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山高新能源在格隆匯金格獎評選活動中斬獲“ESG創新實踐卓越企業”稱號,這一獎項不僅是資本市場對其年度成就的背書,更肯定了公司深植於基因的長期ESG戰略定力。
(來源:格隆匯)
2024年的山高新能源,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展現出全方位進化——惠譽常青ESG評級達到75分;標普全球CSA評分躍升至41分;晨星Sustainalytics風險評級鎖定19.8分(低風險水準);Wind、商道融綠、華證三家本土權威機構ESG評級集體賦予A級。
這五項權威評價形成的交叉驗證,折射出公司ESG治理的立體成色。公司率先完成對ESG報吿的鑑證,並通過“財務-影響雙維度重要性矩陣”分析,結合所處行業以及業務特點,重新調整了議題重要性排序,讓ESG實踐更具方向性,也為取得如此多的正面評價打下了堅實基礎。
更重要的是,這些連續性的正向外部評價揭示出一個核心事實:山高新能源的ESG實踐已超越合規層面,進階為驅動價值創造的戰略樞紐。
一、業務與ESG理念的深度共振
對於現代企業而言,ESG早已超越簡單的社會責任框架,演變為驅動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引擎。這種理念的本質,是將環境責任、社會價值與治理效能深度融入商業邏輯,以此來鞏固企業發展根基。
作為一家清潔能源企業,山高新能源的業務特點天然契合ESG理念,風光電站矩陣與ESG內涵之間激發出天然的共振效應。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山高新能源在境內外擁有54座集中式光伏發電站,總裝機容量2602兆瓦。其中,分佈式光伏發電站總裝機容量約920兆瓦,19座風力發電站,總裝機容量1176兆瓦。
依託龐大的清潔電站資產,2024年,山高新能源持有及或管理的光伏及風電發電項目併網發電總量約651.51萬兆瓦時,累計節約標準煤約208.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超512萬噸。但這僅僅是共振效應在環境維度的起點。
在山東微山採煤沉陷區,“漁光互補”模式重新定義了土地價值。山高新能源將光伏發電與漁業結合,通過科學鋪設光伏支架,兼顧光伏發電效率和漁業養殖需求,實現了“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協同發展,極大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時,山高新能源配套建設了觀光旅遊長廊、觀景台、親水平台、濱水綠化景觀區及垂釣台等休閒設施,既實現了生態修復目標,又為地方經濟注入了活力。
而在內蒙古的烏蘭察布,山高新能源更是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的生態模式,打造算力中心和配套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新能源與算力產業的協同發展。其中,新能源預計年發電量約7億千瓦時,算力中心用電負荷20.1萬千瓦,年用電量14.4億千瓦時,這既為新能源消納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也為地方發展新興產業帶來了新樣本。
山高新能源的社會責任實踐絕非孤立的企業慈善行為,而是在鄉村振興、民生改善與產業鏈協同中形成了一個可循環的網絡——既降低運營風險,又創造社會資本溢價,最終反哺企業可持續發展。
比如,將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雙碾鄉風電項目轉化為鄉村集體經濟引擎,成為公司在國家“千鄉萬村馭風行動”中的首個突破;將河北邢台、河南安陽、廟口等地電站日常光伏區除草和組件清洗等工作外包給具備資質的當地企業,增加當地就業機會,促進村民收入增加。
能實現這一系列成果,關鍵在於山高新能源重構了治理架構,將ESG理念深度植入業務決策網絡。
2023年7月,公司在董事會下設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形成了“董事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ESG管理辦公室-專項工作組”四級治理架構,自上而下地更加重視ESG工作。近兩年公司ESG報吿愈發詳細,涉及超過150個指標,符合市場對一傢俱有優秀ESG表現企業的期待。
這種深度共振產生的價值飛輪,在2024年業績中得到量化印證;公司營收達到44.23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約4.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32%,兩項核心財務數據均超市場預期。
