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6日,安能物流發佈第一季度業績報告,以一份"全面增長"的成績單,再次刷新了市場預期。
一季度,安能物流零擔貨運總量達305萬噸,同比增長5.9%;營收25.87億元,同比增長8.8%,業務規模穩步增長;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15.9%至2.42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率同比提升至9.4%。
在零擔行業加速分化的背景下,安能物流打破了"規模不經濟"的行業魔咒,那麼,其是否進入了"擊球區"?
一、三個層面的預期差
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認爲可以從三大關鍵預期差來加以說明。
1)行業層面
很多時候,有人會簡單將安能物流放入到整個零擔市場中來考量其成長性。這一點不能說錯,但是至少忽視了其所處的具體細分市場更具參考意義。
誠然,整個零擔市場近年來有所萎縮,這在經濟結構轉型、物流景氣度承壓的背景下在所難免。但2024年零擔市場規模仍保持1.7萬億元,天花板足夠高。
更重要的是,零擔市場可以進一步細分爲全網型、區域型以及專線型。在供應鏈愈發扁平化、碎片化的環境下,全網型快運通過規模效應和優質服務實現了逆勢增長。2024年,在區域型和專線型繼續萎縮的背景下,全網型快運規模同比增長14%。安能物流作爲全網型快運的代表性企業之一,自然受益於所處賽道的良性發展。
此外,全網型快運分化越來越明顯,"馬太效應"作用下頭部企業成爲核心受益者。2024年,以收入口徑統計,快運TOP5佔TOP10總收入的82%;以貨量口徑統計,快運TOP5佔TOP10總貨量的65.5%。在這個過程中,安能物流在全網型快運的市場份額從2019年10.8%增長到2024年12.7%。
2)估值層面
一般來說,市場會將安能物流和德邦股份拿來對比。
但由於彼此的業務模式、市場定位均有較大區別,許多方面直接對比有失偏頗。但在當下以"高質量發展"爲主基調的背景下,盈利能力可以作爲一個相對客觀的對比維度。
顯然,安能物流自2022年改革以來,不僅實現了扭虧爲盈,淨利潤率更是持續攀升,2025年一季度達到8.75%。而德邦股份的淨利潤率則長期保持在2%上下,今年一季度更是出現虧損。
而估值方面,安能物流卻長期落後於德邦股份。以2025年5月29日收盤計,安能物流的市盈率爲11.78,德邦股份的市盈率則爲27.57。兩者估值相差1倍有餘。
當然二者分屬於H股和A股,安能物流在估值層面自然會因爲港股長期流動性不足而吃虧,但在當下港股市場愈發被重視的情況,估值修復的概率理應同步提升。
3)資本市場層面
近期港股市場迎來多重積極信號,外資看多中國資產與資金持續流入形成共振,推動港股進入價值重估窗口。
一方面,外資機構對中國資產的配置熱情升溫。
此前,高盛於5月中旬將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12個月目標分別上調至84點和4600點,分別意味着11%和17%的潛在上漲空間,5月26日其再度發表對中國股市的超配評級。瑞銀、摩根士丹利等機構也表達了類似積極觀點,野村證券更是將中國股票評級大幅上調至"戰術性超配"。
另一方面,港股市場作爲中國資產的長期估值窪地,優先受益於資金流入。
今年前四個月,港股南向資金累計流入約5700億元人民幣,且呈現逐月遞增態勢。這反映了南向資金在各項宏觀經濟數據企穩後對中國核心資產看多的態度。高盛更是直接將2025年全年南向資金流預測從750億美元上調至1100億美元。
此外,基於良好的業績表現,機構也對安能物流的成長給予了肯定。中金公司發佈研報,維持安能物流"跑贏行業"評級和11.00港元目標價。
二、高質量增長的底層支撐
上述邏輯的基點在於安能物流良好的業績表現,那麼,其爲何能在行業分化期實現高質量增長?
行業集中度提升,自然爲安能物流帶來了發展紅利,但更關鍵的還是在於其自2022年開始的一系列變革,從規模導向轉向"利潤+品質"導向,注重有效規模增長。
這一戰略落地的關鍵在於網絡生態、產品聚焦與數字化能力的協同突破。快運行業本質是規模經濟,既要靠網點密度保障足夠的服務半徑和貨量基本盤,也要靠產品聚焦實現有質量的增長,以利潤反哺規模擴張,更要依賴數字化將每一分成本節降通過規模效應放大。
首先,爲了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市場佔有率,安能物流近年來充分發揮了"中心直營+網點加盟"模式的優勢,依託這種資產模式快速鋪開市場,讓密集的網點形成"毛細血管",截至3月底,公司網點數突破3.6萬家,在加盟快運網絡中排名第一。
其次,安能物流推動產品結構持續優化。
零擔市場覆蓋的公斤段範圍相當寬泛,低至1公斤之內,高至兩三噸。若大票業務比例過高時,"規模不經濟"的現象更容易出現。這主要因爲大票貨物總價較高,貨主對價格更加敏感、習慣於壓價,且大票貨物可以直接以整車形式運輸,價格往往更低,這會進一步壓縮零擔的盈利空間。
因此安能物流近年來將資源傾斜到小票零擔上。2025年一季度,公司300公斤以下貨量同比提升18.4%,票均重同比下降17.3%至75kg。
爲此,安能物流全力推動"3300王牌產品"升級,主要面向3-300公斤段的物流運輸,對此類產品提供"0加收"服務,即使是偏遠地區也全額免除特殊加收費,既能降低客戶的運輸成本,也能避免客戶此前因加收費導致的頻繁溝通,提升了客戶下單效率。
同時,安能物流還制定了"9996時效標準",即"幹線中轉率90%、當日簽收率90%、實時簽收率96%",滿足客戶對物流時效性的需求。2025年一季度,平均運單時長同比縮短10.7%。
此外,零擔快運行業長期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在於傳統粗放式管理帶來較高運營成本。安能物流通過數字化重構傳統零擔物流的運營模式,以智能調度動態匹配車貨資源,以自動化分揀提升操作效率並降低貨損率。
2025年一季度,公司單位運輸及分撥成本同比下降4元/噸。今年三月,公司臨沂分撥自動化設備正式上線,峯值操作貨量佔比達到45%,單公斤成本下降約6%。據悉,今年安能物流共計將上線5條自動化流水線設備,有助於進一步釋放降本空間。
三、結語
得益於自身盈利模型進入正向循環,安能物流的財務流動性更加充裕,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0.1億元,同比增長50%。
這給予了安能物流提高分紅水平的底氣,此前業績會上公司曾宣佈將於中期披露後續分紅規劃,有助於吸引部分重視紅利的長線資金關注。同時,安能物流CEO兼總裁秦興華持續增持自家股票,今年3月至4月,其累計增持了2000萬港元,持續向市場傳遞信心。
可以看到,無論是優異的業績表現與偏低的估值水平,還是完善的戰略閉環和向好的股東權益保障,安能物流越來越符合長線資金對一家理想的成長型企業畫像。