從基金持倉市值的走勢來看,茅台確實在被大機構逐漸出貨。

2

2019年白馬抱團結束了?

實際上,近期核心資產早已開始疲軟,上週五已經發生“慘案”。上週五(11月22日),貴州茅台、恆瑞醫藥等就已經出現暴跌。今日,只是將近期行情再度加劇。

今年的“喝酒吃藥”行情裏,白酒板塊漲幅高達74%,以茅台為代表的酒企共有7只股票漲幅超過一倍;醫藥板塊以恆瑞醫藥為代表的藥企近20家股票漲幅超過一倍。

今天,不僅僅是茅台,白酒裏山西汾酒盤中大跌6個點;醫藥裏恆瑞醫藥盤中更是大跌接近7個點,愛爾眼科盤中大跌至6個點。

所以,現在市場正在發生很明顯的分化走勢。前期漲得過多的行業和企業,都處在回調的路上。

看上面兩張對比圖,很明顯看到年初至今漲的多的板塊,今天集體跳水,漲的越多,跳的越深——食品飲料、製藥、科技全倒。而年初至今漲幅較小的板塊,今天都是小綠。

對於投資者而言,有好的行業和好的公司,但是對一個行業或者公司進行投資判斷的重要標準就是,現在的估值怎麼樣?再好的公司或者行業,過高的估值大多數情況下會侵蝕未來的投資回報率。

如今,像消費、醫藥、科技板塊今年漲幅如此之高,在高位時自然對利空更加敏感。

查理芒格有一句名言:“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即為何有些板塊在市場出現利空的情況下,反而沒跌呢?

其實從11月中旬開始,市場風格就開始發生很大的變化了,把市場分為金融地產、消費、科技以及週期四大板塊來看,週期性板塊+低估值板塊這兩週表現強勢,而科技消費醫藥這些前期大白馬現在反而不那麼香了。

分析可以看出,處於危險點位的只有高位股,再通過北上資金流入情況來看,外資一直持續流入,那砸盤的只能是國內機構了。

一方面,接近年底,很多投資機構進入業績考核期,消費、科技、醫藥這些大白馬集中板塊今年整體表現實在太好,只要買了這些板塊的機構,收益着實不低,現在這些板塊估值也不低了,早該到鳴金收兵的階段,落袋為安為明年儲備彈藥是行業共性。

另一方面,今年最後的一次MSCI擴容的博弈結束,11月26號的MSCI將把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進一步提升至20%,同時將中盤股按20%比例納入,被動資金大量融入A股的紅利已經吃透,現在池子裏只剩零和博弈資金,沒有太多的接盤俠了。

其實每次MSCI擴容前,A股都會發生風格上的變化,5月是半導體漲的最猛,8月電子+白酒最猛,這次反而是低估值板塊表現最好,看來機構都不想在這個階段接盤高位股了。

3

A股現在是估值窪地了嗎?

在2019年“美股崩盤論”盛行快一年之際,美股每次創新高,身邊做投資的朋友都會來跟我説,美股漲了這麼多,估值太高了,並且大量的回購造假了虛假的繁榮,應該離崩盤不遠了吧?

十年不漲的A股,和十年漲幅超兩倍的美股,到底誰的投資價值更大?理性的説,不能因為某個市場在低位而説其投資價值大,也不能因為某個市場在高位而説其風險大。衡量股票的投資價值,還要從估值及盈利能力等角度進行綜合分析。

A股上證指數市盈率12倍,而標普500指數市盈率21倍,看起來確實是A股比美股估很多。

但我們來拆解一下它們的行業成分,再分行業對比,可以看到,A股的估值優勢沒有想象大。

可以看出,A股僅材料、房地產、公用事業、3個行業市盈率低於美股。其中,房地產行業相對摺價率更高,A股房地產行業市盈率不足10倍,而美股接近40倍,真正的原因是美股所有的上市房地產公司都是REITs,所以才會出現這麼高的估值差。

A股電信服務業市盈率接近75倍,美股僅有16倍;A股信息技術行業市盈率接近40倍,美股僅有26倍。此外,A股市場上能源、日常消費等行業市盈率也顯著高於美股。

剔除市盈率為負的股票,A股最新市盈率中位數為30.4倍,而美股市盈率中位數僅為17.14倍。也就是説,A股市盈率中位數接近於兩倍的美股。而從市淨率角度來看,A股同樣較高。數據顯示,A股最新市淨率中位數為2.2倍,而美股市淨率中位數為1.9倍。

從市盈率分佈情況來看,美股低估值股票顯著多於A股。美股市盈率10倍以下個股佔比超過12%,A股僅有6.12%;美股市盈率10倍至20倍之間個股數佔比23.47%,A股只有不到19%。

另外,上證指數目前只有12倍市盈率真正的原因是金融股,特別是銀行股權重過大拉低了整體的估值。至於A股銀行股估值如此之低,就不必多説了。

所以,現在的A股並沒有低估。不能因為大盤一直漲不上去,就是價值的窪地了。

4

結語

正如我在《央媽連續三天“降息”,市場為何就是不買單?中所説,目前A股處在悲觀預期的籠罩之中,經濟數據不見好轉,央媽又沒有足夠的動機釋放更多的流通性去刺激市場。

所以,短期來看大盤有很好的回暖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貿易戰談判達到了實質性的效果。去年的大盤超跌,給了市場足夠的上升空間。今年A股整體表現不錯的原因,並不是有實質性的有利因素導致的,就是一個補跌。

對於機構而言,今年的收益大多是彌補去年的虧損,如今落袋為安觀望春節後的行情,也為來年的市場決策選擇留足彈藥。

而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很多的股票下跌,特別是業績優良的白馬股,是一個很好的上車機會。機構資金的弊端導致的減倉,正是個人投資者更好的上車機會。想要在A股賺錢,吃不到大盤堅挺上漲的紅利,就一定是在估值合理的情況下,堅定優秀企業的價值。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