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競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溫。
科技巨頭重金砸向AI基建,數千億美元的資本開支便是佐證,誰都不想在這輪科技革命中掉隊。
華爲正式發佈AI推理創新技術UCM(推理記憶數據管理器),這項突破性成果有望降低中國AI推理對HBM技術的依賴。
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技術迭代節奏顯著加快,8月以來,OpenAI、Google DeepMind、百度等中外科技企業相繼發佈或更新大模型產品,推動行業進入創新密集期。
OpenAI重磅更新,發佈最新人工智能模型GPT-5。據OpenAI官網介紹,這是公司迄今爲止推出的最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各方面都有重大進展。
隨着ChatGPT-5的發佈,關於中國大模型DeepSeek的迭代預期更盛。
近日,市場再度傳出DeepSeek下一代大模型DeepSeek-R2的發佈消息,預計時間窗口爲8月15日至30日。
對此,接近DeepSeek人士表示,該消息不實,並確認DeepSeek-R2在8月內並無發佈計劃。
傳聞之所以引發如此巨大的關注,背後的意義還在於,AI已是全球大國新一輪博弈的關鍵節點。
今年年初,DeepSeek以低成本、開源的優勢橫空出世,中美頂尖模型性能差距縮至個位數,國內科技領域開啓新一輪突破。
01
AI席捲全球,科創板崛起
在過去三年間,人工智能(AI)已從實驗室概念迅速升級爲全球經濟的主要驅動力。
科技巨頭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押注AI基礎設施。
美國四大雲服務提供商——亞馬遜、谷歌、Meta和微軟這四家公司在2025年的合併資本開支預計將達到3590億美元,同比增長57%。
人工智能正在給生產力的發展帶來歷史性變化,一年時間,AI解決編碼問題的能力從4.4%飆升至71.7%。
當ChatGPT的對話能力超越人類語言學家、DeepSeek-R1大模型以開源生態重構全球技術標準,人類正站在文明演進的臨界點。
從波士頓動力的Atlas機器人完成高難度空翻,到DeepSeek-R1大模型在蛋白質摺疊預測中超越人類科學家,這場由AI驅動的科技革命已悄然突破奇點。
人工智能不再是實驗室中的技術突破,更是重塑全球經濟、軍事與社會形態的革命性力量。
在這場決定文明走向的終極博弈中,科技創新力即國家核心競爭力。全球AI競賽已然白熱化,而中國在這場關乎未來的爭奪中,已將戰略重心清晰錨定於硬科技的自主突圍。
作爲承載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使命的關鍵平臺,A股科創板以“硬科技”爲內核,通過匯聚589家上市公司、構建起9.08萬億元總市值的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產業集羣,已成爲這場決定未來的宏大敘事中不可或缺的中國力量。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捲全球的當下,科創板的戰略價值在資本市場得到鮮明印證。
以聚焦高成長硬科技先鋒的科創100指數爲例,年內漲幅達31%,領漲市場核心寬基;再比如,直指AI產業核心的科創AIETF,更成爲資金競相涌入的焦點。
02
聚焦尖端科技!科創100指數領漲寬基
科創板核心寬基——科創100指數領漲市場核心寬基指數。
截至8月13日,科創100指數年內漲幅31.07%,大幅領先中證500(13.66%)、上證指數(9.90%)、科創50(8.98%)、和滬深300(6.14%)。
科創100指數的強勁領漲,其核心驅動力在於其鮮明的定位與結構:
1.專注“硬核創新”與“高成長”。指數成份股主要覆蓋科創板中具備高成長潛力和硬核科技創新實力的企業,是科創板“小而美”、“專精特新”力量的重要代表。
2.深耕中小盤科技成長賽道。與聚焦大市值龍頭的寬基不同,科創100指數更側重於科創板內市值中等、流動性良好的優質中小盤科技成長股,爲投資者提供了佈局科創板新興力量的重要工具。
3.高度聚焦尖端科技領域。指數行業分佈高度集中,精準錨定國家戰略發展方向。
其前三大權重行業分別爲:
電子(37.8%):深度覆蓋半導體、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等核心環節;
醫藥生物(22.1%):重點囊括創新藥、生物科技、高端醫療器械等前沿領域;
電力設備(12.8%):聚焦光伏、儲能、智能電網等新能源技術方向。
這三大領域合計佔比超70%,充分體現了指數對尖端科技與未來產業的深度聚焦。
科創100指數ETF(588030)作爲緊密跟蹤該指數的場內工具,其受到廣泛關注。
昨日,5484萬元資金淨流入科創100指數ETF(588030),單日吸金額位居同指數第一。
截至8月12日,科創100指數ETF(588030)最新規模爲65.90億元,今年以來日均成交額3.19億元,規模和活躍度在同類ETF中均位居第一。
科創100指數ETF管理費率爲0.15%,託管費率爲0.05%,費率在股票型ETF中最低。
03
科創板股票型ETF吸金王:科創AIETF(588790)
人工智能已成爲全球科技競爭的主戰場之一。
從ChatGPT、DeepSeek的出圈,到大模型領域的軍備競賽,再到AI芯片的算力爭奪,各國都在加速佈局這一關鍵技術領域。
本輪科技浪潮中,中國AI產業正從一開始的“跟跑”邁向現在的“並跑”,甚至在部分領域實現“領跑”。
受益於AI行情大爆發,科創AIETF(588790)年內資金淨流入額達62.36億元,成爲科創板股票型ETF吸金王。
科創AIETF(588790)自去年底上市以來,規模快速突破70億元,位居同類斷層第一,也是目前跟蹤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的ETF中唯一一隻管理規模超過70億元的產品。
科創AIETF跟蹤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覆蓋人工智能產業上中下遊領域,半導體權重達47.8%,佔據半壁江山,權重股包括寒武紀、金山辦公、瀾起科技、石頭科技、芯原股份、恆玄科技、晶晨股份、道通科技、復旦微電、樂鑫科技。
(本文內容均爲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歷史表現亮眼,自2022年12月30日至2025年8月13日,指數累計上漲89.3%,大幅跑贏同期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科創綜指、科創50、滬深300。
作爲規模同類第一的高彈性20CM的ETF——科創AIETF(588790)、科創100指數ETF(588030)受到市場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AIETF聯接基金(A:023520;C:023521)、科創100指數ETF聯接基金(A:019857;C:019858)爲場外投資者佈局科創板提供便捷工具。
04
科技即國力
AI重塑全球格局初步定局,科技即國力。
在這場決定未來的競賽中,科創板是中國硬科技突圍的一大戰場。
科創100指數領漲核心寬基,市場對其匯聚的高成長硬核創新力量投下信任票;科創AI指數則精準錨定AI產業核心,成爲緊跟AI時代浪潮的工具。
二者所映射的資金流向與市場共識,不僅是對尖端科技企業的認可,更是資本力量與國家科技自強戰略深度協同的鮮明印證。
在這個關乎國運的歷史性進程中,科創板及其核心指數,已成爲觀察中國創新崛起與市場力量共振的重要窗口,亦是資本參與塑造未來科技格局的一大通道。
風險提示:
上述內容僅反映當前市場情況,今後可能發生改變,不代表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指數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亦不構成基金投資收益的保證或任何投資建議。指數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購買任何基金產品前請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請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等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