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凌晨,天貓最終成交額定格在2684億元這個畫面,毫無疑問在這個“雙十一”,它又創造了新的紀錄。但出人意料的是,除了刷新成交額紀錄之外,天貓還創造了兩項奇蹟:
一是支付寶承載網購支付最高峯值為6100萬次; 二是單日網購訂單產生的物流包裹為12.91億件。
而根據以上的數據來看,雙十一似乎不再僅僅是消費者和各大電商平台的狂歡日,也成為了快遞行業的“狂歡日”,這幾者的關係已環環相扣,一榮俱榮。
據菜鳥網絡數據顯示,今年“雙11”,天貓物流訂單量破10億件用時16小時33分鐘,比2去年提前6小時45分鐘。而截至到11月12日0時,最終物流訂單量則定格在12.92億件。需要指出的是,自去年雙十一中國快遞創造一天10億單的新紀錄之後,今年近13億件的數字可謂再次刷新了新的世界物流紀錄。
顯而易見的是,在消費者的強大的購物熱情刺激下,今年的雙十一的除了成交金額刷新外界的想象之外,物流訂單量也同樣閃瞎了眼。
這屆雙十一,快遞公司有點快?
事實上,不得不説的是,除了菜鳥公佈的物流訂單量讓人折服之外,京東其它幾家快遞公司的物流訂單量也同樣讓人震驚。
據相關研報顯示,天貓物流訂單12.92億單,同比上漲24%,增速符合預期。京東則宣佈全球好物節(11月1日零時起至11月12日零時)期間累計下單2,044億元,同比大幅超越去年。
(資料來源:wind)
而快遞公司方面,中通宣佈當天快遞訂單量超過2億單(去年同期宣佈突破1.5億件),圓通宣佈比去年雙十一提早4小時08分突破1億單訂單,申通宣佈15:25分時件量超過去年雙十一全天。除此之外,據國家郵政局的監測數據顯示,雙十一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5.35億快件,是二季度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倍,同比增長28.6%。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場龐大的物流訂單的重壓之下,快遞公司在時效方面也做到了極致,派送速度較往年有很大提升。
比如,11月11日8時01分,天貓“雙11”發出了第1億個包裹,相比去年發出第1億個包裹的時間縮短了59分鐘。而“通達系”,在這一個雙十一也首次面向社會承諾長三角地區72小時內送達。
此外,京東物流今年實現網購下單10分鐘極速達;蘇寧打造的“隨時”產品,最快僅用時5分鐘就將商品送達,而蘇寧易購平台最快也僅用時12分鐘就將商品送達。與此同時,其它快遞公司方面,日日順物流11月11日凌晨僅用時12分鐘就完成了一單送裝服務;而德邦快遞雙十一首件大單則用時13分鐘,就被派送到客户樓下。
這種速度,對於瘋狂的剁手族而言,簡直是欣慰不已。可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這一屆的快遞公司能夠這麼快就能派送呢?
就目前而言,市場主要呈現兩方面的觀點:一是靠人力,二是靠設備。
人力方面,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快遞行業為應對末端問題採取相關舉措,包括,加強了末端人員、場地、車輛儲備,增強應對旺季高峯的能力。特別是在人員方面,臨時補充了近40萬人。其中,申通方面表示,據不完全統計該公司“雙十一”期間增加人員將超過4萬人,主要用於分揀中心、末端等一線非專業和技術性崗位。
設備方面,就拿順豐來説,在今年的雙十一,順豐的航空網、快遞網、同城網將與高鐵網形成“四大網絡”高效融合,並首次在業務高峯投入自動稱重儀和自動上架及揀貨機器人,可以有效提升關鍵環節工作質量與效率。
而再看京東物流,這個雙十一實現了時效再升級,不僅加大投入智能設施,即京東25座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全部投用,不同層級的機器人倉達到70個,而且繼續加深與高鐵系統合作,在原來基礎上陸續啟用31條高鐵線路。
綜合上述,可以看出,在不斷刷新紀錄的物流訂單量的衝擊之下,快遞公司們通過“人力戰”和“黑科技戰術”,可謂是終於將送單的時效提上去了。
快遞行業如何景氣度節節攀升?
前文已經提到,電商和快遞主要是“一榮俱榮”的關係,因此大家心中都明白電商是拉動快遞消費的重要一極。
而需要指出的是,電子商務對快遞行業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總量上,更帶動快遞業務量與電商促銷節日共振。
根據國家郵政局公佈的數據,2016年-2018年每年11月快遞業務量及營業收入明顯高於其他月份。從菜鳥網絡雙十一當日物流訂單來看,2015年-2018年雙十一當日訂單數佔到當月總量約18%。電商對快遞的拉動作用不僅體現在總量上,也體現在對大型促銷活動月份的拉動上,因此可知電商景氣度對快遞行業至關重要。
(資料來源:wind)
那麼,電商是如何助力快遞行業景氣度節節攀升的呢?
從結構來看:據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8年三大電商平台(天貓、京東以及拼多多)來自三線城市及更低線地區的人數佔比已分別達到43%、40%、46%。隨着非一二線城市滲透率的持續提升,三大電商年活躍買家數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下沉市場成為電商流量的重要一極。
在這其中,非一二線城市滲透率電商滲透率的提升及拼多多商品的低價多量為快遞行業貢獻了大量的業務。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2018年國內快遞業務一直維持高增長,2019年1-9月規模以上快遞業務量增速依舊維持在26%
(資料來源:wind)
其中,據國家郵政局的監測數據顯示,雙十一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5.35億快件,是二季度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倍,同比增長28.6%,而在這個增速之下,我國的快遞行業市場規模空間潛力巨大。
據《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量有望超過700億件,快遞業務收入達到8000億以上。基於拼多多等新型電商平台加速輻射低線城市、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2018年快遞業務增速超過市場預期(25%),同時根據2019年Q1-3實際數據,測算出2021年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CR3達到60%以上。、
不過,雙十一過後,快遞行業的走向又如何呢?
據中金研報指出,雙十一對消費者網購習慣有培育作用,快遞公司為此而投放的產能也成為下一年業務量的支撐。根據歷史數據,當年11月的業務量有望成為下一年的月平均量,雖然隨着其他電商平台在全年推出各類促銷活動,雙十一的拉動效應可能會略有減弱,二者可能發生一定的偏離,但仍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考慮到基數繼續增大,在絕對增量保持穩中有增的情況下,預計2020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速可能有所放緩,但由於其偏低端消費屬性,增速將呈現自然趨緩。
(資料來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