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新華醫療併購落敗:扣非三年累虧2.5億 批量賣子減壓債務仍達39億
格隆匯 11-18 14:38

來源:長江商報

新華醫療(600587.SH)瘋狂併購的短暫高光時刻已成過去當前的黯然與落寞正如影隨形。

今年前九個月,營業收入63.15億元,扣非淨利潤僅0.23億元,頻頻處置資產也難解財務壓力陡增,併購標的業績承諾爽約拉低公司淨利潤。

新華醫療是A股市場唯一一家醫療器械領域國有控股公司,於2002年登陸A股市場。

2010年以前,新華醫療生產的產品主要為感染控制、放射系列等,大約從2010年開始,公司走上了瘋狂併購擴張之路。

據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2017年,新華醫療合計發動了31次併購,其主營業務隨着併購也不斷拓展,醫療器械商貿、醫療服務(含醫院)等均成為其主要業務。

藉助併購,新華醫療的營業收入不斷上竄,2018年超過百億元,較2008年增逾10倍,淨利潤在2014年達到巔峯,為2.91億元。二級市場上,其股價在2015年後復權價高達353.88元/股,活脱脱一個五年十倍股。

然而,高光時刻很快成為歷史。2016年開始,新華醫療扣除非經常新損益的淨利潤(簡稱扣非淨利潤)連續三年虧損。

於是,一場“賣子減債增利”行動開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依靠賣子等產生的投資收益高達9.34億元,直接導致淨利潤達到8.02億元,同比暴增4倍。

然而,雖然不斷處置資產降低負債及商譽,但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債務依舊高達38.61億元,相較9.34億元貨幣資金,財務壓力可想而知。

資產處置、整合還在進行,股價已較巔峯下跌近八成。未來,新華醫療還會帶給投資者什麼?

靠賣子撐起的8億淨利

雖然暴賺8億元,但新華醫療的真實盈利能力依舊低下,令人市場擔憂。

三季報顯示,今年前9個月,新華醫療實現營業收入63.15億元,去年同期為72.52億元,同比減少9.37億元,下降幅度為12.92%。與兩位數下降的營業收入相比,淨利潤數據則是三位數的增長,似乎異常亮麗。其淨利潤為8.02億元,去年同期為1.54億元,同比增加6.48億元,增長幅度高達422.08%。

然而,這並非新華醫療主營業務真實盈利能力,因為其扣非淨利潤僅為0.2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02億元大降77.05%。

是什麼導致非經常性損益如此之高?三季報利潤表顯示,新華醫療投資淨收益達9.34億元,去年同期僅為0.03億元。

投資收益中,主要是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今年前9個月合計為8.82億元,其中三季度為2.40億元 。

由於三季報未詳盡披露具體處置資產情況,從今年半年報披露的信息看,上半年,公司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為6.42億元。具體為,今年5月,公司公開掛牌出售了長光華醫8.2041%股權,收到股權轉讓款1.13億元,產生投資收益0.89億元。今年初,全資子公司華佗國際將其所持威士達60%股權作價12.34億元轉讓給華檢醫療,轉讓價格為12.34億元,其中,8.23億元以華檢醫療向華佗國際發行華檢股份對價支付,4.11億元由華檢醫療以現金支付。藉此,新華醫療對華檢醫療持股比由9.92%升至44.37%。

今年7月11日,華檢醫療在香港上市。此筆交易,為公司帶來5.48億元投資收益。

此外,全資子公司煙台醫院以增資方式公開徵集戰略投資者,出讓控股權。今年9月28日,增資事項完成。威海市國有資本出資2億元持股40%、力鈺實業持股20%,新華醫療以債轉股形勢增資5300萬元,持股比為40%。從三季報開始,煙台醫院不再並表,而是按權益法核算。本次交易,不僅解決了煙台醫院建設發展所需資金問題,公司此前出借給煙台醫院的1.48億元資金也將收回近億元。