這也説明了公司業務不是被動適應ESG,而是與其主動共振,在ESG層面連續獲得正面外部評價正是這種共振的最好證明。
二、ESG熱潮下的發展機遇與戰略把握
立足當下,山高新能源的ESG實踐已不僅是企業自律的勛章,更成為撬動政策資源、技術革命與資本槓桿的戰略支點。雙碳政策東風催生的制度紅利、AI算力驅動的能源效率重構、ESG投資擴張的資本偏好,三者交織成公司跨越式發展的“黃金三角”,將綠電價值從合規成本轉化為增長引擎。
首先,國家“雙碳”目標正加速綠色權益從隱性價值向顯性資產蜕變。
根據中電聯發佈的數據,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由2016年的1.1萬億千瓦時增長至2024年的6.2萬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由17%提升至63%。
其中,2024年全國新能源市場化交易電量超過1萬億千瓦時,佔新能源發電量的比重達到55%,這意味着新能源電力資源配置也正加速朝着市場化方向發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吿2024年度》也驗證了這一點,2024年,綠電綠證交易電量達到44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4%,新能源市場化交易電量佔比達47%。
伴隨着清潔能源比例持續提升,以及碳排放雙控政策倒逼高耗能企業購買綠色權益,綠電交易市場空間還會不斷提升,這樣的政策紅利直接作用於山高新能源為代表的綠色能源企業。
2024年,積極利用廣東、江蘇、浙江等發達省份關於綠電需求及政策優勢,實現區域內項目的綠電交易工作,累計綠電交易電量1.67億千瓦時,綠電溢價收入超310萬元。去年9月,山高新能源完成浙江省分佈式光伏項目的首次聚合交易,標誌着公司旗下的分佈式光伏項目正式邁入電力市場化交易領域。所涉及項目預計年交易量2500兆瓦時,對應收入預計超120萬元。
同時,山高新能源完成了綠證交易“零”的突破,去年9月在在北京電力交易
中心完成首批12萬張綠證交易,對應實現1.2億千瓦時發電量。此外,公司在西藏成功完成了首次外送發電權替代交易,年度創收超過90萬元人民幣。
可以説,制度驅動下的環境權益變現已成為山高新能源業績的新增長極。
其次,AI算力中心的能源焦慮,成為新能源消納的突破口,也為山高新能源發展帶來了新的價值成長空間。
根據國際能源署報吿,隨着全球的AI需求持續增長,相應耗電量正在逐年攀升,預計到2026年,全球數據中心總耗電量將超過1000太瓦時,相當於2022年日本國內的全年用電量。因此,“AI的盡頭是算力,算力的盡頭是電力”逐漸成為市場共識。
有鑑於此,山高新能源及其控股集團通過與世紀互聯、華為等科技巨頭進行深度戰略合作,構建“綠電 + 算力”的創新產業生態系統,在這場能源與AI的產業變革中拿下了一張入場券。
具體來看,山高新能源可以發揮自身在清潔能源發電方面的優勢,提供持續穩定的綠電供應;世紀互聯則在消納側提供強大的電力消納能力,確保綠電的有效利用;華為等科技巨頭則依靠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助力打造智慧能源體系。
為此,山高新能源還在ESG報吿中設置數智科技議題,強調AI產業可為新能源發展提供賦能和支持為自身發展帶來了新的價值成長空間。
再者,全球資本對綠色資產的追逐已成明牌,這場資本潮湧正以史無前例的勢能重塑能源產業的價值邏輯。
根據晨星公司的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持續基金報吿,全球可持續基金總規模為3.16萬億美元。另根據證券時報援引數據寶數據,中國ESG公募基金規模於今年5月突破8200億元人民幣。山高新能源作為一家深耕綠色資產的企業,自然會成為這類長線資金的關注標的。
此外,綠電資產讓山高新能源天然擁有一張“信用通行證”,獲得國內頂級評級機構的AAA主體長期信用等。公司先後於深交所成功發行3期綠色熊貓債,合計24億元人民幣,有利於其改善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
2024年,山高新能源財務費用降至11.47億元人民幣,同比降低17%,資產負債率下降4.73個百分點達到60.01%。
當政策東風、技術革命與資本偏好形成合力,山高新能源的ESG實踐已經成為驅動企業發展的戰略支點,最終指向更可持續的增長範式。
三、結語
山高新能源獲獎事件是其ESG領導力的具象化表達,也是投資者溝通和價值管理的信息抓手、業務和管理創新的助推器、公司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的保障。
展望未來,山高新能源的ESG實踐已從責任擔當昇華為戰略內核,在業務演進中沉澱為獨特的競爭力。面對能源變革的時代命題,公司讓綠色基因真正融入企業生長的脈絡,為自身打開了可持續增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