其實,從2017年開始,新華醫療就密集處置資產。據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梳理,2017年、2018年,公司還相繼處置了淄博眾康60%股權、長沙弘成55%股權、上海方承58%股權等,產生投資收益過億元。

31次瘋狂併購後淨利潤不增反降

與如今披露處置資金相對的是,新華醫療曾在長達5年內瘋狂購買資產。

新華醫療成立於1943年,是一家老牌國有企業。2002年,公司躋身A股市場。上市之後,直到2009年,其經營業績一直不温不火。雖然其營業收入從2002年的2.50億元增長至2009年的8.86億元,增長2.5倍,但淨利潤要遜色不少,到2009年,其淨利潤為0.41億元,較2008年的0.21億元尚未增長一倍,其中2004年還曾虧損。

2010年,無疑是新華醫療的轉折之年。從這一年開始,公司走上了併購大擴張之路。

據長江商報記者多方梳理,2011年,新華醫療收購了淄博眾生醫藥、天青生物、中德牙科等5家公司,此後又收購了長沙弘成、博訊生物、淄博眾康等5家公司。收購最多的年度是2015年,當年將7家公司納入麾下。2011年至2017年,公司共計收購了31家公司,其中規模較大的收購有博訊生物、威士達、英德生物等,交易金額均超過3億元。

通過陸陸續續收購,新華醫療的經營業績隨之不斷增長。2010年,公司營業收入13.42億元,到2017年,達到99.83億元,次年超過百億達102.84億元,其淨利潤也從2010年的0.60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巔峯2.91億元。

二級市場,股價聞收購而起舞,2014年2月17日,A股牛市行情尚未啟動,其股價已達94.28元/股。考慮到送轉股因素,後復權之後,股價巔峯出現在2015年5月21日,股價最高達353.88元/股,A股牛市行情下,股價更是大漲,是2009年30多元/股的10倍。

瘋狂併購的後遺症很快顯現。2015年底,因為溢價收購,公司商譽一度達9.90億元,與之相對的是,負債快速攀升。

備受關注的還是標的公司爽約。典型案例為成都英德,2014年收購時,作價3.70億元,交易對方承諾2014年至2017年,標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800萬元、4280萬元、4580萬元、4680萬元,實際為3163.35萬元、3252.24萬元、-5057.83萬元、-4593.45萬元,連續4年未達標。截至目前,業績補償尚未兑現。

這樣的結局是,2014年之後,公司淨利潤不增反降。其中,2016年、2018年分別下降87.67%、65.23%,而2016年至2018年,扣非淨利潤分別為虧損0.48億元、1.36億元、0.65億元。

財務壓力不堪重負聯

瘋狂併購後遺症,不僅表現在標的業績爽約,還使得新華醫療財務壓力陡增。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新華醫療併購主要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進行,其中,現金是通過定增及舉債來籌集。2012年至2016年,公司實施了一次配股、五次定增,還發行了規模為10億元超短融債。

隨着併購不斷,公司資產負債也不斷上升,2017年底,其資產負債率為66.80%,較2010年底的47.88%上升了18.92個百分點。

從2017年,新華醫療頻頻“賣子減債增利”,到今年三季度末,雖然資產負債率降至63.68%,但仍屬於高位。

從債務端看,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短期借款30.4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72億元、長期借款6.47億元,債務合計為38.61億元,其中短期債務32.14億元。同期,公司貨幣資金僅為9.34億元(含受限資金)。對比發現,公司曾在較大償債壓力。

鉅額債務產生的財務費用不少。2017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其財務費用分別為1.80億元、1.91億元、1.30億元。

二級市場上,截至11月15日下午收盤,公司股價13.70元/股,較2014年最高點下降85.47%,以後復權價計算,跌幅也高達78.19%。

不可否認,處置資產一方面可以降低負債回收資金,大幅減輕財務壓力,另一方面還可帶來投資收益,可謂是一箭雙鵰之舉。此情此景,新華醫療的出路,名曰資產整合的處置資產之路,或許還要走下去,才能緩解目前財務壓力及業績下滑危機。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